|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股票我为王 |
发帖数:74822 |
回帖数:5844 |
可用积分数:14673344 |
注册日期:2008-02-24 |
最后登陆:2020-11-06 |
|
主题:10家银行集体赴香港发行债券250亿元
发改委1月11日披露,已批复同意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和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等10家银行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发行总额为250亿元人民币。 银行有现实的资金需求 国内银行在香港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是市场融资形式的一种。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公布并实施《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境内(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经批准可以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首创证券总监梁建敏认为,目前国内市场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市场环境不好,对于规模较大的发债行为,市场上一般都会给出负面评价,而香港市场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因此发债比较合适。 此前央行公布的2011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人民币存款流失严重,全年增加9.63万亿元,同比少增2.29万亿元。梁建敏分析称,目前总体而言国内市场还处于负利率时代,老百姓存款意愿不强,如果没有“抗”过通胀,将钱存在银行还是要亏本的,银行今年依然面临较大的吸储压力。 “此次中国银行业集体赴港发债,是因为银行有现实的资金需求,香港市场由于整体利率较低,银行整体融资成本降低。”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表示。 香港有大量人民币存量 就各家银行发债的具体额度,发改委并未披露。1月11日,有消息称,农业发展银行此次赴港发行的2年期人民币债券收益率为3%,3年期收益率为3.2%,5年期收益率为3.5%。而对比1月11日在中国银行间市场发行的宁波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5年期中期票据收益率则高达6.36%,在香港市场发行债券的融资成本确实低廉不少。 此外,郭田勇认为,香港市场有大量的人民币存量,但投资渠道有限,中国企业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将使境外人民币有更多保值增值的手段,人民币在境外的接受程度也将因此提高。 央行11日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底,香港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机构数已超过132家,人民币存款余额6273亿元,占香港全部银行存款的10%左右,人民币已成为除港元和美元之外的第三大货币。而这巨大的人民币存量却面临着投资渠道有限的尴尬。 中国社科院此前公布的2012年《世界经济黄皮书》显示,香港目前逾60%的人民币资金是投资在收益极低的定期存款,可见投资渠道匮乏,建议建立离岸人民币回流机制。 ■ 相关 2012银行融资热潮来袭 继2010年银行股权融资潮后,2012年商业银行融资热潮再次袭来,这次是发债。 在境内发债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去年初多家上市银行推出了赴港发债计划。 据报道称,去年初交通银行和中行即宣布拟2012年底前赴港各发行200亿元人民币债券;农行去年3月份也宣布未来两年在港发行100亿元人民币债券;而招行2011-2013年债券发行规划显示,该行未来三年拟发行境外人民币债券余额不超过300亿元。 此外,在年度股东会通过的议案中,北京银行计划赴港发行100亿元人民币债券,民生银行拟赴港发行不超过其总资产1%的人民币债券,而兴业银行2011-2012年500亿元的金融债也考虑部分在港发行。 以上已经披露的发债计划已远远超过了过往所有境内银行在港发债总额。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10家银行赴港发行250亿人民币债券,对解决银行资金需求来说,不过杯水车薪。(钟晶晶 苏曼丽)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