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房产业:青梅煮酒论豪强
2008-07-06 10:11:28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股市密码
发帖数:4589
回帖数:427
可用积分数:181802
注册日期:2008-06-29
最后登陆:2010-11-09
主题:房产业:青梅煮酒论豪强

2007年,地产界爆出的最大冷门就是,曾高调表态“海尔不投资国内房产业”的张瑞敏“自食其言”,挟两三百亿元资金,重弹砸向地产业。而且聘请业界明星级人物、上实发展总裁卢铿坐镇掌门人之位。

  
   事实上,海尔拓展地产业务并非一时的跟风之举。数年前,海尔通过开发整体厨房等住宅配套设施,与包括万科在内的若干知名开发商结成战略联盟。在大本营青岛,海尔自行开发了数个地产项目。但是,令人尴尬的是,海尔电器畅销中国,甚至世界驰名,但海尔地产在小小的青岛,也没有做到第一。相比国内一路看涨的房地产市场行情,家电业乃至整个制造业,利润日趋微薄,日子举步维艰。在这种背景下,张瑞敏下了这一步轰动业界的棋。

  
   到现在,卢铿进入海尔地产已经半年多,在这期间,2007年11月,海尔地产制定出两大总部、四大中心的全国战略格局——青岛和上海两大总部以及以青岛、上海、北京、重庆为核心的四大区域中心。紧接着,海尔地产先后与一南一北两家集团——绿城房地产集团、北京雅世置业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和项目合作协议。两个合作中,海尔地产所占股份都是55%。

  
   卢铿在海尔似乎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和绿城合作的在济南“全运村”及五星级“奥体酒店”,总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在济南算是一个超级大项目。

  
   但是,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卢铿在海尔地产也受到质疑。”而其中最主要的“由头”就是这个和绿城合作。据消息人士透露,海尔地产内部对和绿城合作非常不满,认为绿城拿到的条件太好,海尔吃了亏。随后媒体报道称,海尔地产和绿城双方正由成本分歧演变为控制权的争夺战。由于海尔是制造型企业,注重成本控制,但是,绿城董事长宋卫平是一个产品主义者,因此双方发生了很大冲突。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在华新国际时就追随卢铿的一位老部下,跟着卢铿到海尔地产任副总,结果待了三个月不到就离开了。就卢铿加盟海尔地产的表现,以及是否存在分歧的问题,记者致电海尔相关部门,截至记者发稿时,未得到任何答复。

  
   只要张瑞敏下决心,海尔地产一定能做好,不缺经验,不缺资金,尤其是张瑞敏在中国政界商界的影响力,以及那么多的海尔工业园。但是,这个过程中少不了波折与反复,对张瑞敏和卢铿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

  
   传奇型 张氏兄弟和黄氏兄弟

  
   家电连锁业的“美苏”争霸依然在继续,黄光裕和张近东杀得难分难解。

  
   在家电连锁业之外,这两位江湖大佬的亲兄弟们也摆下战场。

  
   2007年8月24日,苏宁环球集团以超过44亿元(楼面地价每平方米近6.7万元)的公认天价拿下上海南京东路163号地后,在上海一战成名,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苏宁电器集团董事长张近东的弟弟,苏宁环球集团总裁张桂平。

  
   1990年,张桂平、张近东二人共同在南京市宁海路开了一间名叫“苏宁交家电”的小店。跟大多数成功的创业故事一样,最初不起眼的门面,孕育出了不少的大品牌。

  
   1992年,两兄弟分兵列队:张近东专注家电零售连锁业,张桂平则转攻房地产开发,兼做医药科技、金融证券、汽车贸易等。兄弟双方约定,共享“苏宁”品牌。而事实上,多年来苏宁环球和苏宁电器在南京老百姓心目中,都同样大名鼎鼎。在南京,苏宁环球开发的威尼斯水城、天润城都是南京有名的大盘。

  
   2002年,苏宁环球得到了上海浦东占地近8000平方米的一幅地块,计划开发建筑面积约78000平方米的浦东大厦。2004年,苏宁环球拿下这一黄金地块,据苏宁集团副总裁吴兆兰曾表示,163地块将被用作苏宁集团总部,项目将包括底层的商场、中间为甲级写字楼、顶层为高星级酒店。

  
   这样,张桂平总算是圆梦上海滩,当然,其代价之大,也是他人难以想象的。

  
   黄光裕兄弟和张近东兄弟一样,都是共同创业,后来选择分家,一个做家电,一个做地产。1987年黄氏兄弟创业,创造国美品牌。1993年前后分家,黄俊钦的新恒基集团转型,主要做房地产。据资料显示,新恒基开发项目规模超过500万平方米,涉及北京、沈阳、济南、广州、惠州等地区。

  
   不同的是,黄光裕自己也做房地产。在一个官方介绍中这么说:鹏润房地产集团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鹏润集团的支柱产业和未来发展重心。目前地产集团下辖8个项目公司,完工和在建项目总建筑面积达500万平方米,储备项目预计建筑面积达800万平方米。

  
   2007年前后,张近东和黄光裕两个人分别做了两个重大决策,没有地产项目的张近东投资数亿元,用来打造信息化,提高单店盈利能力;黄光裕则开发了鹏润国际时尚交易中心,耗资38亿元,试水商业地产项目。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出兵时间早,经验丰富,又是创业者,加之有着兄弟的支持,成功都在意料之中。

  
   彪悍型 雅戈尔

  
   1992年的房地产业沉寂无声。李如成就在这个阶段杀了进来。

  
   1992年到1995年间,雅戈尔置业陆续开发了几个楼盘,总共不过六七十万平方米。由于当时宁波的房地产业没有整体启动,所以影响不是很大。1994年,开始宏观调控后,1995年到1999年,雅戈尔的房地产开发就停顿了,不过土地储备还在。1998年雅戈尔在上市时,房地产业务一度被剥离出去,直到2002年,房地产业务出现回升,才被雅戈尔以8000多万元的价格收购进上市公司。

  
   1999年,雅戈尔借厂房搬迁,在原厂区启动地产项目。当时宁波的地价已经升值很快了,而雅戈尔借着原有的廉价土地储备,使这个项目毛利一度高达4成以上。几年下来,雅戈尔在宁波、苏州等地相继开发了东湖花园、海景花园、东湖馨园、都市森林、东钱湖别墅、苏州未来城等大型楼盘,累计开发面积达300万平方米。2006年销售收入15亿元左右,2007年接近20亿元。

  
   雅戈尔经过几年的快速成长,在宁波市场占有率达到25%,发展已经到达一个极限。整个浙江省的土地都是奇缺的,仅仅走出宁波还不够,甚至还要走出浙江。

  
   2002年,雅戈尔开始进军苏州。在苏州最好的位置观前街,建了富宫大酒店。目前,开房率可以达到95%以上。迄今为止,雅戈尔在苏州、杭州、宁波、绍兴等一些经济发达城市的土地储地量是390万平方米左右,而且土地的位置都非常好。

  
   截至2007年年底,雅戈尔衬衫平均相对综合市场占有率12.32%,连续12年居同行业第一。西服综合市场占有率13.31%,连续7年居同行业第一。尽管如此,服装对雅戈尔利润的贡献度却是越来越小。在雅戈尔的年报中,2002年的销售收入是24亿元,其中衬衫与西服的总收入是13亿元,房地产收入是5亿元,而2006年的销售收入是60亿元,其中衬衫与西服的总收入是17亿元,而房地产是19亿元。近两年,房地产收入更是占去了雅戈尔的半壁江山。

  
   当然,三足鼎立的雅戈尔,还有一只脚踏在股权投资这一端。对于股权投资,李如成将其视为是探索性业务。而这个所谓的探索性业务,则是又一次催“肥”了雅戈尔。2007年净利润同比大增220%,其中投资收益占到了七成之多。

  
   票友型 奥克斯

  
   “奥克斯也想做房地产,正在挖人。”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想物色一个老总负责房地产这一块。”这是奥克斯试图进入的又一个新领域。奥克斯做电能表、电压器起家,在它的发展史上,进入暴利、热门行业已经成为常态。当然,运气也是时好时坏。进入空调行业,发起“事件式”营销获得成功;之后,进入汽车、手机等行业,效果却差强人意。

  
   2003年,奥克斯正式进入汽车行业,成立了由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亲自挂帅的汽车项目组。同年10月,奥克斯以5000万元巨资,收购沈阳双马汽车95%的股权,并获得越野车和拖拉机等车种的生产牌照。2004年2月,奥克斯宣布造车计划:5年内融资80亿元,分三期打造45万辆设计产能规模的汽车产业,重点是生产轿车,计划在2005年第三季度推出数款轿车。但是,在几经碰壁之后,2005年,奥克斯不得不宣布退出汽车行业。

  
   随后,奥克斯进入手机行业。2005年4月初,奥克斯拿到了手机生产牌照,并放豪言要血洗手机市场。但是,迄今为止,奥克斯手机在市场影响力极弱。

  
   几乎没有人看好奥克斯做房地产,最好的进入房地产时代已经过去。而且,奥克斯做房地产的意图很明显,制造业利润低,做房地产的利润高。这点就注定了奥克斯的承受风险能力低。正如2005年汽车业下滑,奥克斯汽车卖不掉,立刻退出行业,殊不知,2006年、2007年却是汽车业的大好时光。正如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挖一个好的房地产企业老总非常难,而且奥克斯也不见得就有资金优势,我不看好奥克斯做房地产。”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