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何时才识“财政账本”真面目
2012-06-13 09:01:07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53
回帖数:21877
可用积分数:9990014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9-12
主题:何时才识“财政账本”真面目

近日,清华大学《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发布。报告称,国内81个市政府,财政透明度及格仅7个,及格率为8.6%。

  在开放已成“时代原色”的今天,财政透明,渐成社会共识。财政能见度,常被视作政务公开的重要“度量衡”。把财政账本置于“透明玻璃”下,其意义指向,与打造“阳光政府”的机理一脉相承,也链接着公权节制、接受监督的切实命题。将财政账单的“密室操作”烙印抹去,契合公众的一贯期盼。

  可一纸报告,却抖露出地方政府财政公开上的积弊:公开步伐缓慢,“捂盖子”仍是不少政府的默契举动;即便迈出公开步子,也是“选择性”的,只晒预算、不谈决算……这般“欲语还休”的姿态,注定没法让人满意。

  财政透明度低,由来已久,而该报告,是对民众观感的再度印证。实质上,财政公开中的沉疴,是新闻呈现里的“常客”:某些地方,对财政账本或讳莫如深,或虚报假报,或太过粗线条化、让人看不懂。与之对应的,总是民众怅落的表情。公众固然没奢望财政公开会一步到位,但也期望它能循序推进。

  摊开财政账本,阵痛总是难免的:财政结构失序,运作乏善,当这一旦暴露于众目下,势必招致舆论鞭挞。正因这点,虽说财政公开的理儿谁都懂得,但坎却不易迈过。原地踏步,抑或敷衍了事地公开,反正已让民众“审丑疲劳”;倘若顺应大势,不完美地公开,反倒会被认为是“徒具观赏意义”,引致非议。相形之下,地方决策者当然宁肯遮掩,也不愿“裸泳”某种程度上,不公开是免于外界冲刷和舆论压力的上选。

  “公开有风险,遮掩更保险”的短视化权衡,阻滞了政府的现代化转型,也稀释了民众的期许。能否打破“错觉”、刮骨疗毒,考量着地方政府的前瞻眼光和治理智慧。

  在财政公开的“赛道”上,其实不乏“排头兵”。就拿三公支出来说,北京和四川等地,都做了表率,显示了增量改革的决心。虽说在三公支出的架构上,仍令人置喙,可其形式内涵和开拓性价值,就受到认同。不少网民就支持:财政公开,你大胆地往前走!在此次的研究报告中,北京、成都等7城市及格,也成了“黯淡光景中的亮点”。它们也是民众期望的支点有标杆在,相信对许多“掉链子”的地方政府,会是不小的促进。

  不识“财政账本”的真面目,只缘身在“滞后观念”中。打破利益掣肘,在于祛除“错误的偏执”;若畏手畏脚,很可能消解政府转型的契机。只有财政公开了,“财政要透明”的公共“唠叨”,也才会消停。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