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地产股“冰火两重天”
|
2008-07-16 08:40:19 |
|
|
 |
|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
昵称:新手来了 |
发帖数:10307 |
回帖数:1341 |
可用积分数:180790 |
注册日期:2008-03-12 |
最后登陆:2010-11-14 |
|
主题:地产股“冰火两重天”
地产股将被机构抛弃吗?昨日地产板块再次成为打压对象,大智慧系统显示,当天交易的116只房地产股中103只下跌,中粮地产、保利地产等更是跌停,万科A、招商地产等跌幅亦在7%以上,板块指数跌幅5.27%,而部分小型地产公司股价反而比较抗跌。与此同时,近期大宗交易平台上频见机构大举抛售地产股,接盘的则是中金席位。 有私募人士称,地产、金融股受宏观经济及调控影响较大,未来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近期不打算增持相关股票。 机构抛售中金席位悉数接盘 记者查询深交所大宗交易数据发现,地产龙头万科A于14日以每股9.41元的价格成交901.74万股,总成交金额达到8485.41万元;另一地产龙头金融街以每股9.31元的价格成交1039.93万股,总成交金额高达9681.71万元,两笔交易的买方均为中金公司交易单元,卖方营业部则均为机构专用席位。 对此,安信证券房地产分析师李孔逸表示,在目前房地产板块整体低迷的情绪影响下,虽然有投资者始终看好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前景,但对当前的市场表现有所迷惑和悲观,对开发商资金链及其价值觉得难以把握。此外,中报预报业绩低于预期,对投资者信心也产生了直接的负面效应。金融街、万科A现身大宗交易,可以说与之不无关系。 不过,广发证券房地产研究员沈爱卿则认为,金融街、万科A现身大宗交易平台,跟企业本身并无紧密关系,多半是受市场信心不足的冲击而成。 究竟谁在抛弃地产股?从大宗交易记录看,机构专用席位一般是公募基金账户。而记者从多个私募机构获得的信息同时显示,他们亦普遍看空下半年的房地产业。但从近期海外私募机构向房地产企业注资的情况看,有部分海外私募机构正为国内房企提供资金,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数额也有所增加。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深市大宗交易数据显示,此前并未大量买入的中金公司,前日连续接盘了中色股份、金融街、南玻A、万科A.沪市5笔大宗交易的买方均为OFII席位扎堆的中金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卖方均为瑞银证券总部。统计显示,沪深10笔大宗交易中有9笔是中金买入,涉及总金额近4亿元。 目前难断言地产业将现危机 机构对地产股的抛售,让投资者不由再次对下半年地产业走向产生困惑。安信证券分析师李孔逸认为,尽管房企普遍面临现金流压力,但目前断言整个房地产业将出现危机、许多房地产公司面临资金断裂明显为时过早。 其称,目前来看,行业资金进出正常,地产业可以通过放慢工程进度降低资金流出,上市地产公司资金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开发商还具有较大的资金腾挪空间。他认为万科等主流地产商今年的业绩还是有保障的,这些公司的水平应该依然高于上市公司的整体水平。 广发证券房地产研究员沈爱卿的观点则更为乐观,其表示,去年10月开始的调整将房地产市场从狂热拉回至理性。对市场影响更大的是,目前市场中观望气氛比较浓厚,一方面减少了当期的市场成交,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市场信心。 沈爱卿判断,短期内房地产市场不会出现较大改观,原因在于:政府不希望取得的调控成果被吞噬;市场观望气氛短期内无法破解;CPI的高企需要其他消费来化解等等。但是,对于中长期市场,他相信所有人都会看好的。因为有巨大的刚性需求来拉动,房地产市场何愁走不出困境?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
2008-07-16 08:42:19 |
|
|
 |
|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
昵称:新手来了 |
发帖数:10307 |
回帖数:1341 |
可用积分数:180790 |
注册日期:2008-03-12 |
最后登陆:2010-11-14 |
|
华侨城集团的整体上市,从2005年年初的股改承诺、随后的“权证发行被否”风波,至2007年的启动,几经辗转,终于数日前,通过了股东大会和国资委的审批。 整体上市后,华侨城集团的角色需要重新界定。国资委为其划定的三大主业:旅游、地产和家电,已被其旗下上市公司华侨城A(000069.SZ)和深康佳A(000016.SZ)占据。受限于“同业竞争”,集团将不能经营同类业务。 推荐阅读央视:深圳楼市或将现断供潮 调控不宜半途而废中小险企有望直接炒股图说1978:老外看广州 流行事物商务部首次称外贸政策将适时调整漫画财报三国:刘关张批造假万科901.74万股遭机构“大甩卖”中金席位狂买4亿元基金重仓股美国超常规拯救两大房贷机构 在等待证监会审核的这段时间里,华侨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侨城A”)董事长、华侨城集团副董事长刘平春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他表示,整体上市后华侨城集团将作为战略控股型公司出现。 “现在有什么政策好等的?房地产现在已经到了历史上最紧的时候了。”身处本轮房价下调第一线的深圳,他给出了自己对行业的判断。 权证发行风波解密 《21世纪》:华侨城为什么要整体上市?听说三年前还有一个小小的风波,导致华侨城整体上市方案第一次“过会”时,被证监会发审委7个委员全部否决? 刘平春:那时我们没把整体上市方案报上去,怎么会被否呢?这可能是指审核权证发行。 我们的权证发行经过两次审核,当时做了一个方案,经过国资委和证监会初步同意,在股改时发行2亿份权证,行权价7元一股,募集14亿资金做上海欢乐谷的项目。这是2005年的事(股改是2006年完成的)。 当时好像是5个委员反对,没通过。原因很简单,集团在上市公司股改方案中说,股改完成后,要利用这个平台实现整体上市。因此,发审委要求我们提供一个具体的时间表。我们不能答应,因为什么时候整体上市不是我们自己能定的。有国家大政策,还要国资委审批。 《21世纪》:当时,发审委为什么要求你们提供整体上市的时间表呢? 刘平春:很简单,因为我们上市公司与集团的关联交易太多。集团持有上市公司又持有房地产公司以及其他资产。当我们共同投资一个项目时,就属于关联交易。所以发审委要求我们减少关联交易,增加公司透明度。因为这个没有时间承诺,就否决了我们的权证发行。 《21世纪》:听接近证监会的一个人士透露,后来发审委委员换任后才通过了方案? 刘平春:第二次上会时,有没有调整委员我不知道,但是我们又补充了材料,表明我们继续承诺整体上市,就通过了方案。当时发审委都希望我们能整体上市。 《21世纪》:集团在控股华侨城A(000069.SZ)和深康佳(000016.SZ)两家上市公司外,自身发展战略是什么? 刘平春:集团在实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以后,主要的职能就是对两家上市公司实行战略控股,实际操作层面的经营工作应该不会很多了。它就是一家战略控股型公司了。 《21世纪》:在国资委对央企剥离辅业的要求下,集团整体上市完成后会如何处理深康佳? 刘平春:主辅剥离的规定,对康佳没有影响。康佳就是我们的主业,我们肯定会支持康佳发展。康佳在家电行业里不是第三就是第四,一直都是这样。这符合国资委的标准,还没到要剥离的时候。 “现金流”模式 《21世纪》:集团内部对公司的“旅游+地产”发展模式,看法是否一致? 刘平春:我现在可以告诉你,集团内部对这种模式看法是高度一致的,都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模式。 《21世纪》:一直是这样么?到什么时候大家才慢慢有了共识? 刘平春:这种模式,集团内部最初是有争议的。 其实一开始,集团很少有人真正把旅游和地产联系起来看。后来大家慢慢发现,楼盘之所以卖得好,是因为处在华侨城的旅游区,它的品牌形象、环境会为地产加分。我们真正充分认识并把它落实到项目,已经是2001、2002年,北京欢乐谷项目的开发,这是第一次有意识把旅游和地产加在一起。 现在国家的土地政策,对单纯的房地产业务加以限制后,“旅游+地产”模式越来越具有获取资源的优势,也越来越具有同时发展,使两个业务都做强的优势。 《21世纪》:在酒店业和主题公园两个领域,华侨城近几年的扩张速度都很快,资金链是否会比较紧张? 刘平春:华侨城的资金链是比较好的。 我们三块业务,酒店和旅游的现金流都比较充沛,只有地产例外。地产是一种比较高风险的产业,高投入,大产出,它的问题主要是控制开发和销售的比重关系。 《21世纪》:在集团快速扩张时,可能只有三个“旅游+地产”项目在获得正现金流,却有四个在建,这是否会导致资金紧张? 刘平春:这就是一个控制问题。我们做的模式是“旅游+地产”,地产是模式里的短期收益部分,资金投入很快可以回收。比如一个项目,一半投资是地产,很快就回收了,另一半的公园用以经营。公司已经通过地产把利润回收了,可以用以继续开发新公园。 资金周转率,华侨城跟一般房企比会显得低了,因为有一部分资金沉淀下来,成为固定资产,也可以看成是商业地产。商业地产和住宅一起做,能够互补,我们觉得这种模式在资金方面是比较健康的。 地价刚性成本是关键 《21世纪》:北京的房市销量严重萎缩,但是开发商们硬挺着,就是不降价,你了解的情况是这样么? 刘平春:北京的房价目前可能也有一点问题。开发商为了促销,也会送一些东西,但是整个房价水平好像没有怎么降。销售量萎缩是肯定的,不单是北京,深圳、广州也一样。 《21世纪》:深圳房价已经降了,北京就是不降?现在开发商们是不是在等谁带头降价? 刘平春:也不能这样说,大家对市场的需求判断不一样。 其实北京住房的刚性需求很大,现在问题在哪里呢?主要是经营政策,国家对贷款、包括个人买房贷款的限制性条件,抑制了市场。 像北京这样的城市,要想让房价降很多,我觉得是很难的。北京土地本身卖得那么贵,房价怎么可能会下降呢?除非政府把出让土地的钱拿出来补贴房价。 现在土地拍卖价格很高,楼面单价就8000块了,开发商不卖12000块,还能活吗?但卖到12000块,老百姓就买不起了。关键问题还是地价的刚性成本。 其实上海也是这样的,成交量萎缩,但是房价还在涨,所以说上海是一个很怪的地方。 《21世纪》:在上海和北京两个地方,开发商是否还在等政策? 刘平春:现在有什么政策好等?不过大家的判断是明年上半年可能会开始回缩,国家也不可能绷得那么紧,如果绷的那么紧,经济和其他东西可能都有问题,房地产业务都是跟经济联系在一起的,现在已经很紧很紧了,到了历史上最紧的时候。 政府也好,开发商也好,没有一个人希望有崩盘情况,除非国家经营体制出现问题,否则是不可能崩盘的。 其实政府方面对房价一直是抑制过快增长,中央工作会议都强调稳定房价,必须稳定房地产市场,所以说你涨得太快,涨得太快就会爆,泡沫太多可能就会出现风险,但不是说要给你打下去,你现在打下去是什么概念?你一打下去,过去都是高地价的时候购买了土地,打下去的结果变成一大堆的烂渣,最后影响的是金融体制。
|
2008-07-18 01:57:24 |
|
|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胖仔 |
发帖数:17 |
回帖数:111 |
可用积分数:92412 |
注册日期:2008-04-17 |
最后登陆:2008-12-24 |
|
为了三星,我顶,吼吼
|
|
结构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