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开海外建厂先河 中联重科谋量子级增长
2012-09-08 21:11:55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25
回帖数:21876
可用积分数:9988112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7-29
主题:开海外建厂先河 中联重科谋量子级增长

8月21日,中联重科与印度ELETROMECH公司(简称“EM”)合资建厂协议在长沙正式签署。据悉,该工厂为中联重科第一个海外直接投资建厂的项目,其主营业务为塔式起重机。这是中联重科继2008年并购意大利CIFA后的第二个海外基地,也是其塔式起重机业务在海外的第一个基地。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高级总裁殷正富、中联重科副总裁、海外公司总经理何文进、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公司总经理黄群、EM公司执行董事Mehendale先生及其夫人等出席签约仪式。

从海外并购到海外直接投资建厂,中联重科董事长、CEO詹纯新表示,中联重科依然在坚持走“裂变+聚变”的国际化道路,具体的方式则可以多样,合资建厂就比较适合印度的经济生态环境。

落子印度把握新兴市场机遇

中联重科此次签约的印度合作方EM公司是印度最大的工程起重机制造商,其在印度的市场能力、制造能力突出,而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公司已是全球最大的塔式起重机制造商。中联重科与EM公司的合作,使双方的本土优势和技术及管理优势进行有效整合,并致力于将该厂打造成印度工程机械领域的佼佼者。

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之一,印度经济增长强劲,预计到2025年将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目前,印度国内仅有3家塔式起重机制造商,但规模都不大。2011年,印度市场塔式起重机销售额约合9300万美元。根据中联重科预测,未来10年,印度塔式起重机市场将保持21%以上的年均增长率。据此测算,5年后的2017年印度的塔式起重机市场的销售额将达到近3亿美元。这意味着若合资公司年销售额在5000万美金的规模,将占据印度市场的约16.7%。2011年,中联重科塔式起重机占中国向印度出口塔式起重机份额的12.3%。除了塔式起重机外,2011年,中联重科的履带起重机出口至印度的数量在中国企业中位列第一;汽车吊的出口数量位列第二。根据印度“十二五”经济计划(2012~2016年),未来5年内印度将投入1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占到GDP总额的10%左右。得益于基建领域内的大规模投资,印度工程机械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均保持在15%~20%左右,预计未来将保持同步或更高的增长率。

中联重科2011年年报显示,在其对未来的规划中,早已将重点锁定以非洲、亚洲和南美洲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并明确提出“加快在巴西、印度的海外基地建设”。此次在印度建厂更加充分说明,中联重科的全球布局开启了新的篇章。

快速启动以“本土化”战略求胜

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公司总经理黄群称,合资公司将力争做到本土化。合资公司的CEO将在全球招聘,管理人员将在当地招募。在接下来的一个季度里,合资公司的主要工作就是搭建团队、招聘员工以及布置生产线。黄群透露,合资工厂今年年底就能够投产,明年就能够实现盈利。

据黄群介绍,合资项目将分两期进行,第一期被称为“快速启动”阶段。中联重科将利用EM公司的现有标准工厂,迅速组织生产,并通过EM公司的销售网络尽快销售产品。二期项目,中联重科将根据市场的情况来做投资。黄群透露称,在经过了一期的准备之后,二期项目将肯定会自建工厂。根据规划,合资公司成立5年内,将实现塔式起重机在印度市场销售额年均45%以上的增长,达到年销售额5000万美元的规模。

不过,中联重科印度工厂的配套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完善。在国内,中联重科拥有八大塔式起重机基地。在基地的周围,中联重科培养起了许多配套零部件企业。何文进坦言,在中国,整机企业的水平要远高于配套企业,对这些配套企业来说,能否国际化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中联重科在国内生产关键零部件,然后运到当地工厂进行组装,而其他的一些零部件则在当地生产。“等这家合资企业做大了,量上来了,再去考虑将为中联做配件的企业拉到印度去。短期来看还不太现实。”何文进说。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