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
昵称:明天涨停 |
发帖数:20129 |
回帖数:1193 |
可用积分数:98351 |
注册日期:2008-03-23 |
最后登陆:2010-12-27 |
|
主题:电信服务新一轮竞争硝烟又起
各家运营商的电信重组步伐正悄然提速,市民初步感受到新一轮竞争带来的服务改变。记者连日采访发现,网通和联通在深的营业厅已启动产品互售,经销渠道也开始相互渗透,电信已成立C网部门做好接手CDMA的准备,移动与铁通加强接触筹备整合。专家分析,按照电信重组时间表和各方进度来看,移动、电信、新联通三大全业务运营商预计10月将展开全面竞争。 网通联通“协同”营销 最近几天,以绿色为主色调的深圳网通直属营业厅,不约而同出现了一抹红色:深圳联通的营业员戴着红色如意结的标志,向市民推销万众卡、新势力卡等联通产品。 无独有偶,深南大道旁联通大厦一楼的深圳联通旗舰营业厅,也有网通营业员现身,为市民办理网通固话、宽带的安装、缴费,以及购买奥运电话卡册等业务。 国内电信重组启动以来,各大运营商收购谈判、新增投资、网络整合等动作连连,但真正涉及市场服务层面的极少。 目前,深圳联通、深圳网通旗下直属营业厅互售产品的范围主要包括入网、缴费、不记名手机卡、IP固话卡等标准化产品。深圳网通10多家直属营业厅还可办理联通的部分增值业务。据了解,上述有关举措在其他城市尚未出现。 深圳联通、深圳网通在记者采访时均表示,有关措施没有更多详情可以透露。但部分代理商表示,22日开始,深圳网通旗下所有代理商已开展联通业务培训,培训人员称网通和联通正处于“协同工作期”。这意味着网通与联通在深的市场渠道开始相互渗透。 专家指出,网通一改固话用户不断流失的情况,或许是受益于正在进行的电信重组。联通与网通合并后,有望遏制G网新增用户数下滑的势头。同时,业界和消费者对于运营商合并关注度很高,运营商如何表现也为日后消费者的选择埋下伏笔。 电信奥运后接手C网 中国电信6月宣布将以1100亿元收购联通CDMA网络后,何时能真正将C网收归旗下开展运营广受关注。据了解,电信针对联通C网的财务、网络、业务等方面的全国调查已基本结束。广东电信内部人士分析,由于电信与联通尚未签署最后协议,电信的C网设备招标尚未结束,预计电信最快也要在10月份展开C网攻势。人员与设备接收方面,预计双方将依靠地市级公司对口整合的方式进行,但不排除部分增值业务由省级公司统一安排实施的可能。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日前发布的《全球CDMA技术体系发展和未来趋势研究》预测,中国电信的CDMA用户在2008-2012年的复合增长率将高达30.6%,2012年CDMA累计用户数将超过1.6亿,中国电信3G市场份额将达到41.1%。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以上报告较为乐观,但中国电信利用现有的2.16亿户固话用户,大力开发固网与移动网络融合业务,同时力争通过WiFi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取得后发优势,将对一家独大的中移动提出有力挑战。 移动合并铁通进展迟缓 根据电信重组方案,中国移动将合并中国铁通,从而获得固网资源,但近期未有进一步消息传出。不过近来不少市民都收到移动发来的短信,通知其个人被抽中成为TD友好用户,可获补贴率先体验3G业务。另一方面,近日中移动推出1000亿元扩容计划,将增加GSM网络一倍的载频,保障其2G业务的领先优势。 与此对应,中国电信今年6月本地电话用户减少58万户,已持续11个月出现用户流失。 电信专家阚凯力认为,联通与网通的整合、中电信筹备接手C网,都使得自身发展速度稍显缓慢;中移动充分利用重组的时间差,不断扩张2G市场份额,同时在3G市场上积累优势。只有充分的市场竞争才能保障消费者权益和产业健康发展,中国电信和新联通应加紧追赶步伐。 深圳联通员工曾接获通知,原有的C网手机9月底前不会转网。这反映电信收购C网不会早于10月完成。根据工信部公布的进程信息,中移动和中国电信有望在11月推出各自的融合业务,联通和网通的合并则在9月底前后正式完成。届时重组后三大全业务运营商的竞争将全面拉开大幕。 相关报道 中国电信抛出百亿CDMA采购大单 深圳企业有望获得最大份额“蛋糕” 【本报讯】(记者 吴凡)中国电信日前启动总值300亿元的CDMA网络设备招标,同时还将集采约1000万部CDMA终端。深企中兴、华为的网络设备和终端位居全球前列,有望获得最大份额的“蛋糕”。 电信此次集采的CDMA终端大部分是超低端手机,主要为电信的小灵通用户转网准备,CDMA网络设备则为C网扩容而准备,两者都是中兴通讯、华为等深圳企业的强项。 在CDMA网络设备市场,中兴通讯已经连续两年位居全球CDMA合同数量第一名,2006年、2007年合同数量所占市场份额分别达到41%、50%。CDMA终端方面,中兴和华为合同数量占全球市场份额分别达到6.4%、4.5%。而根据运营商需求,推出性价比高的低端手机助推市场攻势,正是两家企业不断获得海外运营商青睐的要诀。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