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80%研发对包钢稀土看走眼 广发肖征挺败局
2012-10-08 07:47:10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股票我为王
发帖数:74822
回帖数:5844
可用积分数:14673344
注册日期:2008-02-24
最后登陆:2020-11-06
主题:80%研发对包钢稀土看走眼 广发肖征挺败局


2012年10月08日 07:02 来源: 理财周报
  包钢稀土(600111)超80%是“强烈推荐”、“推荐”、“买入”等乐观评级。惨淡中报公布后,大部分分析师不舍得下调评级。

  曾经被爆炒的包钢稀土,今年中报跌下业绩持续暴增的神坛, 2011年笼罩在它身上的稀土光环日渐褪去。即便如此,分析师们力挺的声音依然此起彼伏。

  最反常的是,金元证券分析师孙飞曾给出150元的天价目标;广发证券(000776)分析师肖征无视市场,在稀土暴跌途中硬喊“稀土价格不会大幅降低”。

  据理财周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的82份包钢稀土研究报告中,超过80%是“强烈推荐”、“推荐”、“买入”等乐观评级。惨淡中报公布后,大部分分析师不舍得下调评级。

  实际上,2011年多达八成分析师极力高估公司盈利,平均高出实际盈利23%。

  包钢稀土沉沉浮浮的背后,站着怎样一群分析师?

  八成分析师看走眼,

  高估2011年盈利

  无论题材、业绩,还是分红,包钢稀土都让投资者血脉喷张,自然也吸引了大量分析师的目光。

  据理财周报记者统计,2011年至今年9月,一共有51个分析师发布了239份包钢稀土的相关研究报告。

  其中,7人研报次数达到10次以上,关注最多的前三位分析师分别是申银万国叶培培(21次),中金公司蔡宏宇(14次),国信证券彭波(13次)。另外四人是光大证券(601788)汪前明,齐鲁证券闫磊,安信证券衡昆,宏源证券(000562)闵丹。

  包钢稀土2011年业绩暴涨的势头,燃起各家分析师的“厚利”期望。然而,最终2.87元的每股收益,让许多分析师尴尬收场,上述密切跟踪包钢稀土的分析师们也不例外。

  据统计,去年发布的研报中,宏源证券闵丹所给EPS最离谱,8份研报平均EPS为3.85元,其次是安信证券衡昆6份研报平均EPS为3.78元,申银万国叶培培8份研报平均EPS是3.66元。

  实际上,远远不止这几个分析师高估了包钢稀土。据理财周报记者统计,2011年共有45个分析师发表了157份包钢稀土研报。然而,有91份研报所预测的EPS高于实际值,占研报总份数的58%,并且这91份研报所给的EPS平均值为3.53元,高出实际值23%。

  这些“高估研报”出自36个研究员之手。也就是说,八成分析师高估包钢稀土,超过一半的研报盈利预测虚肥。

  2012年以来,决定包钢稀土业绩的稀土价格摧枯拉朽般下跌。今年中报,包钢稀土净利润同比下滑20.65%。值得警惕的是,单从二季度看,包钢稀土净利润环比减少69.95%,业绩下滑幅度更明显。

  一边是稀土价格和公司业绩不断湮灭,一边却是分析师们保持惯性乐观。

  广发肖征逆市硬喊:

  “稀土价格不会大幅降低”

  前述7个分析师的研报主要是行业性研究,专门针对包钢稀土进行跟踪点评较多的分析师,分别是华创证券高利、香港群益证券李晓璐、宏源证券闵丹,国都证券肖世俊等,去年至今相关研报均有5份。

  2011年4月至8月,肖世俊连发4份包钢稀土的研报,“强烈推荐”包钢稀土。当一路上涨的稀土价格从7月下旬转跌时,肖世俊“强推”的声音在8月初发布的《加速向产业链下游扩张,行业龙头地位不可撼动》之后戛然而止。直到今年3月底,才悄然下调评级为“推荐”。

  实际上,包钢稀土的神话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出现破灭的迹象。公司三季度净利润11.53亿元,环比下滑22.8%。为挽救稀土价格,在当年10月停产一个月。

  经过2011年5个月的价格暴跌后,稀土2012年依然跌势难止,一季度价格甚至“腰斩”最高点。肖征在今年3月底的研报中,再次疾呼:“稀土价格不会大幅降低”。

  与此同时,中信建设张芳做出更抢眼的判断:“2012年一季度稀土价格是全年低点,之后呈温和上行格局。”而国泰君安桑永亮也认为稀土市场近期回暖。

  事实与这几位分析师的愿景相去甚远。从2011年7月至今,稀土价格始终无法“卷土重来”,今年6月更因下游需求不振,下跌加速。

  分析师当中比较谨慎的,也做出了回应。如香港群益证券李晓璐在3月27日发布《2012年业绩将衰退》中提出,预计公司毛利率从72.8%回落至40%附近。

  金元孙凡和光大汪前明,

  同期目标价相差2倍多

  分析师们不仅对稀土价格判断差异大,给予包钢稀土的目标价更是参差不齐。

  2011年至今年9月,一共有46份研报明确给出包钢稀土的目标价。

  金元证券孙凡先后在2011年3月15日和4月17日,亮出150元的高价。实际上,在2010年10月28日的三季报点评中,孙凡第一次提出150元的高价,比他两个月前的预测价格整整高了100元。

  纵观股价,经过复权统计,孙凡预测的12个月期间,最高为2011年6月10日收盘价119.9元,低于孙凡目标价20.1%。不过一个月后,孙立即下调目标价为85-110元,此后再无目标价。

  和孙凡的“天价”同时出现的,是光大证券汪前明60元的“定价”,不及孙凡目标价的一半。

  2011年1月至10月的10份行业研究报告中,汪前明预测包钢稀土的目标价一直都是60元。在这期间,包钢稀土的股价涨跌幅高达33.9%。不仅如此,该分析师是一张“行业重点上市公司评级与估值指标”表格用到底,被评估的其他十几家公司相关指标也毫无变动。

  今年的三份研报,则都没有目标价。同样是行业研报,申银万国叶培培统计期间发布的21份研报,无一预测目标价。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