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股票我为王 |
发帖数:74822 |
回帖数:5844 |
可用积分数:14673344 |
注册日期:2008-02-24 |
最后登陆:2020-11-06 |
|
主题:包钢稀土2012年业绩骤降 管理费用上升30%是主因
2013年04月02日 07:29 来源: 证券日报
个股行情资金流向机构评级大单统计核心数据个股公告 所属板块: 更多>> 有色金属行 (0.07%) 制造业 (0.47%) 原材料 (0.57%) 更多>>相关个股 科恒股份 (39.33 10.01%) 东阳光铝 (7.16 3.47%) 丽鹏股份 (13.4 2.68%) 利源铝业 (23.58 2.66%) 格林美 (12.53 2.45%) 有分析师指出,包钢稀土(600111)的业绩低于预期或是因为去年四季度计提大额减值准备
由于宏观经济增幅放缓,市场需求萎缩,包钢稀土3月29日晚间发布的2012年年报显示,2012年包钢稀土营业收入92.42亿元,同比下降19.83%。净利润只有15.1亿元,同比下降56.58%。每股收益只有0.624元,相比2011年的1.436元,降幅也接近六成。在利润分配上,将每10股派0.2元。
而在年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即4月1日,包钢稀土股价下挫,股价跌幅为2.58%,截至收盘时股价报收于29.05元/股。
大幅下调2013年目标
对于2012年年度业绩下滑,包钢稀土解释称,2012年稀土市场持续低迷,价格普遍下跌,该公司从稀土原料产品到稀土功能材料产品的营业收入全线下滑。其中,稀土原料产品营业收入为68.18亿元,同比下滑22.98%;稀土功能材料营业收入为21.55亿元,同比减少10.34%。特别是稀土金属产品,销量显著下降,该产品营业收入下滑47.18%。
昨日,有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稀土产品毛利率同比下降超过30%左右,主要原因是稀土价格下滑的同时生产成本显著上升。管理费用同比上升30%,主要原因是冶炼分离工序停产超两个月时间,停产期间的制造费用列入管理费用核算;此外工资薪酬、排污费、研发费等也有所增长。”
另外,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公司存货及稀土储备产品增加较多,占用了较多资金,导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大幅低于年度净利润。从库存分类来看,包括原材料、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等等多个种类,其中原材料的期末的账面余额为16.07亿元,比年初的账面余额13.71亿元高出14.68%左右,而从库存商品来看,期末账面余额为57.96亿元,比年初的账面余额46.73亿元高出24%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对今年市场极度悲观,大幅下调2013年销售目标近两成。
对此,公司解释称,目前稀土市场仍未见明显好转,2013年初稀土产品价格比2012年初产品价格低35%左右。面对市场低迷态势,作为龙头稀土企业,包钢稀土对今年全年市场也极度悲观,并大幅下降今年的销售目标。记者在年报中看到,包钢稀土2013年计划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相比2012年的92.42亿元,降幅达到18.85%。
计提大额减值致业绩下滑
另有稀土行业分析师指出,包钢稀土的业绩低于预期主要是由于去年四季度计提大额减值准备。该分析师表示,以氧化镨为例,2012年四季度均价为32.2万元/吨,分别同比、环比下降50%、10%。产品价格下跌、公司四季度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达4.4亿元,占主营收入比重的44.7%,成为业绩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
“公司四季度经营形势严峻,主营收入明显下滑(若剔除国家收储将更低),毛利率降至16.9%,分别同比、环比下降31.7%、12.6%。从全年角度看,2012年由于与包钢集团重新确定了原材料定价机制,使得公司采购中矿、尾矿、磁矿原材料的价格分别由2011年的20元/吨、12元/吨、5元/吨上涨至260元/吨、160元/吨、60元/吨,且随着国家开征稀土资源税、加大环保核查力度,2012年公司生产成本显著上升,也是造成全年毛利率下滑的重要原因。”上述行业分析师指出。
而有业内人士表示,2013年公司的经营压力仍大,大举收购集团矿石是为了保障资源供应、锁定低廉成本。公司结合目前市场形势,计划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分别为75亿元、51.9亿元、13.6亿元。据此测算,2013年公司有望实现营业利润9.5亿元、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6亿元至8亿元。
另据记者了解,2012年底公司拟出资8.05亿元购买包钢集团已开采的白云鄂博矿主、东矿稀土矿石600万吨,平均品位6.65%,单价134元/吨(不含税)。若按公司每年6万吨稀土氧化物产量测算,此次资源收购可供公司使用7年左右,为公司提供了原料保障的同时也锁定了低廉的生产成本。此外,集团开采矿石总量1500万吨,此次公司收购600万吨,剩余900万吨存在后续注入可能。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