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联重科高管增持1938万股 董事长占25%
2013-06-05 17:27:07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e599
发帖数:2300
回帖数:781
可用积分数:1334550
注册日期:2011-08-24
最后登陆:2021-07-06
主题:中联重科高管增持1938万股 董事长占25%

6月5日讯 中联重科(000157.SZ;01157.HK)周三盘后在港交所公告称,公司部分高管和核心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管理人员在5月30日至6月4日期间,以自有资金累计增持公司A股股份1937.93万股。

  其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詹纯新此次增持488.89万股,占此次高管增持总量的约25%。

  本次增持后,中联重科部分高管和核心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管理人员合计持有公司A股股份2170.03万股,占总股本0.2816%。

  中联重科称,上述高管等的增持行为是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所作出的个人行为,此次增持的A股将按有关法律规定进行锁定。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2013-06-05 17:27:33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2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e599
发帖数:2300
回帖数:781
可用积分数:1334550
注册日期:2011-08-24
最后登陆:2021-07-06
中联重科高管和摩根大通陆续增持 提振投资者信心

近日,中联重科高管纷纷采取增持的方式提振投资者信心。深交所数据显示,有21名中联重科高管在5月31日和6月3日增持股票,累计增持金额超过1亿元。此前不久,中联重科主要股东摩根大通也耗资2731.44632万港币增持,看好中联前景。

深交所数据显示,中联重科董事、监事、高管共21人参与了增持,其中董事长詹纯新增持了430.8万股,耗资2859.7万元,成为增持“大户”;增持最少的高管郭学红亦增持39.87万股,耗资141.4万元。这些高管累计增持1511.5万股,耗资1.07亿元。

5月29日,摩根大通场内增持公司好仓367.624万股,耗资2731.44632万港币,成交均价7.43港币,最高成交价7.52港币。变动后持股1.15143749亿股,持股占比8.05%。

而此前中联重科第一大股东湖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今年4月初增持中联重科股份共计593488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7%。增持后,湖南省国资委持有公司股份占总股本的16.26%。

对此,一位中联重科的投资者表示,虽然外界质疑中联重科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但是中联的内部高管与投资人对公司的了解往往更为深刻,因此大幅增持,多半是认为当前股价过低,显示了各方力量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
2013-06-05 17:29:02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3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e599
发帖数:2300
回帖数:781
可用积分数:1334550
注册日期:2011-08-24
最后登陆:2021-07-06
灵魂人物出走投研匮乏 加仓“负面王”中联重科
嘉实基金动荡不断:
  如今摆在嘉实基金面前的已经不是一道坎了!业绩不佳,明星基金今年业绩垫底;人才动荡,营销团队灵魂人物李道滨出走后,如今投研团队也陷入匮乏,投研核心邹唯走后,日前现金管理部总监吴洪坚日前被警方带走调查,如今投资部总监刘天君也宣告离职。与此同时,对于今年负面缠身,股价连创新低的中联重科,百余只基金集体出逃,嘉实基金却置若罔闻,在一季度大幅加仓。
  固定收益部“牛人”落马
  看似渐趋平静的债券市场,仍在继续燃烧。债市整肃风暴这一次席卷到的是嘉实基金,上周末公司现金管理部总监吴洪坚被警方带走调查。虽然警方没有透露调查原因,但从吴洪坚经历来看,他卷入债券“黑金”案的可能性非常大。
  不过嘉实基金却在日前公告称,吴洪坚是因个人原因被公告机关带走调查,目前他已被公司停职。早在3年前就不担任基金经理职务,停职前任现金管理部总监,不具体参与基金投资工作。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嘉实基金这是在撇清责任。”公开资料显示,吴洪坚在嘉实任职之前,曾经在中国银行交易中心工作,主要从事固定收益投资和交易。2005年,嘉实基金将其挖至自己公司,担任货币基金经理。他所管理的货币基金,在短暂的一年内规模爆炸式增长,从50亿增长至250亿。期间吴也短暂兼任过嘉实超短债的基金经理。“而此次债券核查,很显然是历史交易事件。”上述人士称。
  投资总监离职或成定局
  债市风暴还未过去,嘉实基金又传来投资总监刘天君离职的消息。消息称,刘天君的离职事宜已获得批准,嘉实或在近期宣布其接任者。
  凭借良好的投资天分,2007年仅29岁的刘天君便升任为嘉实基金投资部总监,并且在这一职位上干了6年。身居要职,也担当重任。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嘉实旗下主动偏股型基金共16只,资产规模合计677亿元,而刘天君管理的两只产品资产则达142亿元,占公司主动权益类资产规模的21%。其管理的嘉实优质企业一季度末规模为91亿元,嘉实成长混合也有51亿元的规模。
  在刘天君掌舵期间,嘉实优质企业(2007年12月8日开始任职)收益率达2.3%,同期上证指数下跌了54.84%;而嘉实成长收益期间收益则达8.49%,同期大盘也下跌了25.52%。此外,嘉实成长收益,在刘天君掌舵期间收益率为21.15%,同期上证指数跌12.55%;基金泰和刘天君担纲期间收益为266.24%,期间大盘上涨168.57%。
  有赖于刘天君在机构市场的知名度和过往的投资业绩,这两只基金也有不少的机构持有者。而昨日消息称,刘天君离职的消息传出后,有部分机构开始赎回这两只基金。
  昔日明星基金业绩垫底
  年初,随着“最会卖基金”的李道滨出走后,嘉实基金昔日最强营销团队“垮台”,一向“重营销轻投研”的嘉实也就失去了往日的优势。如今公司投研团队“雪上加霜”,今年3月7日嘉实旗下明星基金经理邹唯离职。邹唯是公司的元老级人物,由于业绩优秀,在2009年获得“最赚钱的基金经理” 称号。
  邹唯走后,其掌管的嘉实主题交由马惠明接任。然而这只昔日穿越牛熊的明星基金今年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截至5月31日,嘉实主题精选今年以来净值下跌3.78%,在241只同类基金中排名233位,排名垫底。其中最近一个季度下跌8.39%,最近一年下跌7.73%,两项排名双双垫底。
  公开资料显示,嘉实主题精选成立于2007年7月,王贵文、窦玉明、邹唯、马惠明四位基金经理先后掌管该基金,单位净值一度涨至2.2230元,累计净值3.0880元,2008年净值大跌后,2010年12月底净值也曾涨至1.5240元。成立以来累计上涨180.37%,在241只同类基金中排名52位,跨越牛熊的明星基金跌落“神坛”。
  遭殃的不仅仅是嘉实主题精选,数据显示,嘉实旗下8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近以来仅有两只排在同类型基金的前半部分,但没有一只基金挤进前30%行列。嘉实量化阿尔法表现最差,今年以来排名307/339;嘉实优化红利股票则排名269/339.
  8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也是只有两只基金挤进了同类产品前半部分,嘉实主题混合在151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倒数第二。嘉实回报混合也相当不乐观,排名124/151。如今刘天君再告离去的话,嘉实投研团队无疑将深受重创。
  置若罔闻加仓中联重科
  在剧烈的人事变动面前,对于赤裸裸的个股风险,嘉实基金似乎视而不见。今年年初中联重科的财务造假风波闹得沸沸扬扬,且屡屡见诸报端,有媒体甚至用了八个版面深度剖析,此后还有相关举报信的证实。
  中联重科的公告也是澄而不清。与此同时,去年上半年该公司高管团队与前十大股东之一的弘毅投资共套现约7亿元,去年全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近10%,一季度业绩下滑幅度增至70%以上。
  公司股价在2月上旬创出10.4元的高价后便一路走,2月24日以来,该股跌幅高达31%,昨日更是创下了6.96元的新低。
  负面缠身的中联重科在一季度也遭到了机构的集体抛弃。数据显示,去年底,总共有238只基金持有该股,其中有149只属于主动型基金,但到一季度末,仅剩6只主动型基金持有该股。
  同时基金公司的持股数量也大幅下降,幅度在50%左右,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为指数基金不能够主动减仓带来的仓位稳定。但令人不解的是,嘉实基金旗下的两只主题基金(嘉实主题精选、嘉实主题新动力)、华夏基金的盛世精选以及国投瑞银旗下的3只基金——核心企业、稳健增长与景气行业,却纷纷加仓。
  其中嘉实主题精选一季度加仓最多,持股数量也最多。数据显示,该基金一季度加仓2794万股,持股数量增至6378万股,也是唯一一只跻身前十大流通股东的主动型基金。嘉实主题新动力也加仓了1004万股,持股数量增至1354万股。
  对于这种赤裸裸的负面,嘉实基金竟置若罔闻地加仓,公司的风控到底在哪里?对基民的责任感又在哪里?
2013-06-05 19:51:39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4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39
回帖数:21876
可用积分数:99886405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8-02
中联重科获公司高管增持1937万股

中联重科6月5日晚公告称,公司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管理人员于2013年5月30日至6月4日期间,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按照市场价格购买公司股票共计1937.9251万股。

  二级市场上看,中联重科5月30日至6月4日加权均价为7.058元。以此计算,上述股东本次增持共耗资约1.37亿元。

  公告显示,本次增持人员包括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詹纯新等21位高管以及核心管理人员,而此前上述高管累计持股数量仅为232.1084万股。其中增持力度最大的为詹纯新,其本次增持数量为488.89万股,增持后持股比例增至0.0669%。

  对于增持原因,公告称,上述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管理人员表示:本次买入公司股票,是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所做出的个人行为,并认为公司当前股价与公司的长期内在价值不相符,公司投资价值存在较大程度的低估。

2013-06-06 09:11:39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5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39
回帖数:21876
可用积分数:99886405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8-02
4天豪掷1.37亿增持 中联重科高管团队力挺估值底

4个交易日、21名核心高管、1938万股、1.37亿元,面对着二级市场股价的疲弱走势,中联重科(000157,股吧)众高管共同“上阵”,以大规模增持的方式来为自家股“打气”。

中联重科 6.88 -1.29%
  中联重科今日公告,5月30日至6月4日期间,公司21名高管以及部分核心管理人员集体进场增持,以自有资金合计购入1937.93万股公司股份。以区间加权均价7.058元/股计算,本轮增持耗资高达1.37亿元。

  回查过往资料,中联重科高管团队2008年三季度曾集体买入过自家股,但如此“超大号”增持行为尚属首次,且诚意十足。以公司董事长詹纯新为例,其此前仅持有26.31万股公司股份,而此次一出手即大笔增持了489万股,耗资逾3400万元。据2012年年报,詹纯新去年薪酬总额为270万元,两相对比足见其增持力度之大。而其余20名高管增持规模则从24万股至102万股不等,最少投入资金量也达到170万元。此外,公司一批核心管理人员在此期间亦同步买入了257.56万股。

  在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低迷、市场需求不振的大背景下,中联重科今年一季度业绩同比下滑逾七成。受此影响,公司股价自2月以来一路震荡下挫。作为身处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第一线的高管团队,此番集体增持的时点恰好选在了股价处于阶段性低点之际,从中透露出的积极信号颇值得投资者关注。

  上述高管在今日公告中直言,本轮增持是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所做出的个人行为,并认为公司当前股价与公司的长期内在价值不相符,公司投资价值存在较大程度的低估。

  “如果不是对公司和市场很有信心,谁敢掏这么多真金白银增持?”中联重科董秘申柯谈及本次高管增持时,如是反问上证报记者。

  “从外部来讲,随着稳增长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项目的陆续启动,工程机械市场开始缓慢复苏;从内生动力来看,模拟股份制等制度创新,连续级配式搅拌站等产品结构创新,无疑夯实了公司的稳健经营战略。”银河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邱世梁如是剖析中联重科高管增持的信心所在。

  的确,在经历了2011年、2012年的“寒流”后,工程机械行业已经开始出现缓慢复苏迹象。多位分析人士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工程机械行业“最差时期”已经过去,未来将进入温和复苏阶段。

  事实上,从中联重科传统优势产品混凝土机械的销量变化,亦可管窥工程机械行业的回暖迹象。据了解,今年1至5月份,中联重科站类事业部混凝土搅拌站主楼、筒仓累计生产发货条数同比增长30%,自制主机产量同比增长200%;工程起重机事业部通过6场新品鉴赏会签单额已超过6亿元。

  作为率先实施增持的高管之一,中联重科副总裁熊焰明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我们这些人(即增持高管)都是中联的创业者,对这个行业很熟悉,知道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正是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规范经营、科学管理很有信心,才会集体增持。”交易信息显示,熊焰明在5月31日单日增持了中联重科80万股,耗资约567万元。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