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华谊兄弟地产投资迷雾
2013-08-10 19:51:45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06
回帖数:21874
可用积分数:9986441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7-04
主题:华谊兄弟地产投资迷雾

  7月上旬,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华谊兄弟,300027.SZ)对外发布了2013年中报业绩预告,预计2013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盈利3.9亿~4.22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70%~300%。华谊兄弟称今年总票房或将突破30亿元,比去年内地票房21亿元的业绩,增长43%。

  电影业绩飘红的同时,被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一直视为梦想的“在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题公园”项目却进展缓慢。以地产为基础的电影衍生品板块亦是如此。

  据中国房地报了解,自2009年上市筹备开始,看好迪士尼发展模式的华谊兄弟就已属意主题公园,并先后在青岛、成都、北京等城市进行尝试,但均石沉大海。2011年以来,华谊兄弟确定投资的4个影视地产项目中,已经动工的只有海南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此外,苏州电影主题公园项目仅仅举行了推介会,深圳坪山和上海嘉定两个文化城项目进展缓慢。华谊兄弟在文化旅游地产领域的投资陷入了迷雾。

  近日,国内较为知名的影业公司内部人士又向中国房地产报爆料,称华谊兄弟或将退出地产投资领域。

  对于外界质疑及项目进展缓慢一事,中国房地产报向华谊兄弟进行了求证,华谊兄弟内部一人士表示,“王中军董事长在6月份召开的上海电影节期间还向媒体谈到了我们在文化旅游地产方面的思路,退出一说是无中生有”。

  实际上,影视业界人士对于华谊兄弟进军地产业颇为担心,轻资产公司撬动重资产项目会使华谊兄弟资产负担过重,有可能走入死胡同。

  地产投资一波三折

  尽管王中军此前声称“华谊兄弟百分之百不会介入地产项目”,但他们还是进来了。

  进入的时间表锁定在了华谊兄弟上市筹备期间。这段时间里,王中军形成了一个战略构想: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题公园项目。

  上市后,华谊兄弟的发展版图及盈利模式也进行了调整,从此前一直依赖电影、电视剧与艺人经纪业务这三驾“马车”,新增加了“内容+渠道+衍生”三大新业务板块,新的运营体系不断完善。

  长期以来,电影投资领域有着“20%赚钱80%赔钱的高风险”定律,早在华谊兄弟IPO初期,如何保持持续盈利与现金流通畅的问题一直遭受外界考问。因此,电影衍生品业务的拓展成为王中军手里的留守牌,这张牌再不出手,资本市场的压力将倾泻而来。

  也因此,王中军一再对投资者强调,目前公司已陆续介入电影院、音乐、游戏、主题公园、演艺活动等领域,后续他们对公司在电影院、游戏和主题公园领域的拓展行动依然充满期待。他认为,5年之后电影衍生品板块将有可能达到与第一板块持平的地位。

  持续盈利与资本市场的压力推动着华谊兄弟在文化旅游地产领域的前行。

  在登陆创业板前的3个月,华谊兄弟就曾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有过合作意向。当时,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务网曾报道,“我区与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南非鹰古集团、青岛城投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在我区内投资30亿元人民币建设华谊兄弟电影主题公园项目”。

  但上市后华谊兄弟一直没有在公告中公布此消息。

  “当时只是签署了一个战略协议,但最后就不了了之了。”青岛城投集团内部人士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业内知情人士透露,青岛项目搁浅的主要原因是当时青岛城投集团担心华谊兄弟的开发经验和能力不足。

  首次失利并没有影响华谊兄弟在地产投资方面的热情与布局。随后,华谊兄弟转向了成都,并称华谊兄弟类似迪士尼的主题公园将会在2010年11月份问世,不过这次尝试再次杳无音信。不久之后,又有消息称,华谊兄弟将会耗资2000万元将风靡海外的Hello Kitty黑色城堡主题乐园引进北京,消息传出之后仍就石沉大海。

  华谊兄弟初战文化旅游地产项目无果而终。

  但前期诸多波折依然未能动摇华谊兄弟对于迪士尼发展模式的认可,它继续在这一领域跑马圈地。此后,华谊兄弟四处出动,在海南海口投资了“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在江苏苏州投资了华谊兄弟电影主题公园,并投资了深圳坪山和上海嘉定两个文化城项目。这4个项目中,目前进展比较顺利的只有海南冯小刚电影公社项目,该项目在几次延期后终于在2012年10月奠基,预计2014年初建成。

  其他3个项目仍在计划进程中。华谊兄弟2012年年报显示,注册资金为1亿元的上海嘉定项目的运营公司上海嘉华影视文化产业公司在2012年营业收入为零,营业利润为-13万元,净利润为-9.4万元,很难想象,一个进展顺利的文化城项目公司全年的员工工资等费用仅有13万元。而深圳坪山项目在2012年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三项的账目全部为零,项目进展颇缓。最新的消息是,这一项目将于今年下半年动工。

  对于华谊兄弟多次失利,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与文化旅游地产开发运营经验不足,产品线待完善,从青岛铩羽而归就是一个实证;另一方面,华谊兄弟的资金不够充足,毕竟投资旅游文化城是一笔巨资,华谊兄弟在此期间并不想投入真金白银。

  品牌输出

  和缺乏文化旅游地产开发经验相比,资金才是华谊兄弟多次失利的致命伤。

  自2009年上市以来,华谊兄弟从资本市场拿到了不少钱,但账面一直不好看。华谊兄弟2012年年报显示,公司流动货币资金为6.4亿元。其中,短期借款就高达5.9亿元。

  这样的年报结果与其投资增加有很大的关系。

  为了缓解资金困局,华谊兄弟一直在借助资本市场释放压力。

  自2011年以来,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多次向信托等金融机构质押华谊兄弟股票,截至2013年一季度,共质押股权8380万股,占比达41.4%。虽然没有公布质押股权的真正用途,但华谊兄弟缺钱已经被很多人质疑。

  进入5月份以来,华谊兄弟在二级市场套现的动作也相当明显。在5月13日和15日,公司总裁王中磊减持手中的掌趣科技股票510万股,获得收益2.24亿元,5月24日、27日,抛售华谊兄弟股票574万股,套现1.77亿元。

  “跟万达不一样,华谊兄弟根本没有钱。”绿维创景主题公园分院院长冯锦凯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没有真金白银如何撬动比电影业投资多出十几倍的地产项目?又如何运营?

  “我们是轻资产公司,核心业务还是电影,大量的模式是干股、品牌授权,真正的操盘手是合作方公司。”王中军表示,假如一个项目华谊兄弟有30%收益权,但真正投入的现金并没有这么多,是靠部分现金加部分知识产权入股,“我们不是真的拿了大量的现金去做物业、买地,不是这个概念,而是以品牌核心为主,我们是靠知识产权来赚钱的”。

  华谊兄弟(天津)实景娱乐有限公司是华谊兄弟推动文化旅游地产项目的主力军。其发展模式是,以与合作方成立合资公司的形式进行轻资产运作,华谊兄弟提供品牌授权。仅仅通过授权就能拿回合作投入的资金。

  此前,华谊兄弟已授权上海嘉华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华谊影城(苏州)有限公司使用“华谊兄弟”品牌及电影资源并向苏州影城提供咨询顾问服务,上述两家公司按协议约定向华谊兄弟支付许可使用费和服务费用。

  影视地产风险

  汉华商业管理机构董事长、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顾问高大丰认为,华谊兄弟做旅游文化项目,有自己的优势。第一,华谊有大量的影视作品,旅游文化城建成之后首先可以满足华谊兄弟影视剧后期制作需要,而且华谊巨大的影视作品制作可以为文化城带来人气;第二,华谊具备位居国内前列的影视版权,这些具有版权的影视作品可以转化为娱乐项目。

  华谊兄弟真的能扭转中国主题公园亏损的现状,真的能突破产品瓶颈成为“中国版迪士尼”吗?

  上海某证券公司分析师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在运营模式上,迪士尼的发展思路是齐头并进,动画、主题公园等同步推进;并拥有自己的核心人物、主题,有完整的产业链。上述种种均不是华谊兄弟所具备的,没有核心人物,题材也不够鲜明。

  “还有,迪士尼是行业龙头企业,每年能生产50多部电影,这还不包括电视节目和舞台剧。华谊兄弟未来计划10年40部电影的成绩单多少略显单薄。”上述研究人士表示。

  冯锦凯也表示,华谊兄弟做的电影公社模式已经过时。

  在主题公园方面,业内对华谊兄弟的发展也不无担忧。中投证券分析师冷星星认为,华谊兄弟在目前的阶段发展主题公园或许太早了,修建电影主题公园要有大量的知识产权、强大的输出管理能力、充裕的资金等条件做保障,华谊兄弟目前的积累还不够,院线倒是其不错的出路。

  华美顾问公司首席知识管理专家赵焕焱曾透露,目前中国有1500亿元巨资被套牢在2500多个主题公园上,其中70%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仅有10%左右盈利,2/3以上无法收回投资。而作为“国内影视第一股”华谊兄弟冲击文化旅游地产,前路如何还需要再观望一段时间。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