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kelven |
发帖数:6512 |
回帖数:475 |
可用积分数:1396372 |
注册日期:2008-05-13 |
最后登陆:2018-07-22 |
|
主题:电价格上调 决策层仍强调渐进改革思路
6月份的电价、成品油价格的调整都没改变发电、炼油企业亏损事实。随着此次调整之后而来的是,市场呼吁更大幅度的调整。然而即使调整也无法改变当前能源定价机制治标不治本的现状。
在CPI稳定回落的当下,能源价格改革能否适时启动再次成为市场各方的焦点。
但与市场频频调价的呼声不同的是,目前决策层仍然强调“渐进”的改革思路,并更加注重配套措施的推进。有专家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在对能源价格进行改革之前,需要先完善财税政策的布局与渗透能力。
专家:两次油价上调显被动
自2005年全面启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以来,目前市场上的能源价格改革主要集中在电价、成品油和天然气接轨国际的定价机制,以及电煤价格市场联动三大方面。
在过去的两年中,这三方面的改革因各自行业状况不尽相同,而进入了不同的节奏。
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煤电领域的改革在2006年稳步推进的“小步慢跑”的基础上,在2007年实现了快速推进。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崔民选在《2008中国能源发展报告》中指出,煤电改革比较超前,而成品油价格机制在2007年遭遇了CPI的膨胀,并远落后于国际油价暴涨速度,显得“滞后”。
因此,在去年成品油供给偏紧,以至“油荒”出现后,发改委去年11月以及今年6月的两次上调举措显得颇为被动。崔民选评论认为,这凸显了成品油改革努力收效甚微,徘徊不前。
回顾这段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在2005年就已经开始形成较为完善的方案,即以上月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市场的一揽子价格加权平均值为定价基础,根据基本杂费及国内关税,加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等,形成由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只有当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超过8%时,国家发改委才会重新确定国内成品油的零售基准价。
但这套方案目前实际处于“搁置”状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能源经济部部长郭焦锋昨天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也表示,这套机制并未在现实中运作起来,但他认为油价改革基本停顿的评论也并不全面。“每次上调价格依然会参照这个方案来计算。”郭焦锋说,即使在2005年制订改革方案的时候,在主流观点、包括政府有关层面已经有清楚的认识,新价格联动机制不太可能“一步到位”。
由此,目前成品油事实上还是维持着“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模式之中。再具体而言,是处于根据市场面状况,政府出手调价缓和供需矛盾的类临时举措中,并未进入以市场自身变化调节的价格机制里。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