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三一重工缠斗中联重科 怨人不如省己
2013-11-07 13:15:25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46
回帖数:21877
可用积分数:99892145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8-07
主题:三一重工缠斗中联重科 怨人不如省己

随着新快报记者陈永洲自承收钱抹黑中联重科被检察院批准逮捕,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同行间无底线的竞争再次引发媒体关注。周一,财新新世纪周刊的数万字调查出炉,这篇题为《中国式竞争》的报道首度披露了大量珍贵的内幕信息,述说两家同城行业巨头的恩怨始末。其中爆料了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的委屈与无奈,三一重工的怀疑与猜忌,在政府压制争执的做法中积累,最终演化成为不死不休的局面。

两家企业的争端始于2006年,在此之前,徐工集团稳居业界榜首,两家长沙企业“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的负责人还能坐在一起吃饭、喝酒、聊天。当时的长沙市委领导曾提出,两家成立一个合资企业,但最后未能实现。”(引自财新《中国式竞争》)

2006年发生了几件大事,对业界格局影响深远。第一是三一总裁公开言论阻击凯雷收购徐工,徐工改制失败,从此徐工机械一蹶不振。第二是中联借大股东建机院一系列资本运作,管理层和骨干员工持有部分公司股权,实现了权责钱对等,成功改制,解除了计划经济时代给企业发展留下的最后一块绊脚石。也自这一年起,中联三一之间的仇怨拉开序幕。

一 信任崩溃之始:“短信门”始末

这一年的8月,江苏的一台44米中联重科泵车发生泵架断裂。事后查明,这是一起因操作不当而引发的事故。但仅仅三天时间,中联重科在全国范围内上百家客户均收到了泵架断裂的短信息,不少客户因此转投竞争对手,一些买了中联泵车的客户,则找到中联重科要求退货索赔。 “短信门”事件被认为属三一重工的员工所为。中联曾就此事致函三一方面,并诉诸湖南省政府协调,但“三一方面在20多天的时间内未给予任何解释”。

此后的2007年4月,在德国宝马展上,三一重工一辆66米泵车的臂架折断。德国媒体和《欧洲时报》等华文报纸对事件进行了报道,国内媒体也热炒了一阵。三一重工将此次事故的曝光归结为中联重科泄露给媒体。

此后,凡媒体曝光负面新闻,不管缘由如何,皆被算在竞争对手头上。这种“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竞争对手”的危险思维铸成,引发两家企业的信任恶性循环。也为以后三一重工的咄咄逼人,中联重科的殊死反击埋下伏笔。

二 怨恨发酵之由:CIFA收购争端

2008年中联重科成功收购意大利混凝土机械公司CIFA,由此,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技术站在了国际先进水准上,对中联重科影响深远。但当时,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是几乎同时盯上CIFA的。

三一重工方面去意大利做了推介,而且给出了第一轮报价,比中联高出一大筹。从三一的视角看,发改委先给了中联重科批条(俗称小路条),三一重工被迫退出竞争。向文波把最后收购落败的原因归结为“中联是国企,政府帮他”。

而在早有国内外多起成功并购经验的中联重科看来,三一重工输在缺乏收购经验。公司并购并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价高者得。外方认为,三一在意的是技术而不是企业。这点中国人和欧洲的差异大。欧洲的企业家远比中国对企业的关注多得多的是,不能随便裁员。

弘毅投资的一位知情人士对财新记者透露:“当时也有担心,如果三一报高价怎么办?但实际上三一尽职调查都没做。所以我们坚决不报高价,最后把估值定在了4.68亿欧元。”

当时,湖南省曾有意让两家一起去收购,但最终因分配比例和收购理念差异,两家不欢而散。最终三一退出竞争,而湖南政府则允诺,下次收购机会留给三一。

2012年德国“大象”普茨迈斯特的收购案中,中联重科几乎如出一辙得拿到小路条,却在湖南省高层的调停下被迫放弃了收购资格,据当时参与的一位中联重科高管回忆:“省里有关部门说上次是你们并购意大利CIFA公司,这次也该轮到三一了。省里的态度,我们不能不听。”

财新新世纪周刊还爆料了一则插曲,2010年中国工程机械代理商年会,三一总裁向文波爆料CIFA收购“原本只需要20亿元的成本,最后花费了50亿元”中联重科直斥这种说法,两企业争执见诸报端。事后向文波写信给詹纯新道歉,中联重科将信公之于众,引发三一重工强烈不满。双方的和解再蒙阴影。

纵观三一中联8年商战,并不乏双方、乃至有政府出面的三方尝试互相谅解,结束恶性竞争的努力。但终因企业文化、价值和生长基因的巨大差异,如草莽枭雄与英式贵族般,一者讲义气,一者讲规则,鸡同鸭讲,无法沟通。而政府每一次的调停,最终制造了一个个没有结论的无头案,事实上加剧了矛盾与猜疑。最终所有尝试均告失败,三一中联滑向愈演愈烈的双亏之局。

三 矛盾激化之兆:间谍门与行贿门

2009年,“四万亿”的财政投资落地,受金融危机影响预期低迷的建筑工程行业如同被打了一针烈性兴奋剂。全国范围内各大工程纷纷获得审批上马,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带动工程机械需求的一波爆发是增长。也就是这一年起,中联收购的CIFA发挥了它的技术优势,中联重科的混凝土机械市场占有率逐年扩张,从08年35%到11年年底的48%。

于此相对的,是中联三一自基层销售人员起爆发更加激烈的冲突。一位中联员工对财新记者例数09年以后中联员工被三一员工殴打的纪录,而三一总裁向文波则认为,这些都是中联在借机炒作。

如果说之前的包含恶意的竞争至少上的了台面,那么在09年以后的“间谍门”“行贿门”则频频挑战商业伦理和法律的底线。

张俊是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分公司管理合同的人员,所有的营销合同都需要经过他。2009年1月,三一重工商务部员工文成为搜集中联重科的营销资料,化名为慧聪网的“杨涛”,自称为客户提供商业情报、咨询和行业研究分析报告,要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分公司营销管理张俊提供中联重科混凝土分公司的营销信息,并承诺付给张俊每月5000元的好处费。

不久,中联重科发现公司的销售人员和客户谈合同时,刚开始谈得非常好,但只要合同往总部一送,三一重工的销售人员立刻就低价与客户达成协议。这种情况持续很长时间,引起了中联重科注意,最后,张俊在给三一重工发邮件时被抓了个现行。中联重科于2009年7月报案。同年8月文成和张俊先后被刑事拘留。

案发后,湖南省政府分管领导曾出面调停解决问题,将三一重工梁稳根和向文波以及中联重科的詹纯新和孙昌军招到省委一个会议室开会,晚上又请詹、孙、梁、向四人一起吃饭,就这样喝了一顿苦酒。饭后,詹纯新开车去了湘江边上,点上一支雪茄,坐了两个多小时。他回忆说:“这两个多小时,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做点事这么难。”

而向文波眼中,这件事成了中联重科的陷阱。“我们当时在省委办公室看到一份材料,上面写着文成就是中联重科的集体户口。”他还表示,就算文成是三一重工的员工,“这也就是交换市场信息,怎么说成是间谍行为?”

而后2011年、2012年又发生了三一窃取中联商业机密的案件,却同样在湖南省高层息事宁人的态度中不了了之。三一重工恼于员工被抓,责怪中联重科小题大做,甚至怀疑是中联联合政府布的局;中联重科则认为自己一忍再忍,对方却变本加厉。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中联失窃的销售台账数据恰好包含了陈永洲向北京、香港证监会提交的举报材料,而后者自承因此收了几十万的好处。这真是一个难以言述的巧合。

“行贿门”则更加扑朔迷离

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同于2009年启动H股上市。2010年,中联重科A股增发和香港上市成功,先后募集55亿元人民币和150亿港元。三一重工最初H股上市据称因项目报备不规范未获批,于2011年再次准备按计划于当年4月20日在港交所发行约15.4亿股H股,募资300亿港元。但就在上市前一天,网上出现了有关三一重工行贿客户的文件,题为“重大爆料:三一重工行贿证据”。

行贿门事件涉及人员之广、影响之大史无前例,亦引起中央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曾亲自批示要求彻查。

湖南省政府出面为三一重工背书,但未能改变“行贿门”给三一重工上市筹资带来的重挫。三一重工将H股上市融资失败完全归咎于中联重科。 “这次阻击让三一重工H股上市融资计划告吹,并将中字头企业领导一网打尽。”向文波说。5月28日,湖南省纪委将受怀疑的中联重科员工带走谈话,近月余后方通知中联重科接人。“那一段时间詹纯新情绪低落,我和(弘毅投资总经理)赵令欢经常去长沙陪他。”中联重科的一位投资顾问称。

虽有业内人士称,天山水泥、中国建材都有高管因此被免职,“行贿门”最后还是成了一起没有结果的案子。2010年-2012年,三一重工投资流出现金高达240亿元,加上香港上市失败,公司现金流压力巨大。中联重科则凭借2009年定向增发和2010年H股上市募集的充足资金,利用雄厚的资金砸市场,以融资租赁、分期付款等方式争夺客户。这无疑又成为三一“阴谋论”的一部分。

湖南政府的介入并没有缓解矛盾,两家湖南企业之间的信任完全崩溃,三一开始怀疑一切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件,怀疑背后有中联和政府的黑手,“海关门”“绑架门”等等中联重科涉黑的传闻也由此诞生。这也为三一重工日后出走,舆论攻击中联重科埋下伏笔。

四 撕掉脸皮之争:从《独白》到财务造假

2012年开始,“四万亿”的热度开始消失,市场工程机械存量足够的情况下,工程机械行业需求严重萎缩。对于两家产品已经高度同质化的湖南企业而言,国内蛋糕不再会变大,每一份存量都是争夺的焦点。三一和中联的矛盾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2年11月,梁稳根决定总部搬迁北京。11月29日《环球企业家》杂志的文章《三一恨别长沙:梁稳根的内心独白》(下称《独白》)。文章通过采访湖南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等数位高管,将三一重工近年来所遭遇的间谍、绑架、行贿门、上市遭阻击等事件,或明或暗地指向中联重科。

中联重科发布了詹纯新亲自草拟的声明,但只是简单的反驳“纯属颠倒黑白、无中生有、恶意中伤”。中联重科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直到时隔半年以后,中联重科独董针对《独白》的调查中,才公布了提及间谍门、海关门、绑架门司法部门的调查结论。

个中缘由,或许从财新新世纪欲说还休的报道中一窥端弥“但当时正值中共十八大刚闭幕,在詹纯新看来,顾全大局的稳定是最重要的,他和中联重科不得不选择沉默——这个时候,詹纯新的身份不再是一名企业家,他必须服从党的纪律。”

然而这只是一系列针对中联重科的舆论战的开始。自今年年初,关于中联重科财务造假的传闻反复被炒作。

今年1月8日,香港《明报》以“匿名信指中联重科夸大盈利”为题,率先报道在香港H股上市的中联重科财务造假;之后多家媒体和中联重科海外合作伙伴收到了以揭短上市公司闻名的浑水公司创始人寄出的举报材料,而这后来被证实是冒名顶替;2月4日,上海的《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中联重科华东地区销售造假;5月27日,广东《新快报》陈永洲调查称中联重科华中地区销售造假,中联重科两市被迫停牌两日。

据称,媒体获得的举报材料在2012年就曾送至监管部门及深交所,湖南证监局进行过调查,中联重科的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亦出具了说明。5月29日,中联重科再发澄清公告,称中联重科从2012年四季度开始,持续受到竞争对手全方位的恶意攻击,“本公司不排除近半年来持续不断的恶意举报活动为竞争对手所为”。但已不能阻止事态的蔓延。

高盛事后表态认为,媒体所称的 “财务造假”很可能是由激进销售和退货所致。而低首付的激进销售在2012年上半年是包括三一重工在内的同业普遍状态。

与此同时,五六月间,“三一集团946亿高负债运行”“三一重工被指虚增销售收入4亿”的报道也屡屡见诸报端。三一重工方面怀疑是中联重科操纵媒体。

而中联重科则认为往后退就是悬崖,“水一直在搅浑,必须摆到台面上”。他们挥起法律重拳,9月9日以新快报陈永洲连发14篇中联负面新闻、再有实名举报中联财务造假不实,涉嫌侵害商誉为由,向长沙警方报案。9月16日警方决定立案,10月18日将陈永洲逮捕归案。

在看守所中,陈永洲不仅供认了自己收钱的事实,还描述了自己如何受人指使,编造中联重科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畸形营销、销售和财务造假等问题。这10多篇报道中,仅有“一篇半”是自己在他人安排采访下完成的,其余都是由他人提供现成文稿,自己只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加工,有的甚至看都没看,就在《新快报》等媒体上刊发。

在央视的报道中,有一瞬间镜头滑过询问笔录,上面出现了“三一重工”的字样。

这场愈演愈烈的舆论之战最终只有两败俱伤。从今年2月4日中联重科A股000157盘中每股10.40元,三一重工600031盘中每股13.19元的双双达到今年最高点起,这对患难冤家市值累计跌幅均超过40%。其中固然有大盘基本面和行业复苏缓慢的影响,亦非与两家的舆论争端没有相关。

五 难以挽回之局:息事宁人不可得

工程机械行业对技术、工艺、和售后服务的极高要求,规模经济性使得大规模生产占有强大的优势,这也是形成寡头垄断的基础。但如此殊死相搏的寡头竞争,除两家企业的基因水火不容外,政府维稳的站位也是悲剧形成的原因。

对于湖南省政府而言,两家企业都是湖南的心肝宝贝:国际排名前十的中国企业,年纳税数以亿计,带动上下游中小工业企业数以千计,解决就业以十万计,对湖南经济拉动更是难以计数。手心手背都是肉,最好不要打起来。但政府的息事宁人的努力,均告失败。

2011年8月30日,特意在接待国家领导人的省委招待所九所中心会议室举办“携手共进,实现湖南工程机械产业新跨越”座谈会,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31家企业共同签署《湖南省工程机械行业公约》,时任湖南省省长徐守盛以及常务副省长陈肇雄都出席了签约仪式。这个座谈会实际上就是为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而开,梁稳根与詹纯新罕见地相邻而坐,签字后,两人也握手言和。

但《公约》并没有停止双方恶性竞争的步伐。之后2012年3月三一重工遭遇的“海关门”和11月中联重科遭遇的汉寿“间谍门”,湖南省高层领导都不得不再度介入。

政府的调停,终止了事件的追究,表面上事态平息了,但对于中联重科是委屈,对于三一重工则是不信服。这种不信任积累到最后,变成了盲目的以暴易暴。如果说中联重科还遵守某种原则,三一重工则最终在“受害者”的心态中,完全打破了底线。

解决矛盾之道,或许就是让三一和中联彻彻底底,痛痛快快,正大光明地在法律范围内大打一场,亦如詹纯新先生对财新记者所言“解决的关键还是按照法律,只有坚定地执行法律,才能形成自我约束。”

政府应当反思,三一和中联则更需要警醒:把责任推给对手,虽逞一时之快,弊端则是不能及时反思自身的问题,造成更大的损失。这一点尤以三一重工为甚,三一员工窃取中联机密被抓,是因为中联“官二代”;奥巴马发布禁令中止海军基地旁的三一风电项目,是因为奥巴马“地方保护主义”;马尼托瓦克因三一挖走科研副院长设计产品侵犯知识产权,投诉至USITC发起337调查,是因为马尼托瓦克商业地位被挑战。这一系列 “合理”的解释唯独却漏了自身的原因,是自己不遵守法律和商业的规则。三一重工必须改变野蛮生长时代的作风,加强软实力的操练。

毕竟,中联重科可以感冒,湖南省委可能发烧,但如果三一重工以为整个世界都病了,那么他们自己的病,肯定更加严重。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2013-11-07 13:15:58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2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46
回帖数:21877
可用积分数:99892145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8-07
财新披露中联重科改制内幕:并非曲线MBO

http://www.jrdao.com/topic-275992.html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