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11 |
回帖数:21875 |
可用积分数:99873670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7-21 |
|
主题:张志勇:上汽集团要耐得住寂寞二十年
凤凰汽车评论 5月23日 ,上汽集团高管调整最终成为现实。早先一步接任上汽集团党委书记的陈虹,正式被任命为上汽董事长之后,成为上汽集团名副其实的党政一把手。而上汽集团之前的副总裁陈志鑫则顺利上位,担负起上汽集团总裁之职。上汽集团的元老胡茂元则正常退休。
上汽集团在胡茂元时代,有了长足的发展。拥有两家中国最大合资公司的上汽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汽车界的实际“一哥”,纵横捭阖国内外兼并重组,让上汽集团拥有了宝贵的失败教训,更拥有了成功发展的基础。顶住压力,放弃上海牌的政治复活,坚持荣威与名爵MG共存的双品牌发展战略,使得上汽品牌稳定如一。而领导班子团队的长期稳定,是上汽集团最终获得市场认可的关键。
但是,上汽集团在最近一两年开始进入发展的瓶颈期,这种瓶颈期一方面有着上汽集团自己本身发展战略的因素,另外一方面更是由于中国汽车市场大环境发展巨变带来的不利影响所致。
如果说,胡茂元时代是以上海通用汽车这家合资公司开始中国市场的拓展为辉煌的起点,那么,今天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与上汽集团总裁陈志鑫则是面临着更大的外部市场压力。如果说,胡茂元时代更大的成就是上汽集团站稳中国汽车行业一哥的地位,那么,未来上汽集团如何突破自主品牌发展的瓶颈,并跻身世界一流,则是新一届上汽集团领导集体不得不承担起来的重任。
显然,陈虹与陈志鑫将比胡茂元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双陈”的挑战即是整个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挑战。
据最新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月度数据显示,2014年4月,中国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22.66万辆,同3月份相比下降12.20%,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2.90%。更为严重的是,市场占有率进一步下滑,4月份自主品牌轿车销量,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1.97%,占有率比上月下降1.7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4.66个百分点。
自主品牌在乘用车市场也继续下跌趋势。数据显示,自主品牌乘用车4月销量虽然同比增长4.5%,至59.69万辆。但是当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从去年同期的39.6%降至37.1%。
显然,已经连续八个月出现市场份额下降的自主品牌,正在陷入一场全面的危机。这场危机相比以前任何一次都要严重得多,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这次危机中几乎全部被卷入,不管是主流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还是那些本来就相对弱势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
上汽集团同样在这次自主品牌的危机中成为不幸中的一份子。根据上汽集团自己发布的4月份产销数据快报,4月,上汽集团乘用车自主品牌的销量为16336辆,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不到6个百分点。而2014年前四个月,上汽集团乘用车的同比增长速度更是只有0.7%。
而2013年全年,上汽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突破23万辆,全年增长速度也高达15%,还算不错的一个成绩。
不过,如果将2014年前四个月的市场表现与去年同期的成绩相比,就会发现上汽集团未来发展的压力所在。
2013年前四个月,上汽集团乘用车市场销售增长速度高达18%以上,这比2014年的上汽集团的0.7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显然天壤之别。
上汽集团对于自主品牌的发展战略与众不同。最大的差异在于上汽集团稳定的品牌战略、稳定的营销战略、稳定的管理团队。
这种稳定的战略体系造就了上汽集团在市场表现上也与其它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有着不同的轨迹与路径。上汽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的价格相对较高,基本要比同类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要高出两三万元左右。但是,上汽集团从没有因为市场销量与其它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相比有差距,来修正自己的价格体系。确实,如果仅仅从市场销量来看,上汽集团只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中的一个“小弟弟”,根本入不了第一阵营。但是,上汽集团所坚持的价格策略,却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中最为让人佩服的之一。
稍高于其它竞争品牌的价格,自然会让市场销量落入下风,但是从长期来看,却是更能奠定高端突破的基础。要销量还是要品牌?显然,上汽集团选择了品牌为先的策略。
这种战略也是因为上汽集团在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两个实力雄厚合资公司基础之上的不差钱所造成,但是更主要的是上汽集团打造品牌的长期战略规划所致。
然而,当陈虹与陈志鑫承继起上汽集团未来发展的重任之时,他们能够容忍自己任期之内,特别是刚刚履新阶段,上汽自主品牌乘用车就进入增长速度快速下滑通道的残酷现实吗?
是否改变企业的战略,首先要看清导致企业市场业绩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在哪里?
无疑,日益迫近甚至是已经开始短兵相接的中外品牌之间的竞争,才是自主品牌整体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自主品牌虽然在品质、性能等方面有大幅改善,但是品牌价值的提高还缺乏消费者的普遍认同;而另一方面,外资品牌却已经开始将渠道下探到自主品牌占到优势的市场区域,并将价格下调到与自主品牌的差距越来越小的地步。
而价格本来就相对高出一些的上汽集团的自主乘用车品牌,受到的影响就更为强烈一些。
因此,上汽集团以及整个自主品牌销量增长速度下滑的根本原因在于自主品牌的成长跟不上市场饱和的速度。也如此,如果自主品牌因而改变过去以提升品质为基础的战略,那么将可能前功尽弃。
上汽集团所需要做的是,首先要继续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依靠缓慢的市场增长获得品牌口碑的逐渐扩大;第二,强化巩固现有上汽品牌的用户基础,从而让市场消费者的消费升级带动上汽品牌与产品的升级;最后,最终形成一套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与体系,让上汽进入良性的循环发展轨道。
确实,出身于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的两位新老总,要想带动上汽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其实最重要的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坚持既定战略并深入下去。所谓耐得住寂寞二十年,上汽不妨坚持做下去。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