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06 |
回帖数:21874 |
可用积分数:99862425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7-14 |
|
主题:证券行业:利润大幅的下滑 经营出现分化
一、上半年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简要回顾
受美国次级债危机蔓延加剧、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通涨压力上升、企业盈利能力下滑、自然灾害频繁、“大小非”减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证券市场出现罕见的快速下跌,投资者普遍亏损,市场人气低迷。
1、今年上半年上证综指下跌了48%,深证成指也下跌了47%,跌幅位居全球主要股市之首,跌速之快在我国证券史上也非常罕见,而且所有行业板块都呈普跌之势,近半数上市公司的股价遭“腰斩”。
2、受股市行情低迷拖累,券商的各项业务都受到严重影响,如两市交易量日趋萎缩,A股IPO及再融资速度明显放缓,券商自营业务出现大面积亏损,资产管理等创新业务发展缓慢等。
3、由于投资者普遍被套,导致市场信心缺失,对股市望而却步。上半年,A、B股新增开户数为926万,比去年同期锐减52.3%。
4、基金作为我国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今年上半年也损失惨重,股票型基金平均亏损达35.69%,基金资产规模从上年末的32754亿元下降至20867亿元,半年缩水1.2万亿元,总亏损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08万亿元。在大盘跌幅接近50%的情况下,专家理财也无法赚钱,只能做到在跌幅上小于大盘。
二、上半年券商整体盈利情况.
1、上半年券商的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规模都有所下降
今年上半年,股指持续下跌、市场人气低迷、成交日趋减少等负面因素对证券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导致券商各项业务收入普遍下降,盈利能力急剧下滑。上半年,106家证券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60亿元,实现净利润323亿元,分别为2007年全年的26.8%和16.9%,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相应地,券商的资产规模有所缩减。106家券商的总资产从2007年底的17337亿元下降至今年6月底的16000亿元,净资产从2007年底的3444亿元下降至今年6月底的3386亿元。不过,由于利润的累积,券商的净资本反而小幅上升,从2007年底的2966亿元上升至今年6月底的3020亿元。
2、券商业绩普遍大幅下滑,但业绩分化现象比较明显
截至8月27日,共有54家券商公布了上半年的经营业绩,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26.39亿元,净利润249.75亿元,平均每家券商实现净利润4.63亿元,同比下降49.48%。
这其中还包含了税收优惠因素。根据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原执行33%税率的企业从今年开始下调至25%,明显减轻了税收负担。因此,如果剔除税改因素,上半年券商整体盈利能力的下降程度还要更严重。
这54家券商今年上半年平均实现营业收入11.6亿元,同比下降35.07%;而营业支出则由于房租、设备、工资等成本刚性,下降速度较慢,平均每家营业支出5.35亿元,同比下降9.81%,导致净利润大幅下降近一半。
虽然这些券商业绩普遍下降,但业绩分化现象比较明显,利润分布非常集中,前10家券商共实现净利润193.71亿元,占77.56%(2007年上半年相应的占比为54.64%),其他大部分券商的净利润在1-5亿元之间。
从纵向对比来看,只有4家券商实现了正增长,其余50家券商的净利润都出现下滑,其中9家券商亏损,另外有26家券商的净利润同比下降50%以上。
3、上半年券商的资产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54家券商的资产盈利能力下降,总资产收益率为1.98%,比去年同期下降56.35%。
三、经纪业务:收入同比下降四成同业竞争日益激烈
1、上半年市场交易量和佣金率都呈下降趋势
由于今年以来股市持续下跌,投资者普遍被套,导致交易量日趋萎缩。上半年,沪深两市股票、权证、封闭式基金累计成交209960.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4.39%;日均成交1749.67亿元,同比下降26.28%。再加上佣金率的下调,券商上半年的经纪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40%左右。
今年上半年,已公布半年报的54家券商累计实现经纪业务收入395.18亿元,同比下降38.71%;平均每家券商的经纪业务收入为7.3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63.09%。2007年报显示,106家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5.35%。
在市场行情低迷、新入市投资者锐减的情况下,上半年券商间的佣金战重新抬头并有加剧之势,市场佣金水平趋于下降。另外,今年上半年佣金较低的权证成交金额占总成交金额的比重达17.62%,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62个百分点,进一步压低了总体佣金率。按经纪业务收入占代理成交业务量的比例,今年上半年的佣金率水平总体下滑了18.5%。
2、经纪业务集中度不断提高
同时,券商的经纪业务竞争日益激烈,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CR3从去年的20.46%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22.27%;CR5从去年的30.83%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33.15%;CR10也从去年的49.93%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53.23%。其中,中信证券系的市场份额从去年的7.88%上升到8.19%,原有的市场份额已经较高,仍能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其他市场份额上升较快的还有国泰君安、华泰证券系、光大证券和齐鲁证券等,国泰君安由去年的6.21%上升到7.14%,华泰系由去年的5.71%上升到6.94%,光大证券由去年的2.26%上升到3.12%,齐鲁证券由去年的0.62%上升到1.87%,跃居第13位,表明综合实力强的券商经纪业务的发展态势非常迅猛。
3、券商托管市值趋于集中
根据今年6月末券商托管的市值数据(包括股票、债券、基金、权证),市场集中度也比较高,前十位累计达36.53%,前二十位累计达47.06%,几乎接近总市值的一半。
4、单个营业部的盈利能力和综合价值量出现明显分化
从券商单个营业部的盈利能力和综合价值量来看,今年上半年合资券商-中金公司和北京高华证券遥遥领先,国内券商中的国信证券、中信证券等注重拓展市场,营业部的综合竞争能力较强,一些中等规模的券商也做得不错。
四、自营业务:释放浮盈保利润巨额浮亏待消化
股指大幅下跌使券商的自营业务遭受重创,是拖累券商业绩的最大负面因素。在利润表中,券商的自营收益主要体现为“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两个科目。
1、释放浮盈使大部分券商的投资收益仍然可观
今年上半年,已公布半年报的54家券商累计实现投资收益314.12亿元,平均每家券商实现投资收益5.82亿元。投资收益最丰厚的为国泰君安和中信证券,分别为67.54亿元和59.23亿元,另外有九家券商的投资收益为负,亏损最多的为恒泰证券-2.72亿元。总体来看,上半年券商的投资收益状况还不错,主要原因包括:部分券商对行情研判比较准确,较早减轻了仓位;部分券商及时兑现了以前年度累积的浮盈;部分券商通过出售子公司及其他资产获得了投资收益,等等。
2、巨额浮亏拖累券商业绩
今年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并且将其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故股票投资浮亏成为今年上半年券商业绩大幅下降的主因。今年上半年,已公布半年报的54家券商中,有4家券商未公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在50家公布了上半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券商中,只有3家券商(中银国际证券、广发华福证券、中金公司)上半年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栏为正数,合计浮盈也只有3193.56万元(中银国际证券浮盈2854.81万元);另外47家券商上半年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栏为负数,合计浮亏达258.28亿元,其中有8家券商的浮亏超过10亿元。
3、自营总收益同比大幅下降
券商的自营总收益为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合计之和。据统计,上述54家券商上半年的自营收益累计为56.1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75.75%,仅占同期营业收入的8.97%(去年同期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4%)。其中27家券商的自营总收益为盈利,累计盈利123.03亿元;另外27家券商的自营总收益为亏损,累计亏损66.87亿元。
4、部分重点公司分析
对今年以来行情的判断、自营业务操作的风格、以及对自营风险的控制等,是影响上半年券商自营收益乃至经营业绩的重要因素,那些亏损券商更是直接与自营不善相关。下面重点分析几家券商。
1)国泰君安。国泰君安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5.91亿元,净利润46.46亿元,分别同比上升44.18%和18.49%,能逆势取得如此业绩非常难得,其中证券自营收益做出了很大贡献,提供了60.03亿元盈利(其中包括67.54亿元的投资收益和7.52亿元的公允价值浮亏),基本与税前利润总额相当。
国泰君安之所以能在今年上半年逆势实现自营收益同比大幅上升363.43%,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A)公司自营部门对市场行情判断比较准确,今年年初即抛空了大部分的自营股票,回避了市场大幅调整的损失。
B)适时减持可流通的上市公司法人股,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规模从上年底的199.99亿元大幅降至今年年中的54.93亿元,释放了大量浮盈。如国泰君安上半年减持了中国石化2.02亿股;2007年末持有大众交通5253.61万股,今年一季度末则退出了前十大流通股东序列(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186万股);2007年末持有申能股份1500.4万股,今年6月末则退出了前十大流通股东序列(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911.9万股),等等。
C)国泰君安持有大量现金,通过申购新股获得许多无风险收益。
D)子公司利润分配、持有的上市公司法人股分红等。
2)、中信证券。中信证券今年上半年实现自营收益24.18亿元(其中投资收益为59.23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失35.05亿元),位居第二;同比增长16.1%;对税前利润的贡献达37.07%。
在该公司上半年已实现的59.23亿元证券投资收益中,权证创设实现收益34.53亿元,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获取17.29亿元。因此,中信证券上半年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于南航权证的创设,以及结转上年的股票浮盈(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股票的公允价值从上年末的73.46亿元降至今年6月末的35.46亿元)。
在公允价值变动损失35.05亿元中,有32.02亿元是由于提前在较高价格回购注销南航权证所造成的公允价值转出,真正的证券投资浮亏只有3.0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证券的风控意识较强,自营持仓结构调整非常正确、及时,突出表现为权益类证券占比迅速下降,上半年大幅降低了股票投资规模,同时增加了债券和基金的投资规模,有助于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其中自营股票规模与净资本之比已由去年年底的16.56%下降到今年6月末的7.59%。
在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中,风险较高的股票投资占比由2007年末的38.14%大幅降至今年6月末的5.67%,债券投资的占比则由2007年末的40.89%猛增至今年6月末的90.26%。在公司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风险较高的股票投资占比由2007年末的56.92%大幅降至今年6月末的17.43%,债券投资的占比则由2007年末的26.32%猛增至今年6月末的66.87%。
5、券商自营风险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
应该说,经过三年的综合治理,券商的风控意识有所加强,尤其是监管趋严,根据《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的规定,券商自营股票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100%,总体自营业务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200%,促使大部分券商主动控制证券投资规模,并优化调整投资结构。今年6月末,已公布上半年业绩的54家券商的自营业务规模(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之和)合计为1154亿元,比去年底下降18.99%;自营业务资产占净资产的比重也由去年底的48.82%下降至今年6月末的42%;同时,自营业务结构亦趋于稳健,股票、基金等权益类投资的占比下降,固定收益类投资品种的占比明显上升。因此,经历上半年惨烈的单边下跌之后,券商的自营风险已经得到大幅度释放,只要下半年大盘不出现硬着陆的情况,预计券商的自营业务亏损将少于上半年,尚不会引发行业性危机。
五、资产管理业务:目前收入有限发展前景可期
1、上半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整体亏损,规模缩水近一半
资产管理是一项收取固定管理费的业务,收益比较稳定,被市场认为是券商摆脱靠天吃饭困境的突破口,也得到了管理层和优质券商的高度重视。今年以来,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审批速度明显加快,上半年共有11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被核准发行。根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上半年有2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到期退出,但同时新成立了8只产品,截至6月30日,共有17家券商推出了32只集合理财产品,其中货币市场型产品2只、债券型产品5只、股票型产品6只、FOF产品9只、混合型产品10只,产品总规模607.5亿元。
受市场单边下跌拖累,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上半年的表现并不理想,尤其是股票、混合型和FOF产品受市场影响较大,平均亏损-32.3%;货币型和债券型理财产品则显示了在熊市中的优势,亏损很少,有的产品如招商现金牛、国泰君安君得利1号还取得了正收益。
虽然上半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整体表现要明显好于同期大盘,但产品收益率大幅降低甚至严重亏损,导致投资热情明显降温,理财产品的规模快速缩水,比去年高峰期的规模缩水近50%,与今年年初相比,也减少了23%。
2、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收费模式与市场行情高度相关
目前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收费模式普遍与投资收益高度相关,如规定一个固定管理费率,如果年化收益率超过事先设定的水平,则可以提取业绩报酬;有的券商为了使投资者放心,承诺先行承担一定比例的亏损;有的券商还承诺如果到期收益率低于事先设定的水平,将返还已收取的管理费用于有限补偿。
因此,现行收费模式导致券商资产管理业务仍然与市场行情密切相关,难以摆脱股指涨跌的制约,在牛市行情中可以获取超额收益,在熊市行情中则很难提取业绩报酬,甚至可能连管理费都没有保障。
3、上半年资产管理业务对券商的业绩贡献比较有限
由于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规模大幅缩水,加上收费模式的缺陷,致使目前资产管理业务对券商的业绩贡献比较有限。截至8月27日,在已公布上半年业绩的券商中,共有20家券商累计实现了13.82亿元的资产管理收入,同比下降16.16%(有关数据请参见表五),只占同期营业收入的2.21%。虽然受市场持续低迷及其收费模式的影响,上半年券商资产管理总体收入情况并不乐观,但部分券商仍能抓住时机,实现逆势增长,尤其是有5家券商实现了50%以上的大幅增长,为其带来了不菲的收益。当然,也有6家券商的资产管理管理收入同比下降70%以上,这体现了不同券商营销能力和对市场行情把握能力的差异。综合来看,华泰证券、中信证券、中金公司、海通证券等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做得不错,在业内保持领先地位。
4、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前景可期
资产管理作为券商的创新业务之一,一直颇受重视,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市场持续低迷、缺乏投资工具、券商本身能力仍有待提高等原因,目前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业务规模不升反降,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例很低,对利润的贡献更为有限,短期内很难担当起改善券商盈利结构的重任。
鉴于资产管理业务运用客户资产、客户自担风险的业务属性,能够有效扩大券商的营运资产规模,提供稳定收入来源,因此,在成熟市场中资产管理业务是券商的重要业务项目和利润来源。
今年5月,我国监管部门推出了《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试行)》和《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试行)》,标志着对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趋于规范。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成熟度的渐趋完善、系统风险的逐步释放以及投资者信心的恢复,在国内投资渠道有限的背景下,我国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几年有望保持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从长远来看,资产管理业务占券商业务的比重将会越来越高,成为改善券商收入来源和利润结构的一大亮点。部分先知先觉的券商已投入很多资源,抢占市场和先机。
六、投行业务:市场竞争激烈份额不断集中
1、上半年IPO规模下降,但再融资金额上升
受二级市场持续下跌的影响,今年上半年IPO节奏有所放缓,主要是大盘股发行上市的数量明显减少,今年上半年只发行了4只1亿股以上的大盘股,而去年上半年发行了11只。根据WIND统计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共有60家公司完成IPO,募集资金909.55亿元,同比下降26.25%;有86家上市公司完成了增发,募集资金1372.03亿元,同比上升65.29%;另有8家上市公司完成了配股,募集资金125.93亿元,同比大幅上升1649.03%。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通过IPO和再融资累计募集资金2407.51亿元,同比小幅上升16.28%,主要是再融资规模较大。相应地,今年上半年券商的发行收入为41.9亿元,也同比上升了21.59%。
2、IPO竞争非常激烈,市场集中度不断上升
券商在IPO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两极分化趋势日益明显,市场份额继续向优质保荐机构集中,市场集中度不断上升。
1)、上半年共有27家保荐机构参与了新股IPO,占目前保荐机构总数66家的40.91%,这也意味着其他39家保荐机构今年上半年没有新股项目发行上市,占比近60%。
2)、从保荐项目家数来看,广发证券和国信证券均多达9家,平安证券也有7家项目,这三家公司的保荐项目合计为25家,市场占有率达41.67%。
3)、从所保荐项目的募集资金规模来看,市场集中度更为明显。排名前三位的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和银河证券,市场占有率分别达26.42%、19.01%、15.12%。代表市场集中度的CR3达60.55%,CR5达76.42%,CR10达89.66%,这意味着前十大券商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
4)、券商基于自身优势、市场定位及竞争格局等因素,主攻方向出现分化。一方面,部分大券商主要致力于大型项目的发行上市,如今年上半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募集资金金额最大的中煤能源、中国铁建、紫金矿业和金钼股份,基本被大券商垄断,其保荐人分别为中金公司和银河证券、中信证券、安信证券、中金公司和中银国际。上述四家上市公司累计募集资金668.15亿元,占同期总募集资金总额的73.46%。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项目虽然融资规模较小,但其保荐和承销费率相对要高一些,据统计,自2005年至今,融资额5亿元以下的IPO项目平均佣金费率为融资规模的7.39%;融资额5亿元至10亿元的IPO项目平均佣金费率为融资规模的4.24%;融资额10亿元以上的IPO项目平均佣金费率为融资规模的3.96%。因此,有些券商把精力重点放在中小企业市场,如广发证券、国信证券、平安证券在此领域已取得了明显优势,在保荐项目家数和募集资金规模等方面遥遥领先。
3、IPO、再融资等股权融资市场的份额都趋于集中
如果把IPO、增发、配股三种融资方式汇总起来,券商投行业务的市场集中度也非常高,前十家券商主承销的项目的募集资金总额达1455.05亿元,占股权融资总量的75.84%。
4、债券发行规模大幅上升,债券承销呈现寡头垄断格局
今年上半年证券发行市场有一个重大变化,那就是债券发行规模大幅上升,成为弱市中的一大亮点。上半年累计发行可转债614.45亿元,累计发行企业债券3178.7亿元,两项合计达3793.15亿元,已明显超过上半年的股权融资总额,这是我国证券史上的重大进步。
债券承销市场的集中度更高。上半年共有19家券商参与债券发行承销工作,中信证券依然保持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达30.88%;前三家券商的市场占有率合计达66.51%,呈现寡头垄断格局。
5、优质券商投行收入稳步上升,中小券商投行收入波动很大
得益于股票和债券融资规模的扩大,今年上半年券商的投行收入也同步上升,基本没受市场持续下跌的影响。54家已公布上半年业绩的券商中,有42家券商获得投行收入,合计为29.68亿元,同比上升43.07%。不过,券商的投行收入分化很明显,尤其是部分中小券商的投行收入波动很大。以中信证券、平安证券、国泰君安、国信证券等为代表的优质券商不但投行收入较高,而且能够保持稳步上升的发展态势,如中信证券今年上半年实现投行收入9.32亿元,几乎比上年同期翻了一倍。
6、上半年证券发行情况及券商投行业务小结
总体而言,今年上半年证券发行基本没受到二级市场行情低迷的影响,市场融资规模和券商投行收入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主要有以下特点:1、今年上半年债券融资规模首次超过股票融资规模;2、今年上半年受制于行情走弱,大盘股发行数量明显减少,但中小企业发行节奏有所加快;3、由于市场行情不好,股市价值中枢下移,导致新股发行市盈率普遍降低,平均每个项目的融资规模下滑;4、今年上半年新股IPO规模同比下降,但再融资规模上升较快,故股权融资总体规模扩大,券商投行收入也随之上涨;5、今年上半年新股IPO以中小企业为主,广发证券、国信证券、平安证券等在发行数量上领先,但承销市场份额仍集中在以中信证券、中金公司、银河证券为代表大券商手中;6、投行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券商投行主攻方向出现差异,初步呈现寡头垄断格局,预计今后投行业务将更为集中,强者愈强。
7、下半年证券发行及券商投行业务展望
7月份以来,沪深股指继续震荡探底,受市场疲弱影响,“破发”现象时有发生,投资者对打新股的热情也不断减退。预计下半年的新股发行节奏仍将受到控制,尤其是大盘股难以发行。不过,中小企业由于融资规模较小,对市场的冲击有限,有望保持正常的发行节奏,那些在中小企业承销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券商将从中获益。
市场持续下跌也给配股、增发等投行业务带来巨大的风险。由于配股、增发价格确定以后到投资者认购日之间有一个滞后期,在股指不断下跌的情况下,在投资者认购的时候市价可能已经接近甚至低于发行价了,投资者尤其是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心态日趋谨慎,承销商被迫大比例认购余额。表十显示,6月末以来,进行公开增发的股票出现包销的现象逐渐增多,且包销比例和包销金额趋于上升,相关券商累计包销金额高达32亿元,对券商资金链造成严峻考验。
由于券商所承担的包销风险迅速上升,故对承销项目的筛选更加严格。同时,股市的持续下挫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负面影响也已显现,不少公司发布了增发公告和拟增发价格,但目前的市场价格已低于拟增发价格,面临增发困境,致使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热情有所消退。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9家上市公司放弃了增发方案,20多家公司下调了此前确定的拟增发价格或缩减了增发方案,这将给拓展投行业务带来不小的压力。而余额包销更需要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做后盾,如果大盘不能扭转目前的疲弱趋势,使包销成为一种常态,将对中小券商的投行业务造成致命性打击,进一步加剧券商投行两极分化的业务格局,中小券商的生存空间日益萎缩。
七、基金交易分仓收入:市场相对集中排名更换频繁
今年上半年是牛熊更替之际,基金公司操作频繁,换手率较高,上半年股票交易量达3.36万亿元,同比上升9.07%。相应地,券商从基金公司获得的交易佣金收入也从去年上半年的24.84亿元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28.23亿元,同比上升13.65%。
由于基金交易佣金分仓收入直接体现了券商的营销能力和研究实力,因此竞争一直非常激烈,几乎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如今年上半年前三家券商的基金分仓收入很接近,排名随时可能发生变化。
在第一梯队中,申银万国虽然继续保持基金分仓收入和市场占有率的第一,但优势渐失,基金分仓收入同比反而有所下降;国泰君安、银河证券的基金分仓收入和市场占有率均为下滑。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和国信证券的基金分仓收入和市场占有率则出现大幅提升,市场排名也提前了不少。
在第二梯队中,国金证券和安信证券表现突出,国金证券去年上半年基金分仓收入为5599.6万元,今年上半年同比上升了83.39%;安信证券更是从去年上半年的177.04万元(排名第64位),飙升至今年上半年的8009.6万元,排名跃升至第14位。
基金交易佣金分仓收入的市场集中度也非常高,今年上半年CR5达33.98%,CR10达54.46%,CR20达81.18%。
八、券商上半年经营状况总结
1、券商靠天吃饭的盈利模式仍未改变,抗风险能力较弱
在市场经历深幅调整的情况下,券商的各项业务全面受挫。不过,从券商各项业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来看,今年上半年证券交易佣金收入和股民保证金利息收入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71.34%,比2007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是券商收入结构中的最重要部分,贡献了大部分利润;其次,证券投资业务仍是券商最大的经营风险,波动性很大,有五家券商由于自营亏损过大导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负值;第三,以提供专业服务获利、稳定性较好的投行业务收入和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合计起来还不到营业收入的7%。
上半年券商的收入结构和利润构成显示,券商的收入和利润来源仍然单一、集中,且与二级市场行情高度相关,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和熨平市场周期波动的能力较低。在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不确定因素较多的背景下,如果市场持续走弱,大部分券商又将面临亏损的困境。
2、大多数券商的经营策略雷同,缺乏核心竞争力
由于我国券商业务发展模式单一,经纪和自营仍是决定券商业绩的关键,尤其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经纪业务收入占比被动提高,成为维持券商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
3、创新业务规模仍较小,难以扭转被动局面
目前受政策调控、市场波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管理层对集合理财产品等创新业务控制较严,所以券商在拓展新型买方业务、扩大国际业务等方面的空间有限。今年以来,虽然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审批速度有所加快,但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券商直投仍处试点阶段,权证创设业务也随着可创设权证的相继到期摘牌而基本停顿。因此,券商创新业务短期内还难担大任。
由于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的推出仍无明确的时间表,衍生金融工具依然缺位,在市场出现较大幅度调整的时候,大多数券商难以真正控制证券投资的风险,只能限于降低权益类投资的仓位。
4、券商业绩分化明显,业务和利润都向优质券商集中
经过三年综合治理,券商不会像上一轮熊市那样出现全行业亏损,但现在两极分化非常明显且有加剧之势。一方面,经纪业务、投行业务、优秀人才都向优质券商集中,前十大券商的市场占有率继续上升;另一方面,以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为代表的大型优质券商,拥有盈利模式多元化、营业网点多、资产管理业务出色等竞争优势,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实现业绩稳定增长。如中信证券控股的基金公司所管理的资产规模迅速扩大,使其今年上半年的基金管理费收入达16.33亿元,同比大幅上升157.17%;中信证券决定对直投子公司-金石投资有限公司追加投资,使其注册资本增加至30亿元,7月11日已完成第一期增资,目前金石投资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已达15亿元。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