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随便股民 |
发帖数:12603 |
回帖数:3292 |
可用积分数:1282807 |
注册日期:2008-02-24 |
最后登陆:2025-07-04 |
|
主题:抱着账面繁荣继续“过冬”
国内三大航空集团(国航、东航、南航)的半年报日前悉数出台。出人意料的是,在国际油价高涨的背景下,国内航企的业绩非但没有跌向谷底,反而取得了全面盈利的喜人形势。如此异军突起的成绩原本该让各家老总笑逐颜开,但市场上却依然尽吹“过冬”论的寒风。航空公司账面繁荣的背后究竟暗伏着怎样的危机?
盈利背后的巨亏
截至上周,国内三大航空公司均发布了上半年业绩。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国航实现净利润12.82亿元,同比微降1.38%;东方航空实现净利润0.42亿元,同比下降28.5%;南方航空实现净利润8.38亿元,同比大增368%。表面上看,虽然航空公司的利润额有降有升,但都守住了盈利的底线,其中南航和国航更是取得了颇为可观的利润收入。考虑到今年上半年以来,国际油价一路飙升,史无前例的航油成本压力逼得航空企业几近窒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民航仍能取得如此业绩,似乎找不出任何非难的理由。
然而,数字有时候也会“骗人”。对比一下同期三大航汇兑收益的数据,便可知道航企所取得的盈利其实“底气不足”。在三大航空公司中,中国国航今年上半年汇兑收益为19.0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8.46亿元增长125%;东方航空汇兑收益为19.0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7.26亿元增长163%;南方航空汇兑收益为25.9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2.66亿元增长105%。统计数字显示,人民币大幅升值为三家航空公司共带来64.05亿元的汇兑收益,是三大航上半年净利润总和的3倍。这意味着,航空公司的主营业务其实是巨额亏损的,如果没有汇兑收益这份“天落水”,国内民航的半年报将相当惨淡。
这一点即使民航内部也不讳言。一位航空公司老总表示,目前三大航空集团的主营业务无一例外地亏损,即使是盈利能力最强的国航,今年上半年主营业务也出现了2003年非典以来的首次亏损。业内人士透露,上半年受恶劣天气以及5月地震影响,民航业遭遇到2003年以来罕见的需求打击,行业增速(总运输周转量)从2007年度的17.9%,大幅度下滑到2008年中期的7.7%,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航油价格则同比上涨11.16%。这一升一降间的落差,只有航空公司冷暖自知了。
“过冬”论已成共识
航空公司日子难过,这不仅仅是中国民航业的切肤感受。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日前在日内瓦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受到油价影响,今年上半年,全球有25家航空公司宣布倒闭或处于运营中止状态。与它们相比,国内民航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至少还有汇兑收益这根“救命稻草”。
然而,仅仅靠汇兑收益支撑危局,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事实上,对于下半年的预期,航空公司表现出了空前一致的悲观。东航董秘罗祝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说过,“目前民航最严重的问题是需求疲软,这比燃油涨价更让航空公司头痛,毕竟旅客才是民航的衣食父母。从目前形势看,民航业要有过冬的思想准备。”巧合的是,南航董事长刘绍勇日前也发表了类似看法,他认为航空公司面临着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竞争激烈和油价高企三重压力,将面临一个较长的“严冬”。
业内专家认为,民航业将面临一段艰难期,这已经成为共识。尤其是油价政策和汇率政策的波动,将对航空公司提出更大的挑战。应该说,上半年油价成本虽然居高不下,但国内民航已经受到油价行政限价的“护航”,使得航空公司尚能维持一定的净利润。但下半年,这一政策还会不会继续实施,航油价格会不会上调,都将是一个未知数。参考一直与国际油价接轨的国泰航空,我们便不难看出这种影响。作为亚洲最赚钱的航空公司,国泰由于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其2008年中期业绩亏损6.63亿港元,而2007年上半年国泰航空的盈利还为25.81亿港元。这意味着,随着国际航空业运营环境的恶化,仅仅一年内,国泰航空就少赚了超过30亿港元。可以想象,与国泰航空在经营水平、运营规模等方面均有差距的内地航空公司,一旦面对与国际接轨的油价政策,经营管理将更加任重道远。此外,专家普遍预测,下半年人民币升值的脚步将放缓,这也意味着航空公司的汇兑收益将大幅缩水,民航账面繁荣的局面将面临釜底抽薪的尴尬。
治标更要治本
面对恶劣的市场环境,航空公司积极自救是唯一的出路。据记者了解,国内很多民航企业也的确采取了很多自救措施。比如降低分销成本、减少代理人佣金,或将机票代理人的账期缩短,以便让销售出去的每一张机票都可以立刻产生现金流;再比如大力提高燃油消耗效率,制定经济型航线,改进飞行技巧以节省燃油,甚至有航空公司提出,减少每架飞机表面的装饰性涂漆,以降低飞机重量。
然而,这些措施只能治标,从长远看,中国航空业主营亏损的根本性原因并未完全消除。首先,燃油成本仍然居高不下。目前航空公司常用的国内3号航油零售价仍在每吨5000元以上,几乎占了航空公司运营总成本的30%。专家认为,航空业已进入微利时代,从全球来看,平均利润率也只有2%左右,如果成本降不下来,要实现长期盈利谈何容易。更何况,国际原油市场风云莫测,许多因素都会引起原油价格的波动,国内民航企业难免不再受影响。
航线布局不合理也是国内民航亟待解决的问题。专家认为,国内航空公司的航线发展与飞机选型、机场建设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国内民航的低效率、低效益。与国外航空公司相比,国内很多航空企业的干线与支线比例、国内航线与国际航线比例的配备不尽合理,这导致了高端商务旅客流失严重,而这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此外,骨干航空公司国际航线竞争能力较弱也让人忧心。去年5月,中美双方已就修改中美民用航空运输协定议定书、扩大两国航空运输市场准入达成协议。新协议签订不久,美方航空公司纷纷提出开航申请,而国内民航企业却始终保持沉默。专家表示,国内航空公司之所以消极避战,主要是信心不足。由于在服务、管理等各方面与美方航空公司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国内航空企业在中美航线上的上座率一直不高,收益率普遍较低,修炼“内功”非一朝一夕能成。同时,国内民航在飞机采购、维修、机场费用、航油等硬性成本支出方面几乎没有自主权,也导致航空公司在困难面前“掉头”失灵。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