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06 |
回帖数:21874 |
可用积分数:99862425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7-14 |
|
主题:中国银行业还具"短腿"
前段时间,在香港上市的各大金融机构相继发布中期业绩,从已公布的业绩情况来看,中国内地的银行及金融机构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等业绩表现皆十分抢眼,而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像丰、东亚等香港本地银行的业绩皆出现大幅倒退。这种格局的出现十分罕见,这也不禁让人们对中国银行业的巨大变化由衷赞叹。 回顾中国经济的改革历程,银行业的改革起步是最晚的,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的农村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国有企业的改革也不甘示弱,并于八十年代中期很快步入轨道。而中国的银行业改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还没有实质性措施,甚至整个九十年代也没有大的改革动作。也正因为如此,仅在七、八年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银行业劣评如潮,甚至有人将之作为「中国崩溃」的重要依据。 当时代踏入二十一世纪,中国银行业也正式迎来了其翻天覆地的大变革,在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造方面,中国的银行业不仅扮演着排头兵的角色,而且取得了惊人成就。无论是在其内部管治制度的转型,还是资产质素的提升;无论是在规模扩张还是在市场拓展方面,10年前不敢想像的事情,现在都已成为现实。 十年变化几番新 一直以来,世界十大银行的排名榜中,美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银行占据前列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中国的银行要跻身其中特别是要成为世界银行业的冠、亚军,昨日似乎仍是一个梦想。可最新由美国波士顿谘询公司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去年世界前四名的银行中有3家银行来自中国。据法新社报道,排在该银行排行榜榜首的是中国工商银行,其市值达到近3400亿美元。中国建设银行则排在第二位,排名第四的是中国银行。美国银行和花旗银行排名第五和第六位。 中国的银行不仅在规模上位居世界银行界的榜首,而且在增长潜力和盈利能力方面,也正跻身世界银行界的前列位置。香港《亚洲周刊》近日公布的2008年度「亚洲银行三百」排名榜,中国工商银行以年纯利逾106亿美元蝉联亚洲最赚钱银行。03年至07年,工行税后利润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8.1%,其中07年的税后利润比06年大幅增长了64.9%,而08年上半年税后利润同比依然保持着50%以上的增长。工行董事长姜建清曾表示,工行现在的目标是成为全世界最赚钱的银行,这一目标可能在5年内就会实现。分析师测算,现在工行只要保持业务的平稳发展,就很可能在几年之后登上全球最赚钱银行的宝座。 国际化发展成掣肘 曾几何时,中国的银行业为不良资产所困扰,海外舆论曾一度评论,中国的银行业在技术上已经破产。然而事过境迁,今日中国银行业的状况非昔日可比,以最新的中国建设银行所公布的业绩可见,截至今年6月30日,建行资产总额已突破7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6.96%;不良贷款率由上年末的2.6%下降为2.21%。截至今年6月30日,建行不良率较高的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制造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继续保持了下降势头。 三个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分别较上年末下降2.38、0.64和1.01个百分点。建行的资产状况是整个中国银行业金融资产质素改善的一个缩影,这样优良的资产状况是几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然而,应该注意的是,相较于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造的巨大成就,其国际化发展则显然成为一条「短腿」,虽然近年来也有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股权、招商收购永隆、平保参股荷兰富通等举措,但这些都是分散的零星举措,在国际金融市场中还形不成影响,如果放眼国际金融市场,中国银行业在国际上不仅缺少品牌影响力,而且缺少足够的经营网点,国际金融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的这条「短腿」正在掣肘中国企业向国际间的扩张。 市场化改革和国际化发展始终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两大主题,在过去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化改造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国际化发展仅属起步状态。中国银行业要最终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取得市场主动权,还必须努力伸长国际化发展这条「短腿」。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