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国卫星 增长更稳定
2008-09-27 17:40:32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stock2008
发帖数:26742
回帖数:4299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注册日期:2008-04-13
最后登陆:2020-05-10
主题:中国卫星 增长更稳定

公司通过资产收购和募集资金投入,业务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以小卫星研制为主转变为小卫星研制和卫星应用共同发展的格局。
全球卫星应用市场更广阔,增长更稳定。2007卫星应用收入占全球卫星产业收入的比重为88%。2002-2007年年均增长率13.84%,远高于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的1.07%和-2.86%的年均增长率。卫星应用市场相对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是更加广阔的市场,增长更加稳定。
公司卫星制造平稳增长。未来五年相对全球停滞的卫星研制市场,我国进入小卫星的密集需求期,我们预计需求量在30-35颗。小卫星研制是公司的传统优势领域,基本垄断了国内市场,充分分享小卫星需求增长带来的订单和收入的平稳增长。
公司卫星应用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公司整合航天恒星和503所的卫星应用业务,形成卫星广播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和卫星综合应用四大业务体系。
并利用公司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拓展卫星应用产品系列,成为公司未来收入和利润增长的快速增长点。
投资评级与估值。我们预测2008、2009和2010年公司EPS分别为0.54、0.74和0.98元,对应的PE分别为29倍、21倍和16倍,相对于同类公司略有高估。但是FCFF绝对估值显示公司合理价格为19.10元,同时结合公司外延式扩张可能,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投资案件
投资评级与估值
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公司未来卫星研制收入平稳增长,卫星应用收入快速增长。我们预测2008、2009和2010年公司EPS分别为0.54、0.74和0.97元,对应的PE分别为29倍、21倍和16倍,相对于同类公司略有高估。但是FCFF绝对估值显示公司合理价格为19.10元,同时结合公司外延式扩张可能,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关键假设点
1、未来5年小卫星研制交付进入密集期。2008、2009、2010、2011年小卫星交付数量分别为4颗、5颗、6颗和10颗,研制数量分别为18颗、20颗、22颗和24颗;2、募集资金项目按照预期达产;3、卫星制造定价模式维持成本加成,毛利率保持稳定;4、预测基于公司现有业务及募集资金项目,未考虑资产注入等外延式扩张。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
市场可能担心:小卫星研制和交付的时间很难确定,而卫星应用市场属于新兴市场,难以准确预测其市场容量及公司在其中的地位和发展潜力。
我们认为,未来五年我国将不断完善海洋系列、探测系列、试验系列、遥感系列等小卫星体系,组成完整网络,形成对小卫星的持续性需求。卫星应用部分,我们通过对全球卫星产业链的分析,认为卫星应用是更加广阔的市场。公司凭借其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能够确保其产品能够迅速打入军队、电力、通信等特定市场,为更深入的介入民用市场打下基础。
股价表现的催化剂
小卫星交付信息的公布以及卫星广播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和卫星综合应用等各项业务的顺利进展。
核心假设风险
新产品研制、生产和市场开拓风险:公司募集资金进入的VSAT、ASIC芯片等领域都属于国内空白,技术难度较大。如果研制、生产和市场开拓不能按期完成将直接影响公司收入和盈利能力。
根据公司股东股改承诺,公司定位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小卫星制造、应用的平台,也是集团资本运作的唯一平台。
3.1.3小卫星研制收入平稳增长
中国卫星制造需求仍然旺盛。同全球卫星研制的停滞不前相比,我国卫星制造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将仍然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1、我国卫星在轨数量仍然偏少。目前我国在轨卫星数量只有20几颗,远小于美国的400-500颗。通信、实践、风云、海洋等各大系列卫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网络体系;2、小卫星更新换代需求。目前我国小卫星的寿命只有3-5年,卫星的更新换代需求即使在卫星组网之后仍然旺盛;3、民用需求的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卫星购买的主体主要是政府,但从国际经验来看,民用需求将不断提升;4、出口市场巨大。2007年5月"尼星"的成功发射标志这我国整星出口的突破,而小卫星由于研制周期短、费用低廉等优势,出口市场广阔。
3.2卫星应用:更加宽广的舞台
为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更好为社会经济服务,国防科工委、国家发改委共同颁布了《关于促进卫星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加速以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应用为核心的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建立完整的卫星运营服务、地面设备与用户终端制造、系统集成及信息综合服务产业链。
《意见》明确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完成应用卫星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地面设备国产化率达80%,建立比较完善的卫星应用产业体系,促进卫星应用综合业务的发展,形成卫星通信广播和卫星导航规模化发展、卫星遥感业务化服务的产业局面;使卫星应用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25%以上,成为高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
3.2.1卫星广播通信:动中通、VSAT业务快速增长
我国目前已建成国际卫星通信主站近20座、大中型国内地面站约50座、国内卫星专用通信网150多个、各类VAST地球站2万多个,支撑着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业务的传输;通过40个通信卫星转发器组成了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实现了全国所有省级电视节目通过卫星播出,使我国电视和广播的覆盖率达到92%以上,通过卫星电视接受各种教育的人数达2,000万以上。
公司目前广播通信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云岗卫星站的传输、检测收入及动中通/静中通业务。云岗卫星站目前有7个卫星广播电视上行站、2个卫星检测站,计划再新建上行站4座、检测站2座、通信主站1座、数据接受采集关口站1座,改造检测站2座。公司的动中通业务开始研制于2003年,目前已经投放市场,满足我军装备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未来的主要看点在于动中通业务和VSAT业务的增长。
动中通:根据公司的判断,目前国内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产品的市场需求在200套/年,市场规模4-6亿元,未来五年,市场规模将迅速扩大,需求量将达到1000套/年。公司使用募集资金1150万元,新增40套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产能,完全达产之后销售收入增加5000万。
VSAT:截至2006年底,我国32家VSAT运营企业拥有VSAT小站46444个,其中单向数据小站34140个、语音小站2780个、双向小站9524个。按照年均10%的更新速度,每年有4600多个端站需要更新。但是VSAT系统设备市场为国外公司所垄断,国内公司只能提供一些基本的配套产品。公司是国内最早研制生产VSAT天线的单位之一,产品符合CCIR及INTELSAT的要求,并获得了国际卫星组织、亚洲卫星公司、鑫诺卫星公司、东方卫星公司等多家卫星公司的入网认证。公司使用募集资金2450万元,达产之后年产200套端站和2套主站的能力,销售收入预计为5200万元。
5.核心假定的风险
新产品研制、生产和市场开拓风险:公司募集资金进入的VSAT、ASIC芯片等都属于国内空白,技术难度较大。如果研制、生产和市场开拓不能按期完成将直接影响公司收入和盈利能力。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2008-09-27 17:41:10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2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stock2008
发帖数:26742
回帖数:4299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注册日期:2008-04-13
最后登陆:2020-05-10
中国卫星: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净利同比增100%

--------------------------------------------------------------------------------

巨灵信息(叶国际,王合绪) 2008-08-25 10:50:14
--------------------------------------------------------------------------------




在前期的调研报告中,我们预测公司2008、2009、2010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56、0.82、1.24元。基于公司所得税率已从15%提升至18%,我们稍调低每股收益预测,预计公司2008、2009、2010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55、0.81、1.21元,目前股价对应2008、2009、2010年P/E 分别为31、21、14倍,目前股价对应2008年PEG 约0.8倍。

 基于公司良好成长性及卫星应用业务发展可能超预期,维持“推荐”评级。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