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联通短期内无法具备中移动目前优势
|
2008-10-13 18:10:32 |
|
|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随便股民 |
发帖数:12603 |
回帖数:3292 |
可用积分数:1282807 |
注册日期:2008-02-24 |
最后登陆:2025-07-04 |
|
主题:联通短期内无法具备中移动目前优势
针对有消息称,政府将会收回小灵通使用的频谱分配给中移动旗下的TD-SCDMA制式使用,东泰证券日前发表研究报告指出,这一决策反映出政策正协助自家研发的TD-SCDMA与外国技术基础的CDMA2000及WCDMA制式作出抗衡,也反映政府也在制约中电信及中联通发展移动用户。
东泰证券认为,虽然市场仍担心不对称监管政策会限制了中移动的增长速度,但同时也反映出政府有决心扶持TD-SCDMA的发展。中移动现价预期市盈率只有9倍而息率达4%以上,收回小灵通频普亦打击了中电信及联通对移动电话客源的吸纳,有利中移动维持高市占率,维持其目标价74元。
野村指出,从市场对中国移动09-10年的业绩预测来看,市场已经消化了对中国移动的最悲观看法,预计要么未来6-9个月丧失左右市场的能力,要么以利润作为代价采取手机补贴措施,这样的话,下半年业绩以及未来增长将受到不利影响。
野村表示,目前的情况是,中国移动过去三年一直在为重组和获得3G牌照做准备,预计中电信和中联通短期内无法具备中国移动目前的优势。按照09年预期业绩,中移动目前股价对应的市盈率不到9倍,企业价值与利息、税项、折旧和摊销前利润比约为5倍,预期股息收益率为5%,
野村强调,中移动是全球最具价值的电信股之一。中移动股价本周可能反弹,该股上周五香港收于66.4元,ADR前收盘相当于68.55元,上周跌13.9%,或属超跌。
花旗指出,在监管及TD-SCDMA对现金流的中长期影响变得更清晰之前,贴现现金流等长期分析法可能与股价的驱动力无关,维持买进评级。由于预期中移动的盈利前景相对同业较高,因此前景较同业乐观。花旗建议投资者买入中移动。
DBS认为,考虑到庞大资本开支预算及营运开支压力上升,电信公司2009年的盈利增长可能相当波动。中联通盈利可能会受到未来两年1000亿元人民币资本开支的沉重影响,而中国电信2009年盈利的变动因素将为其新收购CDMA业务的盈利能力,尽管中移动因激烈竞争可能会面对营运开支上升的压力,但预期中移动未来两年盈利可预见性最高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
2008-10-13 18:11:00 |
|
|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随便股民 |
发帖数:12603 |
回帖数:3292 |
可用积分数:1282807 |
注册日期:2008-02-24 |
最后登陆:2025-07-04 |
|
中国电信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全业务运营时代。全业务运营,就是要结束我国移动和固定分业的时代;同时,未来3G牌照的发放,也将把中国的电信业带入3G时代。面对崭新的全业务运营和3G时代,近日,中国网通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唐雄燕解答新联通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三足鼎立下的优势打造
在电信重组后形成的“三足鼎立”局面下,竞争三方的实力存在着不均衡,这促使在用户份额和收入都排在第三名的新联通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电信重组的驱动力何在?唐雄燕表示,这主要是为了解决近几年电信竞争格局的失衡。移动业务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固定业务的不断下滑。去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移动业务收入占据了全行业总收入的60%,其在新增收入中的占比更是超过90%;与此对应,整个固定业务收入则不断下降。在这样的形势下,电信业的重组就成为必然。
电信重组形成了实力并不均衡的“三足鼎立”局面。正如唐雄燕所说,“这个三足不是完全相等的三足,这个鼎有点斜”。事实上,在新的竞争格局中,中国移动无论在业务收入上还是在业务规模上,都占据了中国电信业的半壁江山,新电信实力排名第二,新联通则从用户份额和收入来看都处在第三的地位。从总体上来看,中国移动将在市场竞争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对于有着固网背景的新电信和新联通而言,由于继承了宽带领域的竞争优势,因此可在宽带基础资源之上,利用固定和移动资源的结合实现FMC,这是差异化的竞争力所在。而且,在未来的3G新格局中,由于三家运营商可能采用不同的3G标准,也很可能会带来新的竞争格局。
宽带,是现阶段新电信和新联通的竞争力所在。重组之后,新移动95%的业务收入仍将来自于移动业务;新电信的固定业务收入将大于移动业务收入;新联通的固定业务和移动业务收入有可能相当。因此,宽带将是新电信和新联通现阶段的竞争力所在。目前,中国的宽带业务发展非常迅速,而宽带用户的绝大部分都是新电信和新联通的用户。截至2008年,我国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了7600多万线,其中中国电信有4000多万线,网通为3000多万线。就整体接入手段而言,现阶段DSL还是我国宽带接入的主要手段,将近80%的宽带接入都是DSL,其他的为FDDS+LAN。
新联通将采取两大措施强化宽带优势。唐雄燕表示,新联通一方面将继续推进“光进铜退”策略,进而强化宽带优势,利用宽带优势开展ICT服务等;另一方面,就是要实施固网、移动融合,通过固网移动融合(FMC)来创新业务模式。
循序渐进式的实现过程
FMC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从ITU基本的定义来看,所谓FMC,就是在一个给定的网络中,向终端用户提供与固定、移动接入技术以及用户位置无关的业务或应用的能力和机制。实现ITU定义的FMC,必然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唐雄燕表示,实现FMC,就是要实现五个层面的融合。第一,在商业运营层面,实现业务的捆绑和已有业务运营系统之间的融合。第二,实现业务层的融合。即建立起综合的业务平台,包括综合的业务网平台,这是近阶段的业务发展中心。第三,实现承载层的融合。由于未来都是全IP的承载层,所以建立固定和移动融合的承载网,也是现阶段的一个工作中心。第四,实现控制层的融合,这是融合的最高境界。要真正地把固定网和移动网的核心网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在这当中,我们还是看好IMS,有望基于IMS建立起统一的核心网。”唐雄燕如是说。第五,终端接入层的融合,也是现阶段融合的中心所在。目前,该层面已经涌现出很多的融合新技术,例如UMA等技术,这也是目前需要关注的技术中心。
基于固定和移动网络相对称的局面,新联通可以从商业运营和业务管理层面切入,进而逐步实现FMC。唐雄燕指出,首先可以在商业运营和业务管理层面实现FMC。即通过业务捆绑、服务统一以及运营支撑系统的部分融合,建立一个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等一些手段,使用户获得FMC的一些体验。这些体验包括统一充值、组合套餐、统一自助门户、统一业务认证、统一业务账单、统一用户号码、统一业务应用、统一信息内容等。这种手段,对于现有网络的实际情况而言是较为合适的选择。事实上,国外运营商的FMC实践,也普遍采用了业务捆绑的策略。
为固定和移动网络建立一个统一的业务管理平台,也是新联通当前提供FMC业务的工作重点。现在,整个电信业务的发展都呈现出向水平结构转移的趋势。过去,业务网络都是一个一个分离的网络,每一个业务平台都与相应的网络相对应。“现阶段,我们希望能够将整个业务平台从垂直架构推向水平架构,由独立走向融合。”唐雄燕如是说。
配合业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模式,业务能力平台也应该独立化。唐雄燕表示,“我们也在主张采用业务能力平台,把业务能力剥离出来”。同时,把现有的公有业务、一些公共的管理功能,包括SP CP的管理、内容的管理、用户的管理等,从业务平台中抽取出来进行集中的统一管理,从而构成一个综合管理平台。在这样的情况下,“业务能力平台+综合管理平台+Boss”就成为新兴的业务综合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模式。业务综合平台的形成,必将构造出新的网络架构,必将变成适合FMC的网络架构。
初步实现的FMC,为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已有的综合信息服务拓宽了市场空间。过去,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均在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过程中,形成了综合信息服务相应的品牌,例如中国电信的号码百事通、中国网通的电话导航等。现阶段,这些品牌主要针对固定话音用户提供服务;下阶段,在实现了全业务运营之后,这样的综合信息服务必然会拓展到FMC的全新领域。到那时,无论是固定用户,还是移动用户,都可以开展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从而为综合信息服务开拓出新的空间。再比如视频监控业务,也同样将在FMC下获得更大的活力。视频监控是当前两个固网运营商很重要的业务产品。当在FMC下拥有了无线接入手段之后,视频监控业务将变得更加灵活。例如,视频监控的监控点往往需要部署在特定的位置,而某些特殊的地理环境中不一定具有固定接入的资源。因此,借助未来FMC下的无线接入资源,就可以令视频监控变得无所不在。
终端接入层的融合,也是FMC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唐雄燕表示,终端接入层的融合,实际上就是一个“光进、无线退”的过程。相对于几乎无限的光的传输带宽,无线的带宽则是有限的。因此,宽带无线的范围在不断地压缩。如果真正地把无线的带宽或者是整个无线网的作用范围局限在一个家庭里面,使一个家庭独享特有的带宽资源,那么这个带宽就可以做得很大。而这正是唐雄燕所说的“光进、无线退”的思路。这一思路的可行性在于,在目前的移动话音业务中,大概有70%都发生在拥有固定网络资源的室内。如果能够将这样的移动通信业务连接入固定网络实现,就可以把固定网络的带宽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具体的实现上,可以基于家庭网关和多模通信终端,让用户按需接入固定或者移动网络。接入固定网络的方式,目前主要采用的是“Wi-Fi+DSL”或者“Wi-Fi+PON”方式。
对于FMC的技术实现方式而言,飞蜂窝将是一个方向。唐雄燕表示,飞蜂窝是为家庭的室内环境或者是办公环境所设计的微型基站。基于飞蜂窝,可以把用户终端的话音和数据呼叫,通过固定的宽带连接,接入移动核心网。这种方式无需双模的终端,只利用普通的蜂窝移动通信终端就可以实现业务接入。
从总体上来看,全业务运营时代的到来,为FMC的实施奠定了运营基础;而FMC的实施,则将帮助新电信和新联通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FMC的实施,将是一个根据具体的网络现状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由于承载网和业务网是可以分离的,并且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的承载层天然就具备融合的条件,因此建立多业务的承载和传送网是全业务运营商目前可以着手开展的工作。
FMC的业务提供,需要基于运营实际而按照特定的步骤来实施。一旦获得了全业务运营资格,商业运营层面的融合就可以率先进行,即首先通过运营支撑体系的融合向用户提供统一充值、业务捆绑、统一账单、统一客服等FMC的业务体验;接着应积极实施终端接入层的融合和业务层的融合,利用飞蜂窝或Wi-Fi技术建设家庭网关并定制相应的终端,让用户业务能在固定网络与移动网络之间自由切换;与此同时,积极建设综合业务平台,为3G、宽带互联网、固网NGN等建立统一的业务环境,利用丰富的固定宽带网络与业务应用资源促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控制层实现融合是FMC的理想境界,这将有赖于IMS的发展和成熟,因而是一项较为长期的任务。而在大规模引入IMS之前,统一用户数据是实现FMC的关键,也是未来向IMS演进的基础。
|
|
结构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