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stock2008 |
发帖数:26742 |
回帖数:4299 |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
注册日期:2008-04-13 |
最后登陆:2020-05-10 |
|
主题:高盛抄底中国奶业:对赌策略 唱空做多
高盛抄底中国奶业双腿走路,就在高盛调低蒙牛、伊利和光明的股市目标价的同时,它却加快接管陷入“资金断链”困境的太子奶。
最新消息传出,高盛以及其他机构组成的资产清算团,已进驻太子奶集团,全面接手太子奶。高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并未否认已经进驻,只是表示一切以太子奶发布的信息为准。
一位长期跟踪投行资本运作人士张林(化名)说,投资-拖垮-全面控制成为不少外资并购的重要方式。
具体解释为,先少量参股,再通过参与投资和企业决策,把龙头企业搞成亏损企业之后,就可以规避国家限制外资参股的条例,从而全面低价收购中国企业。
惯用伎俩:唱空做多?
“投行就是喜欢用这种手法进入,一边是自己发布利空报告,一边是趁机抄底。”一位熟知投行方式的人士说,在“三聚氰胺”之后,中国乳业受到重创跌至谷底,在一片质疑声下高盛却及时出手,该人士称,“投行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高盛近期发布研究报告显示,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中国市场乳制品需求需要6-12个月才能恢复。高盛指出,三家企业市场占有率在短期的下降不可避免,同时,该事件将会给未涉及其中的本土和外资竞争对手创造新的机会。
高盛将蒙牛乳业(行情,资讯,评论)评级从买进下调至卖出,目标价从28.5港元下调至14港元。将伊利股份(600887)评级从中性下调至卖出,目标价从人民币19.5元下调至7.8元。维持光明乳业(600597)卖出评级,将目标价从人民币5.4元下调至3.6元。
“对于高盛来说,首选的是进入一线品牌的龙头企业,进入太子奶是其不得已的选择。”国海证券刘金沪表示。
去年消息传出,高盛有可能成为中信资本之后,光明集团的下一个战略合作者。光明集团内部人士曾表示,高盛方面看重的就是光明食品集团包括奶业在内的食品业务,以及拥有养殖供应链的集成优势。
记者翻查伊利和蒙牛的股东记录,发现外资投行很擅长“唱空做多或唱多做空”。日前,蒙牛的最大机构股东瑞银曾发表报告维持对蒙牛的卖出评级,同时决定将蒙牛目标价由11.55港元下调至7.44港元,然而瑞银却“唱空做多”,到了9月25日,增持比例达到12.23%。
快速抢占二线品牌
由于国家对本土奶业的保护政策,在出手一线品牌难有更大进展之时,高盛只能把目光瞄准二三线品牌的乳企。去年初,英联、摩根士丹利、高盛出资7300万美元,成立了“中国太子奶(开曼)控股有限公司”,三家投行占离岸合资公司30%股权。英联出资4000万美元,摩根1800万美元,高盛1500万美元。
“太子奶就坏在对赌协议上。”长期关注太子奶的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表示。一份在当时引资的协议,让太子奶掌舵人李途纯几乎没有了翻身的机会。
2007年,当李途纯签署引资协议时,不仅签了担责协议,还签了一份风险巨大的对赌协议。在双方最终的7300万美元融资协议条款中,暗藏如下内容:在收到7300万美元注资后的前3年,如果太子奶集团业绩增长超过50%,就可调整(降低)对方股权;如完不成30%的业绩增长,李途纯将会失去控股权。
现实是残酷的,由于太子奶的市场铺得太快,再加上三聚氰胺的事件,使得太子奶从去年底开始,资金链就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最近,公司高管手机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山东、四川等地开始陆续断货,生产工厂陆续出现停工现象。
此时,对赌协议生效。
对高盛等投行来说,对赌的胜利意味着拿到了太子奶的控股权,而太子奶高管向外界表示,20天之后,太子奶将联手有关投行,做出重大变革。
抄底好时机
一位长期跟踪投行资本运作的人士告诉记者,投资-拖垮-全面控制成为外资并购的重要方式。具体解释为,先少量参股,再通过参与投资和企业决策,想办法把企业搞黄,或者使其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把龙头企业搞成亏损企业之后,就可以规避国家限制外资参股的条例,从而全面低价收购和控制中国企业。
另一种类似的是“企业屠夫”。刘金沪解释,在企业处于危机的时候,投行进入并进行初步管理,管理成型后高价卖出。“当然这也是高风险高回报的方式,这就要求投行能找到有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操作。”
目前,伊利、蒙牛和光明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企业净利润出现亏损,由此,一位不愿具名的证券分析师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伊利、蒙牛和光明的股票市场的变化,高盛等外资投行或已布局或通过二级市场,或要约收购实现对乳业更大的话语权。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