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买银行理财产品就像“赌”
2008-03-16 15:01:31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随便股民
发帖数:12603
回帖数:3292
可用积分数:1282677
注册日期:2008-02-24
最后登陆:2025-04-30
主题:买银行理财产品就像“赌”

 今年的“3?15”,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因为零收益甚至负收益而成为众矢之的。

  就拿某银行挂钩4只港股的一款理财产品来说吧,在该产品1年的投资期内,其挂钩的4只港股,除了中银香港外,其他3只股票表现均不错,但因为表现最好的招商银行(600036行情,股吧)和表现最差的中银香港相差98.82%,远远超过16%的产品设计,因此该理财产品到期收益为零。

  曾有专业人士根据该理财产品所挂钩港股的历史数据作了测算,结果发现,4股在68%的时间里价差大于16%,即该产品收益率为0的概率高达68%。而最高16%的收益能实现的概率只有3%,实现6%-10%正常收益的概率也只有15%。

  由此可见,这款产品在设计之初就存在缺陷,可以说是一款风险相当高的产品。但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实现高收益概率如此之低、甚至实现正常收益的概率都不高的产品能够设计成形,并通过审批,进入市场销售环节呢?

  笔者不禁想起了曾经亲身参加过的一个由银行组织的培训。在这个培训活动中,参加人员学习了解了银行设计理财产品的大概框架之后,玩了一个游戏,大家分成几个小组,各自模拟设计一个理财产品,并评出最佳设计奖。假设一份理财产品是100元,在扣除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后,剩余的钱会分成几部分,部分用于参与如债券等低风险低收益市场,以保本或保证一个较低的收益;部分用于参与股票、外汇、期货等高风险高收益市场,以博取一个较高的收益。具体投资结构和比例由设计人员决定,不同的结构和比例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最高收益率和最低收益率。

  在游戏中,最终获得最佳设计奖的那款产品,其收益率在所有产品中仅居中等。它获奖的原因在于??100元只花去了89元(含管理费),是所有产品中银行花费成本最低的。而笔者所在小组设计的产品,收益率是最高的,却根本无缘角逐最佳设计,因为100元扣除管理费之后剩余的钱全被花掉了。当时笔者还曾向评委据理力争:“我们的收益率最高,一定最好卖,为什么最佳设计根本都不考虑我们的产品?”评委说:“如果市场上真有你们这样的产品,我会去买。但是,现在你们的身份是银行工作人员,要从银行的角度考虑,降低成本是非常重要的。”

  这时候,本文开头的问题便有了答案,之所以那样的理财产品能进入市场,是因为银行设计理财产品的根本原则是银行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客户利益最大化。像笔者曾经参与设计的理财产品,只在游戏中由于设计人员不懂实际规则时才会存在。对于银行来说,什么样的理财产品才是好的产品?最低的成本,相对市场其他同类产品而言较高的收益率,销售时有足够的卖点,这就够了。

  至于尽可能地帮客户获取最高收益,这不是最重要的。就好像赌博时,设赌局的庄家最关心的绝非赌徒是否能赢钱,而是自己能赚多少钱。在这个前提下,庄家会尽可能地设计有吸引力的规则和赌注,因为只有参赌的人越多,庄家赚的钱才会越多。理财产品漂亮的、拿得出手的收益率,作用就相当于赌局中的规则和赌注一样??吸引人加入。

  因此,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不妨有点赌徒心态,决定下注前问一问自己:一,我信任这个庄家吗?二,规则我都了解了吗?三,下多大的注是我能承受的?回答了这3个问题再买,当出现零收益甚至负收益时,不要抱怨银行太“黑”,因为银行是庄家,有谁见过庄家输吗?也不要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因为这是赌,愿赌服输。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