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助理金融分析师 |
昵称:昏昏欲睡 |
发帖数:169 |
回帖数:44 |
可用积分数:97474 |
注册日期:2008-12-24 |
最后登陆:2009-01-18 |
|
主题:外资连续抛售银行股透露重大信息
[FACE]ico2.gif[/FACE][FACE]ico2.gif[/FACE][FACE]ico2.gif[/FACE]【前言】美国银行于1月7日上午10点向市场配售了56亿股建行H股股份,持股比例由19.13%降至16.6%。之前中国银行战略投资者——瑞士银行所持中行股份限售期于2008年12月31日结束,瑞银已将其所持33.78亿股H股、占中行总股本1.33%的股份(占中行H股总股本的4.44%)悉数抛售。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其他3家境外战略投资者目前尚未减持中行股份。外资纷纷在当下减持银行股的行为,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目的?
==本文精彩导读== 外行抛售打击银行股表现 美国银行出售56亿股建行H股 瑞银清空所持33.78亿股中国银行H股 美万亿美元信用卡炸弹一触即爆
沪综指收市跌0.68% 美银抛售建行引发忧虑
A股市场周三收市下跌,终结了此前连续两个交易日的凌厉升势。建设银行遭到美国银行抛售,打击银行股全线杀跌。
上证综指收市报1924.01点,跌0.68%;深证成指收市报6725.82点,跌1.02%。今天两市共成交993亿元,较昨天同比萎缩近一成;A股市场共有四成个股下跌,银行、煤炭、石化、电信等领跌大市。
分析师指出,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中资银行股纷纷遭到外资投行的抛售,令国内投资者忧虑情绪再度升温;加上未来面临着黯淡的经济前景及悲观的上市公司业绩,令投资者持股信心受压。
中金公司认为,预计A股总体盈利将在09年下降15-20%,而非金融上市公司的下滑幅度超过20%;他们担心,公司盈利可能会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在年报和一季报披露前后对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高盛亦预计,中国股市在2009年上半年可能开局不利,或许会再度下探近期低点,近期股市的走强可能为投资者提供了获利回吐的机会。
银行股全线收跌,建设银行跌2.52%,中国银行跌1.96%,工商银行跌2.16%。建设银行周三下午承认,美国银行计划出售所持建行股份56.2亿股;此前,瑞士银行在12月31日宣布,已向机构投资者售出了中国银行H股股份34亿股。
石化、煤炭等资源类股普遍受挫,因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冲高回落。中国石化跌2.16%,中国神华跌2.34%。
电信股遭到获利兑现,中兴通讯跌4.03%,中国联通跌1.89%。有消息称,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于今天下午发放第三代(3G)移动通信牌照公告,刺激投资者借利好兑现利润。(全景)
沪收1924跌0.68% 个股涨跌幅不大金融钢铁弱
1月7日,沪市高开深市低开,沪指开盘1938.97点,涨0.09%;深成指开盘6769.60点,跌0.38%。
开盘时:个股涨跌幅不大,有色、煤炭、地产、钢铁涨幅居前,传媒、水泥、家电等跌幅居前。
至11:30,沪指午盘收1934.55点,跌0.13%;深成指午盘收6784.55点,跌0.16%。飞机制造、发电设备、水泥、有色等涨幅居前,百货、石油、家电、金融等跌幅居前。
至15:00,沪指收盘1924.01点,跌0.68%;深成指收盘6725.82点,跌1.02%。个股涨跌幅不大,无明显热点,金融、钢铁等跌幅居前。(新华网)
恒指午后急跌2.61% 建行承认遭到美银抛售
香港股市周三午后急跌,恒生指数跌近万五大关。因建设银行承认遭到美国银行抛售,打击中资银行股全线崩跌。
恒生指数现报15104.86点,跌404.65点或2.61%;红筹指数现报3416.72点,跌133.72点或3.75%;国企指数现报8275.09点,跌369.42点或4.27%。
建设银行在其网站上发布公告,承认被美国银行减持56.2亿股,打击中资银行股加速跳水。建设银行跌逾8%,中国银行跌6.32%。(全景)
美国银行出售56亿股建行H股
美国银行于1月7日上午10点向市场配售了56亿股建行H股股份,持股比例由19.13%降至16.6%。
据记者了解,美国银行此番为折价配售,以相当于昨日建设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1939,香港交易所代码:00939 ,下称建行)H股收盘价12%的折价,即3.92港元/股,向投资者转让了价值28.3亿美元的建行H股股份。
相对美国银行2008年5月28日以每股2.42港元的价格从汇金公司购买60亿股建行H股股份,美国银行“一增一减”取得约合10.83亿美元的收益。中国证监会规定,增持上市公司股份六个月内不得随意转让,否则转让收益仍归属上市公司。
美国银行此番配售是继一周前,瑞银集团(下称UBS)全数配售所持中国银行股份后,第二家大幅配售所持股份的大型中资银行境外战略投资者。据接近交易的有关人士透露,此前UBS就曾帮助美国银行寻找持有的约合30亿美元建行H股股份的买家,拟定以较当时二级市场价格15%的折扣价卖出,并且已经找到了其中约合24亿美元股份的接盘者。
但是港交所规定,由于抛售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在港交所进行登记,所以美国银行在减持前知会了建行,由于考虑到美国银行入股建行后风波不断,短期内迅速增持又减持会使建行面临极大压力,建行有关方面出面交涉要求暂停减持行动。
2008年 5月28日和11月28日,受危机之困而财务拮据的美国银行,两度逆势增持建行,最终持股比例已经接近议定之初的上限,以19.13%的持股比例成为汇金公司之外的第二大股东。其中,第一次是以每股2.42港元的价格,从汇金公司购买60亿股建行H股股份,交割完成后美国银行在建行的持股比例将上升至10.75%。第二次则是根据建行经审计的三季报所认定的净资产价格1.2倍的价格——接近每股2.8港元,购入195.8亿股H股建行股份,交割完成后,美国银行将持有建行约447亿H股股份。
由于双方约定美国银行最终的持股比例维持在10%左右,且美国银行的首批股份已经于去年10月底解禁,所以美国银行减持建行股份成为迟早要进行的举动。加之美国银行受金融危机影响,且进行了大举收购,面临极大的财务压力,所以建行股份的抛售如箭在弦。
不过,由于中国证监会出台过增持上市公司股份六个月内不得随意转让、否则转让收益仍归属上市公司的规定,所以当时建行有关人士预计,美国银行会在增持满半年后进行减持。知情人士称,由于减持不会直接在二级市场进行,所以对建行股价的市场表现不会有过大冲击。
建行H股6日收于4.445港元/股,今日开盘后股价有所回落,至记者发稿前,其股价在4.35港元/股,但仍高于A股昨日3.97元/股的收盘价。(财经网)
建行新闻发言人:美国银行减持部分建行股份不会影响双方战略合作
建行新闻发言人表示,在目前剧烈动荡的国际金融环境下,美国银行出于自身财务状况等因素考虑,减持部分建行股份,属于正常市场行为,双方一致确认不会影响双方战略合作。
中国建设银行1月7日消息,2009年1月7日,美国银行宣布将出售所持中国建设银行股份56.2亿股。中国建设银行新闻发言人就美国银行减持建行股份事宜发表谈话。
这位新闻发言人表示,美国银行在此次出售交易前已知会我们。在目前剧烈动荡的国际金融环境下,美国银行出于自身财务状况等因素考虑,减持部分建行股份,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建行对此表示理解。美国银行此次减持主要转让给长期机构投资者,据了解对购买并持有建行股票反应热烈。
该发言人同时强调,建行与美国银行的战略合作在过去三年多时间里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双方一致确认美国银行减持部分股份不会影响双方的战略合作。美国银行多次公开表示,减持少量股份,不会改变其建行重要股东的地位,美国银行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充满信心,对中国建设银行的未来充满信心。建行将继续与美国银行在各个业务领域展开深入合作。(世华财讯)
解禁首日 瑞银清空所持33.78亿股中国银行H股
送走动荡的2008年,银行业在2009年又将遭遇怎样的困境?
继建设银行(601939.SH)被盛传或遭美国银行抛售后,中国银行(601988.SH,3988.HK)成为抛售潮的又一焦点。中国银行战略投资者——瑞士银行所持中行股份限售期于2008年12月31日结束,瑞银已将其所持33.78亿股H股、占中行总股本1.33%的股份(占中行H股总股本的4.44%)悉数抛售。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其他3家境外战略投资者目前尚未减持中行股份。
每股折价12%
瑞银周三在其网站宣布,已将其所持约33.78亿股H股售予多家机构投资者,同时表示将继续与中行保持业务往来。
据道琼斯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瑞银以较中行周三收盘价2.12港元折让12%的价格,向15位投资者出售了这批股份,获得资金8.08亿美元。
中行2006年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募股说明书显示,瑞银2005年以4.916亿美元收购了上述股份。据此计算,瑞银在此交易中约获利3亿美元,回报率超60%。
中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表示,瑞银的举动不会影响中行与其业务联系,不会影响中行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也不会影响双方的合作关系。
据《财经》记者了解,目前中行和瑞银基本没有战略合作项目。2005年瑞银进入中行时,意在与中行在投资银行业务等方面展开合作,中行也希望能够学习瑞银在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方面的经验。但是由于监管当局并不允许成立合资私人银行,瑞银无法参股2007年底开业的中银国际私人银行业务,只能在人员招聘培训、IT系统建设、产品挑选、风险控制等领域合作。
但看似失意的瑞银在中国市场也绝非一无所得。伴随着其入股中行,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瑞银证券已相继在中国扎根。
苏格兰银行跟进?
王兆文说,到目前为止,中行尚未收到其他3家境外战略投资者——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私人)控股、亚洲开发银行减持的通知,不知其是否减持。这3家战略投资者所持中行股份限售期与瑞银相同。
2005年,中行进行规模为110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之前,分别与苏格兰皇家银行、淡马锡、瑞士银行、亚洲开发银行4家机构签订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4家战略投资者共投资51.37亿美元,持有中行16.85%股权。
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苏格兰皇家银行持有中行8.25%的股份,淡马锡持有4.13%股份,瑞士银行持有1.33%股份,亚洲开发银行持有0.20%股份。
“外资掀起抛售潮”
为期三年的禁售期自2008年起将陆续结束,而外资金融机构在过去一年来的美国次贷危机中遇到重创。此时此刻,它们是否会选择减持或抛售中资银行股份,兑现账面利润以改善其财务状况,已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而昨天这一话题已成为现实。
可见的事实是,不久前,此次抛售的主角瑞银刚刚接受了瑞士政府600亿美元的金融援助。此外,在财政压力之下,中行第一大外资战略股东苏格兰皇家银行曾于10月份减持汇丰控股套现超过24亿元。
王兆文此前曾向早报回应,苏格兰皇家银行套现时有义务维护中行股价稳定,且减持前会提前一个月告知中行。
不过,外资核心战略股东减持可能会引起监管当局的关注。据英国《金融时报》此前报道,建行第一大外资战略股东美国银行一度欲配售建行股份,但最终因有关方面劝止而告吹。
此前,汇丰已公开表示不会减持所持有的交通银行(601328.SH)股份。汇丰是交通银行第一大外资战略股东。(东方早报)
外资入股中资上市银行一览
工商银行(601398)
高盛 4.93%
德国安联集团 1.93%
美国运通 0.38%
建设银行(601939)
美国银行 8.19%
富登金控* 5.65%
益嘉投资 0.34%
中国银行(601988)
苏格兰皇家银行 8.25%
富登金控* 4.13%
亚洲发展银行 0.2%
交通银行(601328)
汇丰控股 18.6%
中信银行(601998)
西班牙BBVA银行 4.83%
(注:富登金控*为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旗下全资子公司;
数据来源:各中资银行最新季报及其招股说明书)
美万亿美元信用卡炸弹一触即爆 多银行再临劫难 美国信用卡债务与相关坏账减计攀升
不要轻言危机到底,美国还有一颗地雷未引爆———截至2008年10月,信用卡债务已接近1万亿美元,美国消费者人均拥有6张信用卡,每个家庭平均负债逾1.2万美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消费信贷市场。随着美国居民的财务状况持续恶化,信用卡拖欠比率上升。
2009年将是美国消费信用史上最糟糕的年份之一。信用卡发卡公司和银行,如美国运通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美国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等均面临信用卡坏账冲击。
从2008年早期一直笼罩到现在的信用卡危机或一触即发。
由于美国信用卡持有人违约增多,信用卡发放机构在今年上半年已经被迫冲销了约210亿美元的信用卡坏账。而就在2009年元旦的前一周,美国信用卡巨头运通公司表示,美国财政部已初步同意,从7000亿美元金融救援计划中拨款33.9亿美元注入该公司以帮助其渡过难关。
市场的风险往往要远比预期的要大。美国消费者从未如此债务累累,事实上,根据美联储公布的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10月,信用卡欠账已经高达9517亿美元,自2003年以来已上升25%多。
2 低储蓄,人均拥有6张信用卡
由于储蓄偏低,美国居民大多数依赖消费信贷或分期付款应付消费,美国消费者人均拥有6张信用卡,因此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消费信贷市场。
据美国经济研究局(NBER)的研究显示,扣除消费后的美国个人储蓄率从1981年的12%降至目前几近于零的水平,而收入中用于偿还债务的比率(即负债率)却不断上升。
3 坏年头,个人收入没有保证
由于裁员潮波及房地产业、汽车业、银行金融业、零售业等几乎各个行业,美国2008年失业人数或将超过二战结束后的任何年份。
经济情况好的时候,个人收入有保证,能够维持信用良好。而今,“我们正在继续丧失大量的工作岗位,”摩根大通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费罗利说,“持续至2009年上半年的消极势头将遏制经济,而不管出台何种政策。”
4 五成房屋所有者 再次陷入贷款拖欠境地
美国财政部下属的通货检察局2008年12月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五成以上在年初接受了抵押贷款重置的美国房屋所有者,再次陷入贷款拖欠境地。
统计显示,到第三季度末,在第一季度已接受抵押贷款重置的美国房屋所有者中,大约53%的人延期还贷时间再次超过30天。通常,逾期30天以上还贷被认为是拖欠债务。
5 能还债的人在减少 违约率攀升
一般而言,信用卡业务是低风险高回报的银行业务之一。但而今,美国人欠下了前所未有的债务,但能还债的人却在减少。“房贷、失业、低储蓄,必然导致美国居民偿付能力大大下降。”安邦咨询分析师徐斌认为,居民无法偿还信用卡贷款,会使信用卡公司的坏账增加,从而引发新一轮的危机。
6 信用卡公司和银行自救
危机来临,信用卡公司和银行纷纷展开自救。“面对信用卡违约率的上升,各大发卡公司和银行纷纷压缩了持卡客户的透支限额,这将进一步限制信用卡消费的规模。”东方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冯玉明认为,发卡公司和银行给予收账代理公司更大的自由决策权,通过延长还款期限、降低欠款利率、甚至豁免部分欠款来吸引持卡人还款。
政府也在出手,但似乎更倾向于银行。去年12月18日出台的信用卡新规在欠款利率、还款期限和信用卡收费等各方面为欠款人减负,对发卡公司和银行做出了新的规范,冯玉明表示,“这个新规将在2010年的7月1日才正式生效,这一点将使面临还款困难的持卡人感到失望,看不到政府有任何的措施帮助他们度过眼下的困境。”
7 信用卡危机严重限制消费需求
消费是美国经济的支柱,信用卡又是消费的支柱,如果信用卡危机爆发,对美国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事实上,2008年10月美国消费者信贷余额环比下降了35亿美元,这是过去3个月中第2次下滑,中金公司认为,这是美国当前急需解决的棘手问题。
2009年2月起,美联储设立的定期资产抵押证券贷款工具就将正式开始运作。TALF将由纽约联储银行融资2000亿美元,每个月定期受理贷款请求。这些贷款的抵押资产可以是汽车贷款、学生贷款、信用卡贷款以及中小企业贷款的资产支持证券。
8 中国银行卡中,信用卡只占4%
“信用卡的发展对于优化银行卡产品结构、扩大消费信贷、培育社会信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扩大内需的政策下,发展信用卡更有积极意义。”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日前在京指出,目前,我国银行卡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其中之一是银行卡产品结构不均衡,借记卡占96%,信用卡占4%,具有循环信用功能的真正意义的信用卡仅占2%.
据央行发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报告》显示,信用卡发卡量增速继续加快,截至三季度末,信用卡发卡量为13145.67万张,同比增长72.9%.而中国银联的统计则显示,在元旦3天假期消费中,信用卡交易成为显著增长点,交易金额达到165亿元,较去年元旦三天假期增长89%.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