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21 |
回帖数:21875 |
可用积分数:99880055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7-25 |
|
主题:万科停牌局中局
5月18日,据万房舆情中心监测,当日房地产行业舆情热度最高的事件为保利地产以54.5亿的价格夺得上海周浦地王事件。 在房地产市场这个巨大的利益场中,游戏进行到现在,地王早已经不是新闻。这场击鼓传花游戏中,参与各方既紧张又亢奋地推动着一轮又一轮地价上涨、房价上涨,谁也不清楚房价的天空到底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这样的游戏模式什么时候会突然崩溃。 负面报道中,万科终于中招了,而且一下子就是两篇。首先就是对万科长期停牌的质疑,被指为“恶意停牌”;其次是万科旗下杭州一项目因围墙的拆除导致纠纷,业主称万科违反合同。 自2015年12月21日万科A股停牌以来,已经整整6个月了,而且复牌时间仍遥遥无期。万科A最新的公告称,公司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本次重组较为复杂,交易金额巨大,公司A股股票将继续停牌。 由于继续停牌的议案为“普通决议”,通过临时股东大会审议的问题不大,万科复牌的时间很可能将推迟至下半年。 然而,同一资产重组事件,万科A股和H股同时于去年12月21日停牌,H股却早已于今年1月16日复牌。自复牌以来,股价距最高收盘价回落了两成。 按照交易所的相关交易规则,上市公司普通资产重组的停牌日期是“1+1+1”模式,即停牌一个月并可延长,一般不超过3个月。 交易所制订停牌制度的一个宗旨,是希望在重大重组等不确定性事件基本定盘(发布重组预案后)再复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上市公司诸多案例让市场形成一个思维定式或潜意识,那就是重大事件成功上市公司股价就会暴涨、失败则股价就会暴跌,重大事件对股价影响非常巨大。 而在实际操作中,上市公司却是可以一次又一次的申请继续停牌。实际上,万科A也正是这么干的。 万科公告中称,公司正与深圳市地铁集团正积极协商交易方案,除地铁集团外,公司还在与其他潜在对手方进行谈判和协商。 那么,如果万科与深圳市地铁集团谈不拢,是不是还要接着和其他潜在对手继续谈、A股是否需要继续停牌?如果谈了之后还是不行呢? 重大重组不确定性事件成为万科A股长期停牌的一个幌子,为什么同是一家公司股份的H股就能很快复牌呢?除了A股、H股两个市场的监管制度不同之外,恐怕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万科管理层的利益上。 代表万科管理层及员工利益的主体为盈安合伙,成立于2014年,盈安合伙包括了1320名万科员工,其中包括全部8名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2014年5月以后,后通过资管计划利用杠杆不断增持万科A股,盈安合伙已持有万科A约4.6亿股,约占万科总股本的4.14%。 根据盈安合伙历次增持的公告计算,盈安合伙累计耗资约50亿元,而按照万科A股停牌时的股价计算,盈安合伙持股市值约112亿元,账面盈利巨大。 而盈安合伙是由3名合伙人组成,其中深圳市盈安财务顾问有限公司为普通合伙人,上海万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华能贵诚信托有限公司为有限合伙,总出资额为14.1亿元。 即,盈安合伙后来在二级市场增持万科A的资金要远远高于自有资金,大部分资金可能来自于杠杆融资。 2015年7月6日,万科A抛出百亿回购方案时,时任万科董事会秘书谭华杰也承认,盈安合伙资金不足,所以由万科出面回购注销股份。 说到底,万科管理层的利益体现在盈安合伙,盈安合伙又用了比较高的杠杆比例持有大笔万科A股票,如果万科A早早复牌,即使跌幅与H股一样,到现在也将达到20%左右,算上杠杆,盈安合伙的账面盈利将大幅缩减。 也因此,万科A迟迟不肯复牌。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认为,上市公司的停牌,如为了某种目的恶意的停牌,对于投资者来说都是不公平的,对机构投资者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称,“万科那个重组实际上就是说到那个里面,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对于别人收购的一种手段,完全把停牌作为一种博弈的手段,但是对于市场其他的参与者,完全不公平,你做完以后,不光是限制停牌的问题,对于这些恶意停牌,给投资者造成什么损失,你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咱们还要规定的更清楚一点才好。” 而监管层也关注到了这一点。据媒体报道,新修订的停复牌新规将很快发布,市场关注的“忽悠式重组”问题将遭到严控。同时,停复牌新规还将对A股上市公司随意停复牌、停牌时间过长的问题作出限制。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