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宝钢武钢年底前坚决剁掉600万吨产能
2016-10-04 14:15:40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14
回帖数:21875
可用积分数:99874275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7-22
主题:宝钢武钢年底前坚决剁掉600万吨产能

 宝钢股份(4.90,0.000,0.00%)和武钢股份(2.76,0.000,0.00%)9月30日晚回复了上交所问询函,并对市场关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两大上市钢企计划于国庆后首个交易日(10月10日)复牌。

  在回复函中,两大上市钢企强调,本次宝钢股份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后,双方将在采购、销售、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产生协同效应;将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改善财务状况和增强持续盈利能力;同时此次交易有利于落实国家去产能政策,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提高钢铁行业集中度。

  据悉,宝钢股份、武钢股份2016年至2017 年内,需分别压减465万吨、140万吨粗钢产能。宝钢股份、武钢股份将争取在2016年底提前完成上述两年去产能目标任务。

  协同效应

  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的“世纪大重组”有了进一步的进展。9月30日晚,两大上市钢企同时公告称,公司股票将于国庆节后首个交易日10月10日(星期一)开市起复牌交易。

  自6月27日宝钢股份、武钢股份停牌宣布重组以来,二者的重组就受到了市场的极大关注。9月22日,重组草案落地,宝钢股份拟向武钢股份全体换股股东发行股票,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宝钢股份为合并方暨存续方,武钢股份为被合并方暨非存续方。其中,宝钢股份的换股价格确定为4.6元/股,武钢股份的换股价格确定为2.58元/股,由此,武钢股份和宝钢股份的换股比例为1:0.56.

  日前,上交所对这一重组草案发出问询函,问及武钢股份的持续盈利能力,两大上市钢企取得相关债权人同意函的具体情况及对应的债务比例,两大上市钢企压减产能任务指标等。

  公告称,受到武钢股份2015年度及2016年1-6月业绩的影响,本次交易完成后的短期内,合并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规模有所下降,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净利润率及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均受到一定冲击,但仍处于合理范围内,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两大上市钢企在回复函中对本次交易将带来的协同效应,进行了进一步阐述。

  根据公告,本次交易完成后,合并后上市公司通过强强联合将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之一,凭借世界前列的研发和技术优势、极具竞争力的成本优势和行业领先的超前服务优势,通过对采购、销售、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有效整合,将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实现一体化运营,并进一步加强持续盈利能力。随着内部主要业务板块及区域市场整合融合的深入推进,包括区位、研发、采购、生产、营销、产品等方面的协同效应将逐步释放,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改善财务状况和增强持续盈利能力。

  据悉,今年上半年,得益于内部持续的成本削减、品种结构优化及市场开拓努力,宝钢股份累计削减成本约38亿元,分部业务整体毛利率较2015年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受此影响,上半年宝钢股份实现净利润36.2亿元,是国内盈利能力最强的钢铁公司。与此同时,武钢股份上半年也实现净利润2.73亿元,比去年75亿元的亏损规模实现大幅扭亏。

  去产能任务或提前完成

  两大上市钢企在公告中强调,根据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压减产能责任书的要求,宝钢股份、武钢股份2016年至2017年内将分别压减465万吨、140万吨粗钢产能。

  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将按照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压减产能责任书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节点,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按质按量完成钢铁产能压降的目标任务,两公司压缩产能的计划不会因合并而受影响。

  同时,为积极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钢铁行业去产能政策,宝钢股份、武钢股份将争取在2016年底提前完成上述两年去产能目标任务。公告强调,目前,与去产能相关的资产负债已按计划进行妥善处置和相应财务处理,相关人员等也按进度做好安置计划,不会给上市公司后续经营带来不确定影响。

  据介绍,钢铁“去产能”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钢铁产业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宝钢和武钢重组是对中央“去产能”战略的积极践行,在落实“去产能”政策,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提高钢铁行业集中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钢铁业观察人士分析指出,两家公司的核心优势产品包括了汽车用钢、硅钢、镀锡(铬)板、工程用钢、高等级薄板等高端领域产品,本次“去产能”主要针对的是落后产品的过剩产能,“去产能”工作本身就是公司产品战略发展的需要。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