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助理金融分析师 |
昵称:只当游戏 |
发帖数:30 |
回帖数:19 |
可用积分数:90817 |
注册日期:2008-07-30 |
最后登陆:2011-03-22 |
|
主题:长安海外战略:危机中逆势加速1
“危机、危机,每次汽车行业遭遇危机的时候,都给了长安新的飞跃。在我看来,这次也应该毫不例外。”在危机中加速长安汽车的海外战略,正是对徐留平这番话的最好注解。
来源《汽车人》杂志记者 陈瑶
结束完在重庆对徐留平的专访还不到一周时间,再次致电这位少壮派掌门人,却被其告知,此刻正身处大洋另一端的墨西哥,而这正值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拉美5国的重要时期。身为长安汽车董事长的徐留平,此番与国家领导人同行显然有着重要的使命。
墨西哥当地时间2月10日,在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墨西哥期间,中墨双方在墨西哥城召开了中墨企业家第十九次会议。正是在这一大会上,徐留平与合作伙伴AUTOPARK集团首席执行官JUAN MANUEL VIN?S签署了《长安汽车公司与AUTOPAR公司在墨西哥生产、销售长安汽车的合资合作框架协议》。至此,长安汽车第六海外工厂正式落地,徐留平脸上的笑意也透露着其对长安汽车海外战略的自信。
与此相对应的现象,则是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以KD形式出口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俄罗斯、乌克兰等海外市场的定单全部“暂停”,不少KD工厂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至今也未出现恢复迹象。
很快,长安汽车在北美拓展新工厂的消息就被诸多主流媒体转载,而长安汽车在国门外的新动作也引起了同行竞争对手的最大关注,毕竟,在中国汽车出口呈现萎缩之态的海外市场,曾经积极呐喊“走出去”的声音在这一年多时间内都差不多“消停”了,海外市场需求的减少,让本身受国内消费市场低迷影响的中国车企,放缓了海外进攻的步伐。尤其是此次长安签署合资协议的背景,正是中国与拉美深化邦交之时。
可以这么说,长安汽车此刻充当了一个“另类”,相对那些神色过于谨慎的车企高管,徐留平也再次吸引了业界关注的目光,有人疑惑,他所带领的长安汽车这条海外之路,在如今哀声一片的中国车企中,是否显得过于“标新立异”?仍然是一脸平和,只要认准了目标,徐留平就不会轻易改变长安汽车既定路线。虽然长安汽车在海外战略上一直保持低调,但“从战略高度开拓海外市场”,是早在徐留平2006年入主长安汽车之时就已确定下来的基调。
诚然,危机存在于现实之中,但这毕竟只是暂时的艰难现象,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企业领导人,目光更要看到未来的战略领地。更何况,国家出台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已经明确表示要支持汽车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加快汽车出口基地的建设,而最近中国政府频繁的外交出访,也透露着一个重要的信息:中国正在与世界各国拓深政治经贸关系,中国崛起的大国地位将为诸如汽车这样的大宗产品出口提供更优越的环境条件。
45岁的徐留平,在中国车企掌门人中尚属年轻,但大胆决策的同时,他一直坚持着稳健扎实的管理之道。还是那句反复强调的简短话语:“危机、危机,每次汽车行业遭遇危机的时候,都给了长安新的飞跃。在我看来,这次也应该毫不例外。在海外战略过程当中,我们还是认准一个基本的理念——积极而慎重。”在危机中逆势加速长安汽车的海外战略,正是对徐留平这番话的最好注解。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长安汽车提速的海外战略而倍增信心,海外市场业绩更有望引领公司业绩提升,最近长安汽车((000625)逆势连续涨停,不乏有海外市场扩张因素的影响。相关证券机构如此点评:公司可能将从集团海外战略中间接受益,一是集团公司在海外生产与销售产品将促进长安汽车研究院(公司的技术来源)的技术实力提升,公司的产品质量也将得到提升,从而间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二是公司可以通过出售关键的零部件给集团的海外工厂,从而间接受益。其实,所谓“化危为机”,并不是想像中的那般复杂,关键是在准确判断的前提下,抓住竞争对手所没有把握住的机会,多一份魄力,再加一份长远的考虑,如徐留平那般。
海外逆势扩建的底气
在非常时机,有非常之举,仅凭勇气绝非能够做到,除却宏观经济环境的引导之外,自上任以来对,徐留平对企业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以及谋划海外市场的3年积累,是支撑长安汽车当下海外逆势建厂的重要资本。
“以微为本,以轿为主,发展商用,进军服务”,是长安汽车原有的发展战略,徐留平接手长安汽车之后,将其完善为“以微为本,以轿为主,发展商用,进军服务,开拓海外”,看似仅仅多了4个字,却是长安汽车在现有基础上向前发展的必然之举。而当时选择国际化战略,徐留平基于两个方面的判断。首先,企业必须要在区域领先,不跻身到行业前几名肯定不行。其次,企业的产品如果只是针对部分的或者是少量的区域,不可能持续长久地发展。长安汽车显然走到了需要进一步扩张的时期,因为正是在2005年,长安汽车集团销量达到63万辆,位列国内第四大汽车集团,而共出口汽车1.5万辆,居中国汽车行业出口第一位。
做企业,需要长远的战略眼光,真正的领导者,所做之事也绝不是考虑为自己头戴光环。由徐留平真正带动起步的长安汽车海外战略,尽管至今也还未走到头,还是处于一步一步的积累阶段,但无论怎样,长安汽车的海外棋盘在徐留平的把握下,已经有了大致的轮廓和根基,相比于一些贸然进军海外而注重短期销量和利润的同行,真正将开拓海外当做战略的长安汽车具有持续开拓的底气。
底气之一,在于不断的自主创新。“正是有了自主创新的核心优势,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才成为长安开拓海外的核心支撑之一。”徐留平这样表示。目前,长安汽车已构建起以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长安汽车上海工程研究院、长安汽车日本设计中心和长安汽车欧洲设计中心为研发中心的全球研发框架,已拥有超过3000人的科研开发团队。分析人士也认为,短期内自主创新品牌的紧凑型轿车奔奔、中级车志翔、混合动力MPV杰勋以及陆风风尚、风华的密集式推出,可以看出长安汽车已基本具备了完整的自主研发能力,而长安研发能力的持续提升,还将为公司的自主技术输出奠定坚实的基础。
底气之二,与其他自主品牌“走出去”的方式不同,尽管出口市场多达55个国家,但短期内长安汽车只将优势兵力集中在全球所设立的重点销售区域,不拖长战线,包括俄罗斯、乌克兰、伊朗等国家,并有效整合利用资源,着重品牌打造,一旦时机成熟,才会考虑进一步拓宽展现。“在一些重点的市场领域当中,长安要投重兵进去,把长安品牌在当地变成一个深入人心深受喜爱的品牌,是在当地属一属二属三的品牌,而不是简简单单卖一点零部件。出口一点点,零打碎敲也可以,但不是一个战略。长安发展到今天,需要我们有很好的海外战略,这是我们的基本理念。”
底气之三,逐步完善的海外营销体系。在海外战略全新提速的时候,徐留平就强调,要加强策划、销售、服务三大体系的建设,突出体系的支撑作用,建立相互促进、循环运作的机制,塑造初具规模、抗拒风险的海外营销平台。现在,即使需要付出不菲的成本代价,长安汽车也在重点市场逐步推行全球通行的客户索赔体系,确保客户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
除此之外,长安汽车国内市场的良性发展、对国外市场的深度调研、灵活的海外机构管理体制……都让看似低调的长安汽车,拥有了更大的海外发展空间。
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大了中国自主车企的出口难度,包括长安汽车,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但必须意识到的是,中国自主车企出口受挫,金融危机并不是惟一的因素,技术质量不过关、海外营销体系分散、维修售后服务不到位……都是导致竞争力下降的重要缘由。但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加之一系列灵活多样消费信贷政策迅速出台,长安汽车的出口在全国自主品牌企业里面受到的影响却是最小的。这也就能很好地解释,为何长安汽车当下敢于在北美逆势建厂了。进入2009年,长安的产品出口出现稳步上升态势。今年长安汽车的出口目标为4万辆,同比增幅将达40%左右。如此高的出口增幅,而今在中国的其他自主品牌企业看来是没法想像的。“长安汽车海外战略已开始发力,正加速向市场国际化、技术国际化、产品国际化、品牌国际化的方向迈进。”徐留平说。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