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央行资金面延续宽松
|
2017-05-26 09:05:36 |
|
|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53 |
回帖数:21877 |
可用积分数:99900325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9-17 |
|
主题:央行资金面延续宽松
市场人士表示,跟随货币市场流动性的变化,央行资金投放力度也在灵活调整,往后看,月末、小长假及企业缴税等因素叠加,将导致跨月跨节资金需求上升,但预计央行将适量给予流动性支持,市场资金面保持基本稳定的概率仍较大。
资金面延续宽松
央行25日早间开展700亿元逆回购操作,包括600亿元7天期和100亿元14天期,中标利率均与前次操作持平,分别为2.45%、2.6%。当日到期逆回购规模亦为700亿元,因而央行此举实现等额对冲,未净投放或净回笼流动性,终结了此前持续两日的净回笼。
昨日市场资金面整体仍偏宽松。交易员称,早盘银行类机构纷纷融出,隔夜资金供应充足,7天期由于已可跨月,需求上升明显,融出方对价格要求相对较高,利率止跌并转为上行,但总体来看,昨日7天至14天的跨月资金供给仍较为充足,午后宽松态势不改,隔夜减点融出开始增多。
资金面方面,25日早间公布的Shibor隔夜品种仍继续下行,跌1.2BP至2.611%,7天品种则出现反弹,微涨0.04BP至2.843%,3个月及更长期限Shibor均上涨超过1BP,其中代表性的3个月Shibor续涨1.61BP至4.5338%,期限最长的1年期Shibor续涨1.22BP,连续超过1年期贷款基础利率。
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存款类机构)方面,昨日隔夜品种持稳在2.58%,7天品种因可跨月,加权平均利率大涨22BP至2.96%,长期限的1个月回购利率上涨30BP。
跨月问题不大
市场人士指出,往后看,缴税压力料渐显,叠加月末及小长假在即等影响,市场资金面将面临一定考验。不过,从公开市场操作结束净回笼来看,央行也在灵活调整资金投放力度,仍显露出维稳流动性的意愿,料月底资金面问题不大。
5月底将面临上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这可能是月内资金市场要面对的最大扰动因素。不过,月底时财政支出力度往往也会加大,一定程度可抵消企业缴税的影响。从往年来看,5月份财政存款净增量一般小于4月份,财政收税与支出对资金面的影响可能不会如上个月那般明显。但考虑到月底缴税,叠加月末监管、小长假备付需求上升等因素影响,已持续宽松多日的市场资金面或难免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紧。而且,当前流动性总量并不充裕,扰动因素造成的流动性边际波动是趋于上升的,在面对多种扰动因素叠加时,对流动性风险仍需保持警惕。
不过,目前市场机构并不是特别担心月底资金面情况。业内人士指出,近期央行维稳流动性的意愿增强,加之金融监管政策出台节奏放缓,市场对流动性的担忧情绪已有所缓和。虽然月底资金面波动可能加大,但预计央行将适量给予流动性支持,资金面运行不会脱离预期轨道,流动性出现极度紧张的可能性仍小。
近期央行流动性操作确实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主要表现为流动性投放力度有所加大,且投放资金的加权期限缩短。市场人士指出,在外汇占款不利影响减小的情况下,央行流动性供给意愿上升,且相对低价的资金供给增多,缓和了市场对流动性的悲观预期,有助于熨平流动性边际波动。市场普遍认为,临近月末,资金面难免出现波动加大的情况,但预计跨月跨节的问题不大。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
2017-05-26 09:05:53 |
|
|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53 |
回帖数:21877 |
可用积分数:99900325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9-17 |
|
Shibor等金融市场利率趋于平稳 贷款荒担忧将消散
近日,1年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直逼贷款基准利率现象引起关注。数据显示,银行间市场1年期Shibor于5月22日首次突破4.30%,随后持续走高,昨日报4.33%,与目前的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4.35%十分接近,这被认为是银行负债成本与放贷收益“倒挂”的危险信号。甚至有城商行人士指出,即使分支网点不断提高存款利率,银行信贷收紧也将日趋严重,而受制于金融脱媒、利率倒挂、季末考核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房地产及各类工商企业都可能陷入“贷款荒”。
市场这一担忧虽有一定道理,但事实上,历史上一度出现过的所谓“贷款难”,其实多缘于行业政策或行政调控等阶段性因素,形成上述局面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所谓存款减少或银行间市场利率走高;另一方面,国内存款类金融机构规模大小、网点多寡等情况各异,其在吸存揽储、同业资金获取等方面“痛点”各不相同,对信贷的影响也不能“一刀切”。中国利率市场化推进已有数年,因此要判断会否出现“贷款荒”,还得另找原因。
央行2017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93万亿元,同比增加2268亿元;同期人民币贷款虽同比少增,但仍是历史同期次高,总量较大。央行认为,受票据融资利率持续上行影响,3月非金融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上升0.23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55%仅较去年末微升。这显示,今年一季度并未出现贷款难。
不过也应注意,今年3月末,1年期Shibor利率仍稳定于4.20%水平,但自4月19日开始升破4.21%,随后在22个交易日内连续上涨,直至昨日逼近贷款基准利率4.35%。而从历史上看,该利率在2014年末一度居于5%高位,2015年年中回落至3.42%,2016年末又开始上涨至今。
从时间窗口的对应来看,这似乎与银行表外理财于2017年一季度宏观审慎管理体系(MPA)考核时正式纳入广义信贷相吻合。MPA考核最关键的是银行资本充足率指标,考核失利将影响银行的法定存准率,或是增加其获得央行常备借贷便利(SLF)的成本。Shibor、质押式回购利率等市场资金价格,会受到相关影响而波动,但无法直接制约银行的放贷操作。
记者观察到,相比1年期品种而言,流动性更优且更具指标意义的隔夜、7天期等Shibor利率,5月上旬已开始出现明显下行,昨日分别降至2.61%与2.84%附近;同时,对应金融市场负债端的同业存单收益率,近日也明显趋于平稳。可以说,随着近期强监管等不可预期因素的影响减弱,股市、债市等市场情绪正趋于好转,“贷款荒”担忧也将逐渐消散。
|
|
结构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