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亚盛集团:打造完整可控的现代农业产业链
2009-04-04 22:56:17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582
回帖数:21874
可用积分数:9985700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5-23
主题:亚盛集团:打造完整可控的现代农业产业链

关注和了解亚盛集团的业内人士深知,将实际控制人的优质土地和优质存量农场注入上市公司,不但是亚盛集团完善农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昭示着亚盛集团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同时也意味着甘肃农垦以亚盛集团为龙头整合旗下农业产业链的信心和决心。

  谈起公司的未来发展,亚盛集团李董事长兴致勃勃地向笔者打开了话匣子。他指出,政府非常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其实是向市场发出了一个信号,指明了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公司要及时对此作出反应,收购稀缺的土地资源,完善农业产业链。“亚盛的发展目标是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打造完整、可控的现代农业产业链,保证产品品质,树立优质品牌”。

  “要打造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链,土地是最重要的基础资源。如果公司无法控制产业链前端的土地资源,农业生产无法规模化,农产品质量就无法标准化,何谈品牌建设?有了品牌和质量,市场就愿意买我们的产品,而且愿意出更高的价格买我们的产品”。在采访中,李董事长强调最多的就是“产业链可控”,“土地是我们的,基地是我们的,这样农产品质量才有保证”。

  李董事长认为,由于农户的经营非常分散,“农户种植+公司收购加工”的产业链无法在产业链前端保证农产品的标准化和安全性,发展受到很大限制。“现代农业不是在某几个环节的科技进步,我们对现代农业的理解是,建设可控的产业链,让各个环节完整地结合起来”。亚盛集团通过收购土地,在选种、培育、灌溉、施肥等各个环节都可实现标准化经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产量和收入,同时保证农产品的质from:cnwinenews.com量安全。“七家农场现在是按照各自的规划经营,上市公司收购后,我们将会从整个产业链的高度对农场进行整合”。

  “未来公司不会搞单纯卖农产品的种植业,而是向下游加工、营销等方面延伸,以标准化模式生产的农产品,在品种和品质上有保证,将为加工业提供有力支持。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链建成后,利润空间还是比较大的,”李董事长对公司的发展信心十足。

  有机构投资者表示,明晰的战略,高效的执行,加上资金的支持,亚盛集团建立可控有效的农业产业链应该成为大概率事件。

  土地评估 增值合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认真剖析亚盛集团此次重大资产重组方案的细节。重组方案显示,七家农场的土地评估增值率为94.97%,大幅增值引起了市场的种种猜测。但实际上,虽然土地增值幅度较大,但七家农场农用地评估值平均在3500元/亩左右,并不高于当地同类地价。

  具体从事资产重组的一位项目负责人介绍,七家农场的土地评估增值率较高,除土地入账时间早、账面价值低、农产品价格上涨、土地取得税费和开发费大幅提高等原因外,还有其他重要原因。首先,公司2007年11月首次公布定向增发预案时,七家农场2007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为1200万元。但七家农场2007年全年的净利润为8676万元,2008年全年又实现净利润9552万元,净利润的累积明显增加了净资产值。

  其次,公司首次公布增发预案时,土地资产估算参照的是多年前的土地分类面积。这次资产重组方案中的土地评估是有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这次资产重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七家农场的土地统一进行了测绘并办理了新的土地证,新的测绘结果显示,七家农场的土地面积比原来增加了5万多亩,相应增加了评估值。
此外,由于人口增加、通货膨胀等因素,农产品价格近年来上涨势头明显,再加上土地承包权可以流转,地价和地租必然会相应提升。七家农场的土地适于机械化连片耕作,部分农场还应用了滴灌等先进技术,防护林和水渠等配套设施完善,农场工人种植经验非常丰富。这些有利因素更加提升了土地的经济效益和增值空间。“如果现在不赶紧购置土地,以后按这样的价格就很难找到这样好的土地资源了,亚盛集团就会错过一次很好的发展机遇”,亚盛集团财务负责人向笔者表示。

  即使不考虑上述因素,购买土地也要比租赁土地划算得多:本次置入公司的土地资产,土地使用期限为50年,每年的摊销额为1180万元,即使不考虑48万亩宜农未利用地,按照32万亩可耕地计算,from:中国酒 业新 闻网每年每亩地的摊销值仅仅为36元。如果用租赁代替购买,保守估计每亩地的年地租在100元以上,远远高于每年的摊销值。

  重组报告书显示,本次交易后,亚盛集团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可达26.89%,但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基本每股收益的增长率分别高达140.18%和80.00%。甘肃农垦集团还承诺,资产置入后的实际盈利数若低于预测数,差额由其用现金补偿上市公司,有效保护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公司在重组报告书中提到,此次资产重组后,公司下属农场地域分布较广,管理成本会相应提高。亚盛集团李董事长对此认为,资产重组后,管理成本的绝对值肯定会相应提高,但相对主营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管理成本的相对值会降低。

啤酒花技术 一枝独秀

  作为亚盛集团主营之一的啤酒花业务,长期受到投资者关注。啤酒花被誉为“啤酒的灵魂”,其中的有效成分主要为α酸(亦称甲酸),对啤酒泡沫丰富性、挂杯性能、特有苦味都有重要影响,其含量高低直接决定了啤酒花的价格。如果将本次拟收购农场计算在内,亚盛集团啤酒花种植面积达2.05万亩,产量0.5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1%,一跃成为国内啤酒花产量最大的公司,未来的啤酒花产量还将进一步提升。

  购置土地资产后,公司能否在啤酒花领域继续做大市场份额,取得科技突破,争取区域市场的定价权?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育种专家、亚盛集团副总经理张天虎进行了走访。

  张天虎指出,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啤酒生产国和消费国,但作为重要原材料的啤酒花,国内品种非常单一老化,以种植面积计算,全国90%的啤酒花品种是50年代我国从捷克引进的青岛大花,α酸含量偏低,一般为4%—6%,直接导致国内from:cnwinenews.com啤酒口味单一,难以适应未来消费升级需要。

  如果将外国啤酒花品种引进到中国种植,会产生适应性问题。因此,中国需要培育适应我国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啤酒花。但是,啤酒花的育种周期较长,一般需要三年以上;啤酒花的雌株有经济价值,但国内缺乏虽无经济价值、却有育种价值的雄株。因此,我国啤酒花的育种工作迟迟未取得进展。

  亚盛的啤酒花育种采取“两条腿走路”方式,一方面培育新品种,一方面利用脱毒工艺提高青岛大花品种的α酸含量,争取将其恢复到原来8%的水平。1999年,张天虎发现在甘南有适应性和抗病性非常强的野生啤酒花,他利用它的种子培育出了雄株,然后利用这些雄株和欧洲现代品种的雌株杂交。外界熟知的“亚金1号”其实是从国外品种里选育出来的,利用杂交技术,亚盛还得到了七个高产的新品系,α酸含量可达10%以上,最高的可以达到17%。“这些新品系的酒花产量很大,有的植株上几乎全是花,很少有叶子。”

 此外,亚盛还利用组培、嫩枝扦插技术快速繁育啤酒花,繁育速度提高了20倍。在短短两年内,亚盛就将亚金1号推广繁育了2000亩。“我们的育种体系在国内是领先的,原因就是可以不断推出新品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这是一只会下蛋的母鸡”,张天虎这样形容亚盛的啤酒花育种体系。如果全国原有的普通青岛大花品种未来逐步替换为新品系,为亚盛带来的市场空间非常大。国内一些专家在考察后认为,亚盛已经建成国内首个较为完整的啤酒花育种体系。

  此外,亚盛在国内首次利用壁式栽培工艺种植啤酒花,引进国外机械采摘,改变了原有费时费力的人工采摘手段,大大节约了土地和人力成本。啤酒花的库存时间如果过长,α酸等有效成分会逐渐挥发,影响价格。亚盛集团正在研究将啤酒花制成浸膏产品,最大限度保存其中的有效成分α酸,主导啤酒花市场的定价权。

  张天虎指出,我国的啤酒年产量正在以10%的速度递增,啤酒花的年产量也应以相应的速度增长。因为我国啤酒花的产地只局限在甘肃和新疆两个省区,市场总体依然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2007年,全球仅仅8000吨的啤酒花产量缺口就引发了价格的暴涨,一度涨至8.5万元—12万元/吨,同比上涨145.05%。2008年,啤酒花年平均价格又同比下降38.49%,直接影响了官庄、建工等农场的销售收入,有的投资者因此担心这些农场的盈利能力。

  亚盛集团资产重组报告书显示,2008年,饮马、黄花、临泽、官庄、建工等5家农场的啤酒花销售均价为38681元/吨,高于市场一般水平。此外,虽然2008年的销售均价同比有所下降,但仍远远高于2006年25666元/吨的销售均价,增幅也高达50.7%。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价格暴涨导致回调,但啤酒花的市价仍较为坚挺。

  2008年,我国4%以下α酸含量的啤酒花市价约为2万元/吨;亚盛集团的啤酒花α酸含量约为5%,仅仅这一个百分点的含量增长,就将产品市价提升至3万元/吨以上,14%α酸含量的“亚金1号”啤酒花市价更高达6万元/吨。相比之下,新疆主流啤酒花产品的α酸含量约为4%。张天虎预测,今年5%α酸含量的啤酒花市价波动区间为3.5万元—4万元/吨,仍具有较大的利润空间。
 滴灌业务 大有可为

  今年的春旱让不少投资者开始关注具有“抗旱题材”的公司,而亚盛集团旗下的瑞盛·亚美特高科技农业有限公司正是生产滴灌设备的国内龙头企业。2000年,亚盛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年生产能力达1.2亿米滴灌管线。

  在亚盛集团,笔者见到了刚刚出差归来的瑞盛·亚美特公司总经理张杰武。由于市场范围不断扩大,张杰武一年中有200多天在外地度过,但一聊起滴灌产业,他丝毫没有显出疲惫的神色,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早在1999年,亚盛集团就开始和以色列的公司开展合作,建设滴灌设备厂。因为较早地引进了以色列先进技术并加以研发改造,在国内企业中,亚美特的技术优势非常明显。公司和兰州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的首部过滤系统,已经申请了国内发明专利。此外,亚美特还是国内首家拥有地埋式滴灌技术的企业。公司还开发出移动式滴灌设备,为农户提供了更多便利。

  亚美特使用叠片式过滤系统,保证了滴灌的畅通;田间阀门可以自动控制水压,滴灌管田间铺设长度可达130米,同时可以保证各个滴口出水量均匀。亚美特还为农户提供设计、生产、工程安装、售后等全套服务,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农户的利益。

  目前,亚美特的市场范围已经从甘肃扩大到内蒙古、新疆、宁夏、黑龙江、吉林、河北、青海等北方省区,由于南方春旱影响,公司的市场又进一步拓展到广东和广西等甘蔗种植省区。在内蒙古,亚美特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80%,在新疆和东北三省的份额也在不断增加,这些省区是公司的重点开拓的目标市场,同时又出口哈萨克斯坦等国。

  由于普通农户资金非常有限,滴灌技术目前仍未在全国大规模推广利用,但许多地方政府看到了滴灌技术的巨大经济效益,纷纷出资扶持滴灌项目。

  土地承包权可以流转后,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将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利国利民的滴灌设备更加有了用武之地,必将为亚盛集团的未来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后记:走访归来,笔者感慨万千。在党和政府如此高度重视农业的今天,有这样一家西部农业上市公司,兢兢业业,一以贯之,秉承脚踏实地、勤劳朴实的传统作风,辅之以当代资本市场的科学运作,占领优势资源,突出主营业务,强化核心竞争力,以保障稳健发展和持续回报。

  天时,地利,人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亚盛集团通过此次重大资产重组,正在向拥有完整可控的产业链的现代农业上市公司迈出坚实的一步。—企业形象—

  3月12日,亚盛集团(600108)公布定向增发方案,拟向实际控制人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甘肃农垦”)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甘肃农垦以其拥有的十宗土地及七家农场的农业类相关资产(含负债)认购公司定向发行的股份,标的资产的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价值以经核准的评估值115,658.06万元确定。发行价格为3.91元/股,拟发行数量为295,800,665股(占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17.03%,最终结果以中国证监会核准的数量为准)。

  本次交易完成后,甘肃农垦将直接、间接持有亚盛集团共计506,885,045股股份,占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29.18%,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甘肃农垦农业类优质存量资产将实现整体上市。

  收购方案公布后,作为国内农业上市公司中的龙头企业,亚盛集团的土地资源、盈利能力、发展前景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带着投资者关心的各种问题,笔者走访了亚盛集团的高层人士和技术骨干,对公司拟收购的农业资产、发展规划和优势产业进行了深入了解。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