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关于《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你了解多少?
2018-07-25 11:32:33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花脸
发帖数:70868
回帖数:2174
可用积分数:17650881
注册日期:2011-01-06
最后登陆:2025-07-13
主题:关于《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你了解多少?


2018年07月24日 22:39 政府网站

  7月24日,关于实施《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新闻发布会在省政务大厅召开,省农委副主任张永林介绍了有关情况,省农委农业处处长邬晓东、省土壤肥料总站站长靳锋云出席本次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条例》的主要内容及亮点
  《条例》共6章63条。包括:总则、规划与评价、保护措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等内容。《条例》坚持问题导向,立足解决我省黑土地保护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规范了黑土地保护、监测、建设和监督管理等行为,推动建立政府主导、承包者与经营者实施、公众参与的保护机制,为黑土地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一是《条例》明确了黑土地概念和范围。黑土地的概念和范围一直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条例》结合黑土的自然属性、学术分类以及国家六部委印发的《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对我省黑土地概念和范围做出了明确规定:即,拥有黑色或暗色腐殖质表土层、性状好、肥力高的优质土地,范围包括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暗棕壤、棕壤、白浆土、水稻土等土壤类型。黑土地概念和范围的界定,为保护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条例》创设了分区分类保护机制。针对我省东、中、西部区域的自然生态特点,提出各区域保护重点:东部山区半山区重点保护耕地和林地、中部粮食主产区重点保护耕地、西部生态退化区重点保护耕地、草地和湿地。针对黑土地不同退化现状,提出了重点保护类和治理修复类的分类保护机制。《条例》还提出了实施黑土地保护边界划定,建立黑土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并对黑土地保护规划、技术标准、监测和评价等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为黑土地保护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依据。
  三是《条例》构建了严格的法律责任体系。《条例》明确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黑土地保护与管理工作中的主体责任,提出黑土地保护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对黑土地保护不力的地区,省政府将对该地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约谈。《条例》明确了土地承包者、经营者及个人的保护义务,对破坏黑土地违法行为做出了明确、严厉的处罚规定,综合运用了没收、罚款、恢复原状、责令限期改正、行政处分等处罚措施。
  可以看出该《条例》内容充实,操作性强,对我省黑土地保护将起到积极推动和引导作用。另外《条例》确定了6月25日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将积极营造黑土地保护良好氛围。

01
  省广播电台记者:《黑土地保护条例》对我省农业生产有哪些积极作用?
  靳锋云:首先,《条例》对于保障我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和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我省是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黑土地的资源保障了我省粮食单产水平和粮食总产量持续位居全国前列的重要地位,尤其是中部黑土地核心区,是我省粮食主产区,每年粮食总产量的80%以上产自中部黑土区,还被赋予世界“黄金玉米带”和“黄金水稻带”的美誉。因此,黑土地是我省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基础和保障,保护好黑土地就是保护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另外,《条例》将推动耕地产出能力提升。黑土区耕地具有土壤肥力高、产出能力强的资源优势,黑土耕地土壤肥力高的核心是含有丰富土壤有机质,因此,保持黑土地土壤肥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有机培肥。《条例》将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保护措施上升到法律层面,将有效推进对黑土地用养结合,促进秸秆和农家肥施用。增施农家肥和秸秆还田不仅能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而且可以提高土壤中养分含量,增强微生物活动能力,还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解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耕地质量提升,促进生产与生态协调。
  第三《条例》颁布有助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黑土区是我省玉米、水稻、大豆的主产区,也是优势产区,黑土地不仅是粮食产量的基础,而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条例》中提出:鼓励施用有机肥料,减少化肥用量,控制农药用量。这将有效推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02
  中国吉林网记者:《条例》颁布后农业部门将重点从哪些方面抓好落实?
  靳锋云:《条例》颁布后,贯彻落实条例是当前和今后一段间的首要任务。农业部门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加大黑土地保护技术推广力度,促进耕地质量提升。近年来,我省为提升耕地质量,探索研究出了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深松深翻、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措施,这些技术措施对保护黑土地,提升耕地质量效果明显。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条例》要求,进一步加大黑土地保护技术的推广力度,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任务,到2020年实现化肥和农药零增长,促进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村有机肥资源合理利用,将《条例》中提出的黑土地保护措施全面落实到位,发挥实效。

  二是扩大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探索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2015年我省在农安等4个县(市)实施了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工作,探索出了一批适合我省不同区域的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这些技术模式在试点区示范应用,效果明显。今年我省将启动实施第二批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试点县将达到9个,实施面积将达到240万亩,深入探索更多适合我省不同区域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推进黑土地保护工作全面开展。
  三是加强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条例》中提出要建立黑土地监测评价制度和监测网络,定期对黑土地质量进行评价。目前我省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县(市)检测能力和水平还不能满足监测需求。因此,下一步我们将加强耕地质量监点建设,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加强监测技术人员技术培训,提升监测部门的监测水平和能力,使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工作走向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适时掌握耕地质量变化情况。
  另外,要加强黑土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条例》中提出:黑土地保护实施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制度和督察制度。因此,我们也将积极组织对黑土地保护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目标责任考核,增强各部门和相关人员黑土地保护责任意识,推进黑土地保护工作深入开展。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