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头衔:股民 |
| 昵称:chana |
| 发帖数:12 |
| 回帖数:0 |
| 可用积分数:90526 |
| 注册日期:2009-04-13 |
| 最后登陆:2010-05-20 |
|
主题:自主品牌第三次变革:产品技术创新能力是根本
[B]自主品牌第三次变革:产品技术创新能力是根本[/B] 就在各项汽车产业刺激政策陆续出台时,有关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何去何从的争论也变得前所未有的激烈。 这场争论从“汽车产业‘四大四小’的布局是否合理”、“自主品牌的发展方向在哪”,发展到“什么样的车才算是自主品牌”、“国家领导人是否应该坐自主品牌汽车”。由于在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定位、政府部门消费引导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多未知数,直接导致了自主品牌们在巨大的机会与压力间徘徊。 借用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的话是,目前的自主品牌需要的是临门一脚,但要从国家政策、消费理念、媒体舆论等多方面、多角度一同踢出这一脚。 问题是,如何才能踢好这一脚? 产业结构:要“四大”还是“四强” 不久前,国家明确表态支持产业重组,提出要形成以一汽、上汽、东风、长安等“四大”集团和北汽、广汽、奇瑞、重汽等“四小”为主体的产业布局。其中,“四大”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并购、重组,“四小”则主要考虑区域性的重组。同时还提出,要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集团。 相对于政府的乐观态度,企业们更要务实一些。即便是一些身陷重组兼并传闻漩涡的企业也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应该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一位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就对记者强调说,企业间要兼并,首先要想的是为什么要重组,兼并或者被兼并能带来什么好处,重组之后的发展方向在哪。 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认为,此次国家对于汽车产业明确“四大四小”格局具有指导意义,但企业间重组还应建立在市场行为上。企业进入要第一阵营,或者说做强做大,根本因素还应该是要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意识。具体来说,在技术上要形成强大的后续再开发能力;产品方面要能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生产制造方面要具有国际一流水平,注重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在品牌上,要拥有真正的自主决策权,并在全球市场上形成强大的品牌覆盖力与影响力。 长安集团是此次“四大四小”战略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甚至有说法称,长安跻身“四大”是主管部门刻意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原来三大集团的压力,让几大之间的竞争更加有活力。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长安汽车这次之所以进入“四大”,是因为长安在自主研发层面的进展得到了国家认可。长安汽车作为成功的军转民企业,200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长安汽车自主创新模式研究”的调研报告,就明确指出长安自主创新的“长安模式”为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探索出了一条可资借鉴的途径。同时长安一直致力于高起点打造国际化自主品牌,走高起点发展道路。 而江淮董事长左延安更是直接地表示,本土企业要做强,重组应该解决的是资源配置和效率最大化的问题,而且一定要先弄清楚谁是老子、谁是儿子的问题。 消费引导:真伪自主品牌的四大条件 在今年的“两会”上,不只一家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负责人呼吁,政府部门要做表率,多坐自主品牌车。而后,又传出消息说,政府采购中要有50%是自主品牌。 尽管并没有太多细则向公众解释,这50%的采购量将如何落实,指的是采购金额上的50%,还是采购数量的50%,但是很多企业已经闻风而动,准备分享这顿政策美餐,其中不乏合资企业。 在资本多元化的今天,衡量自主品牌的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在业内至少已经争吵了两年。 据记者最新了解的消息,有关部门已经基本确定了认定自主品牌的四个条件:第一,必须是在中国本土注册的品牌LOGO;第二,要有可以自由处置的知识产权;第三,此品牌形象必须要在车身的明显位置展现;第四,这个品牌必须要在国际上是唯一的。 若根据这四个条件,合资企业也可以完全通过本土注册等形式,生产自主品牌车型。而这是一些本土公司所不愿接受的。徐留平说得就很直接,“什么叫自主品牌?就是由中国资本所掌握控制、能说了算的品牌,无论国有还是民企,才能定义为我们自主创新的产品。”长丰、江淮等一些企业的负责人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自主创新:第三次变革的考验 不论自主品牌最终的评定标准如何,但产品技术、自主创新能力都将是本土车企们的生存之本。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次变革是在2000年前,特点是“引进合资、市场换技术”,代表企业为上汽、一汽;第二次变革为2001年到2005年,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异军突起,策略是引进技术、联合开发或者全盘的拿来主义;从2006年起,进入第三阶段,以上汽、长安为代表的汽车集团,提出“以我为主,融合全球资源,面向世界市场”,自主的国际化品牌道路逐渐树立。 徐留平认为,要想顺应第三阶段的变革浪潮,企业必须国际化、宽系列、多方向和高品质发展。要有国际化市场、国际化资源和国际化团队;有能够满足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需求的宽系列产品;具备新产品、传统动力新技术、新能源的自主研发的多方向技术能力;拥有高品质生产能力。 显然,这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却是大势所趋。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