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国企改革需要二次革命
|
| 2009-06-09 09:03:24 |
|
| |
 |
|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 昵称:JD |
| 发帖数:2153 |
| 回帖数:7696 |
| 可用积分数:1126364 |
| 注册日期:2008-09-04 |
| 最后登陆:2020-06-02 |
|
主题:国企改革需要二次革命
国企改革需要二次革命 2009年06月09日 08:05东方早报 早报特约评论员 马光远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6月7日在京表示,今年1到4月份,央企的营业收入下降9.2%,利润下降36%。同期地方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收入下降8.4%,实现利润下降58.1%,降幅均超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4月份全国22个地区的工业利润降幅的平均水平。
对于造成国企营业收入和利润双双下降的根本原因,邵宁将之归结为产能过剩问题。邵宁认为,长期以来,中国很多行业的产能是按照出口20%~30%来配备的,但在目前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情况下,有些需求实际已经不存在。但很显然,即使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2008年之前,产能过剩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孪生儿,一面是高速增长,一面却是产能过剩。就此而言,“双降”的确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巨大,但产能过剩本身却是一个亟须解决的老问题。
就中国的经济语境而言,产能过剩的原因非常复杂,有产业结构的问题,有收入分配不合理导致居民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有单纯追求GDP增长而忽视经济质量的问题,亦有融投资体制等深层次的问题。但具体到国企本身,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下“双降”的情况就会发现,所谓的产能过剩,只是一种表象,而深层的原因,只能从国企改革本身找到答案。
自2003年国资委成立以来,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的确度过了五年的幸福时光,无论是营业收入、利润还是管理,都成为历史上表现最好的时期。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带动力、影响力不愧为中流砥柱。就利润而言,从2003年至2006年,央企利润由3006亿元增加到7547亿元,增长151.1%,而2007年利润更突破1万亿元。这些成绩,和国资委加强管理,和企业公司治理的加强,和中国入世后经济的景气都不无关系。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些成绩,导致我们在对国企本身与市场竞争的关系方面认识出现了偏差,对于国企从一些领域退出和产业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和结构升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国资委成立之初,一直表示要将中央企业调整为30到40家,后来又表示2009年要调整到80到100家,然而,距离目标还很远。
一方面是国企不断壮大,另一方面却是民间投资在国企与外资的挤压下日益萎缩。如果再从资源占有、就业和对GDP增长的贡献而论,占有社会资源60%以上的国有单位,每年对GDP增长的贡献不足30%,吸纳的劳动力不到20%。而占有资源不到40%的非国有经济,其创造的GDP增长近70%,吸纳的劳动力更是在80%以上。央企的利润从总的数额看好像增长很快,但实际上央企利润的80%以上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联通、中移动、中电信等不到10家垄断企业,绝大多数国有企业要么经营困难,要么产能过剩,要么因为政策因素每年面临大面积的政策性亏损局面。
就今年1月到4月的经营状况看,在国家4万亿的投资主要由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企业承担的情况下,央企的“双降”更从另一个层面说明在国家大投入的情况下,国企创造利润的能力很低。
因此,笔者认为,要真正改变产能过剩的痼疾,就宏观层面而言,一定要放弃“唯GDP增长”的迷信观点,回归科学发展观,下决心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作为重中之重,让宝贵的资源不再为了单纯的增长而流向过剩的落后的领域;就微观层面而论,必须推动国企改革的二次革命。国企改革多年的历史表明:在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的低效率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这个改革的共识我们一定要坚持,因此,必须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重组,而不是强调任何一个领域都做大做强。
除了必须要国家控股的个别领域之外,中央和地方的国有企业应该选择从绝大多数竞争性领域退出;不是必须由国家控股的垄断行业,必须打破垄断,让民间资本进入;对于一些经营困难的企业,国家应该成立国企改制基金,承担人员安置等改革的成本,关闭这些企业并不再承担政策性亏损。
因此,各级国资委的使命就是以监管者的身份确保国有产权向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经营性的国有产权应该慢慢地只在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行业存在,而从其他的竞争性领域高效、公平地退出,并用变现的钱来安置职工,补交社保欠账,让老百姓有一个踏实的未来。而不要再一味强调做大做强国有企业,以便启动民间资本,优化经济的微观主体。唯有建立真正地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市场主体,才能从根子上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加速完成国企改革未完成的使命,避免国企改革回到最坏的纳什均衡中去。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
| 2009-06-09 16:08:00 |
|
| |
 |
|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 昵称:东东 |
| 发帖数:377 |
| 回帖数:377 |
| 可用积分数:100857 |
| 注册日期:2008-06-20 |
| 最后登陆:2012-03-14 |
|
多谢JD转此好文章,强烈顶此文作者,如果我们国家有多几个象此文作者的人才,何愁大国不雄起
|
| 2009-06-09 22:46:46 |
|
| |
 |
|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 昵称:JD |
| 发帖数:2153 |
| 回帖数:7696 |
| 可用积分数:1126364 |
| 注册日期:2008-09-04 |
| 最后登陆:2020-06-02 |
|
不要高估国企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2009年06月09日 03:43第一财经日报
谭浩俊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通用、克莱斯勒等世界著名企业纷纷申请破产保护,美国政府在购买了这些企业的有效资产后,也成为了这些企业的大股东。于是,有人认为,美国也在走“国有化”之路了。甚至有人提出,为了吸取美国的教训,应当进一步强化国有经济的地位,扩大国有经济的比重和份额。
受此影响,某些行业、某些领域、某些地区出现了“国进民退”的现象,一些已经改制的企业、单位,又通过政府、国有企业反购的方式,重新回归国有,成为国有企业、国有经营单位。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在金融危机中“形象大升”的大型国企,更是迅速加快了扩张和兼并步伐,大肆收购小型国企和非国有企业,并凭借其独特的资源优势、资金优势、政策优势等,全面控制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领域。
笔者以为,这样的做法表明,不仅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被盲目拔高了,其很多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被掩盖了起来。
而实际情况是,虽然国企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确实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这种作用与它对政策、资源、资金等的占有比,仍然不可盲目乐观。因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装点门面”的企业,仍然是资源型企业、垄断企业,那些真正市场化的国企,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比非国有企业更加严重,这一点,从目前国企的经营状况和效益状况也可见一斑。据了解,今年1到4月份,央企的营业收入下降9.2%,利润下降36%。同期地方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收入下降8.4%,利润下降58.1%。这些降幅均超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4月份全国22个地区的工业利润降幅的平均水平。
而这一切,是在通信、石油等垄断企业效益状况较好、利润水平高企的情况下出现的,如果撇开这些企业,那么国企的收入、效益情况会更差。可见,国企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并没有比其他所有制企业显示更强的应对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相反,部分国企机制不灵活、管理不规范、调整能力不强、盈利水平不高等问题,却被许多假象掩盖了。
有专家分析,中国的国企习惯于走行情路、景气路,而不大会逆境发展、逆境前进。这种判断,十分客观,也点中了中国国有企业的软肋。
笔者以为,如果过高估计国企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过高估计国企的抗风险能力,那么,就会对经济决策和应对危机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所以,只有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国企的作用,评估国企的抗风险能力,确立国有企业的定位,才能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谭浩俊,江苏省镇江市国资委)
|
| |
结构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