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石化业绩倒退缘于经济自生乏力
2008-04-09 09:23:33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06
回帖数:21874
可用积分数:9986441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7-04
主题:中石化业绩倒退缘于经济自生乏力

6日晚,中石化向港交所和上交所递交了2007年度业绩报告:全年营收增一成多达到1.2万亿元,然而净利润仅比去年增5%左右,为549亿元。更严重的是,扣除非经常损益后中石化净利润只有496亿,比上一年度501亿,倒退1%,这是中石化近年来首次业绩倒退。

   对于中石化的业绩倒退,众口一词的答案是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的长期倒挂,炼油环节的政策性亏损造成了中石化盈利能力的退化,从而导致营业收入虽然获得了大幅增长,但净利润却大大降低的不对等局面。并且,中石化此前曾获得123亿元的财政补贴,其中就有49亿元计入2007年的补贴收入,这就是说,中石化所谓的49亿净利润其实是包括补贴在内的,如果没有49亿元的财政补贴,中石化的盈利能力其实已经不如从前。

   一个企业,特别是与中石化类似的垄断资源型企业,衡量其盈利能力的标准是多方面的,政策上的支持是一方面,企业自身的经济自生能力是另一方面,因此,所谓的油价倒挂其实只能算得上是中石化业绩倒退的原因之一,而不应该是全部或主要原因,背后真正的缘由是,长期基于垄断地位所形成的盈利依赖症已经使得中石化丧失或部分丧失了经济自生能力,从而就造成油价一倒挂,绩效就下降的局面。

   企业经济自生能力是一个综合性指标,突出表现在一个企业基于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所作出的各种决策和实施的具体管理是否有利于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是否有利于企业绩效的稳定发展。油价倒挂虽然在市场环节造就了炼油环节亏损的必然性,然而,一个最浅显的道理是,炼油的亏损不等于整个企业的亏损,炼油的亏损其实可以通过降低管理成本、加工成本逐步转移到成品油和石油附加产品的销售环节中去,在整个企业内部做到成本分担。

   此外,由于决定国际油价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世界各国的各大石油公司除了进行石油的开采、冶炼、销售等之外,其工作的另一重点就是对原油价格进行战略预测,原油降价时或即将涨价前大量购进,以最大限度地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他们面临的将是被国内同行PK掉的危险,国外石油公司地位的非垄断性造就了他们独具慧眼。

   以中石化为代表的我国石油巨头们的命门也在于此,利润上的高枕无忧、旱涝保收(油价倒挂时有财政补贴、免收暴利税等优惠政策),使得他们对于国际原油价格的战略预测表现出严重的先天不足,即使他们有这个实力和能力,由于社会责任感的缺乏他们往往也不屑于这么做,因为终究会有人为他们的不作为埋单。

   我们常常抱怨石油巨头们在国际油价面前的跟涨不跟跌缘于他们缺乏责任感,这其实并不全面,除此之外,责任感缺失还使得社会公众承担了大量的不必要成本,这些成本的最终受益者也不是中石化之类的国内石油巨头们,而是国际原油开采商,对于石油巨头们而言,正所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