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
昵称:新手来了 |
发帖数:10307 |
回帖数:1341 |
可用积分数:180790 |
注册日期:2008-03-12 |
最后登陆:2010-11-14 |
|
主题:中国建筑不会复制中石油
中国建筑自7月13日刊登招股意向书以来,由于在建筑、房地产行业的地位和良好成长性,辅之以大盘股的稀缺性,获得了市场积极追捧。公司将发行120亿股,拟融资400多亿元,很可能是今年融资额最高的新股。有投资者担忧,中国建筑会不会成为第二个中石油?笔者看法是否定的,下面从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两个角度加以探讨。
中石油发行时(2007年)GDP比上年增长11.9%,整个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也达到了近几年的一个高峰,与之相应,2007年10下旬到11月初,国内A股市场亦处于历史最高位,上证综指在5600点附近,市场平均动态市盈率达到40倍以上。中小投资者在对未来乐观预期以及在2006-2007年股市巨大的财富效应鼓动之下,纷纷入市,终于造就了中石油上市首日48.62元的天价,并从此踏上漫漫熊途。
而现在上证综指在3200点附近,市场平均动态市盈率只24倍左右,分别只有中石油发行上市时的57%和60%。虽然2009年以来上证综指已经上涨了74.85%,但投资者刚经历了2008年从5200点到1600点的残酷洗礼,风险意识有所提高,市场趋于理性。而且,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国内宏观经济尚不稳固,大盘上涨的动能有待进一步加固。因此,当前资本市场的整体环境与2007年10-11月相比有本质区别。
从制度环境看,原有新股发行制度使机构询价流于形式,一级市场频频出现脱离公司价值的“畸形”定价,二级市场疯炒。当前的新股发行制度强化了对询价主体约束,市场化定价机制正在逐步形成。桂林三金、万马电缆作为IPO重启后第一批上市新股,首日涨幅均低于223家中小板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平均水平。这两家公司网下发行数量少,机构投资者参与程度有限,中国建筑这样超级大盘股的发行上市是新发行制度最好的试金石,也是对机构投资者定价能力的一次考验,预计定价将趋于理性。
因此,无论从市场环境还是制度环境看,中国建筑上市不可能重蹈中石油覆辙。
从发行公告看,参与报价的配售对象共565家,价格区间3.96—4.18元/股对应入围配售对象531家,入围比例94%,入围申购量1696亿股,相当于网下初始发行规模的35倍。最终回拨前网下认购倍数有望超过40倍。
新老划断后至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前,A股市场100亿元以上规模大盘股发行网上平均申购户数约100万户,最高为407万户。新发行制度对网上申购设置了上限,网上申购户数大幅增加。作为新股发行重启后首单大盘蓝筹股,中国建筑网上申购户数很可能创历史新高,达到500万-600万户。假定网上发行平均每户申购资金是30万元,则网上申购资金总量约1.5万亿-1.6万亿元(成渝高速为5220亿元),网上中签率1.83%至2.06%,将是成渝高速的7倍,桂林三金的11倍,申购收益率将提高。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