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
昵称:明天涨停 |
发帖数:20129 |
回帖数:1193 |
可用积分数:98351 |
注册日期:2008-03-23 |
最后登陆:2010-12-27 |
|
主题:美国公司行贿中国石油企业?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是中国最大的国家石油公司之一,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公司成立于1982年,注册资本949亿元人民币,总部位于北京,现有员工5.7万人。 2008年,中海油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948亿元,利润总额678亿元,集团总资产4095亿元,净资产2059亿元。全年油气当量达4293万吨油当量。 据中海油官方网站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内部人士15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日关于美国一家公司向包括中海油在内的中国公司行贿的信息,中海油已进行调查核实,截至目前,尚未发现公司内部人员收受该公司及其代理商的商业贿赂。 今年4月8日,美国司法部网站通报了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阀门公司美国控件有限公司为获取合同向外国公司行贿的相关信息,其中涉及一些中国公司,包括中海油。在美国司法部7月31日公布的一份文件中,再次发布了这一信息。
全面调查业务往来 中海油这位内部人士表示,早在4月份得知相关信息后,中海油由党组纪检组牵头,组成五个调查组对中海油全系统自2002年至2009年8年间与该公司及其代理商发生业务往来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核实。 调查显示,2002年至2009年,中海油共有11个单位(项目)与这家美国公司及其代理商发生业务往来,采购的主要产品为调节阀、旁路阀及对应的备品备件。其中美元结算合同总价155.7万美元,人民币结算合同总价为16.9万元人民币,单项最大批次采购金额为38.5万美元,最小批次采购金额为1.6万美元。采办过程从提出采办申请、供应商资质审查、招标文件及发标、评标过程、供应商选定、产品供应、安装及验收等环节符合中海油采办管理制度的规定和程序要求,没有发现在管理程序和管理制度上的违规现象。中海油所有参与该公司产品采办工作的商务合同、工程技术人员及主管领导等全部做出了书面承诺,保证没有违反廉洁从业相关规定。截至目前,尚未发现公司内部人员收受这家美国公司及其代理商的商业贿赂。
索贿传闻并无证据 这位人士说,中海油还与美国控件有限公司进行了多次沟通,共同展开调查核实。该公司母公司中国总裁于今年6月22日正式向中海油复信称,相关款项是“通过对个人银行账户汇款的形式汇到了美国控件有限公司员工或其亲属、朋友的账户上”,“并无证据证明这些钱真正到了中海油员工的手中,或者说中海油一方有人有意索贿”。该母公司外部律师已就此情况告知美国司法部。 中海油内部人士说,中海油在员工职业操守和公司规范上有着严格的规定,对任何违法和违反职业操守的行为都将按照法律及公司纪律严厉惩处。
中石油正进行调查 据记者了解,该行贿事件中涉及的另一家中国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目前正在对此事进行详细调查。
□新华时评 惩治“洋贿赂” 更需扎牢“篱笆墙” “力拓案”涉案人员刚刚被批准逮捕,又闻美国自曝不干胶巨头艾利丹尼森在华行贿事件。跨国公司接二连三在中国窃取商业秘密,暴露我国一些企业信息安全状况堪忧。要切实维护我国商业信息安全,既要依法惩治“洋贿赂”,更需扎紧“篱笆墙”,不给觊觎我国企业商业秘密的不法外商可乘之机。 毋庸置疑,内外勾结类罪案中,核心问题出在内部。在惩治“洋贿赂”的同时,更需严惩“内贼”。但是,无论是前几年的美国朗讯在华行贿案还是近期的不干胶巨头艾利丹尼森行贿案,都是跨国公司所在国家先行调查,并处以巨额罚金。而作为行贿行为发生地、商业利益被侵害方,有关方面却反应迟钝。此次力拓案件中由于重要商业秘密泄露,我国钢铁企业损失巨大,力拓公司4名员工被依法逮捕,但究竟是谁泄露了国内钢铁企业的关键数据,却至今没有消息。 “洋贿赂”现象严重,除了涉案人员私欲膨胀铤而走险,也与我国经济安全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对相关人员的监督制约难以落到实处有关。 与一些发达国家不同,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反商业贿赂法律,更没有反“洋贿赂”的专门法,仅在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刑法中设置了相关条款。法律规定不严密给司法和执法留下了空隙,成为一些地方打击商业贿赂不力的借口。 □姜琳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