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国银行业四大挑战
2008-04-14 10:03:05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昵称:明天涨停
发帖数:20129
回帖数:1193
可用积分数:98351
注册日期:2008-03-23
最后登陆:2010-12-27
主题:中国银行业四大挑战

据《香港明报》报道,近期中国股市大幅调整,银行股受到严重冲击,突显了市场对银行业于当前宏观经济条件下经营状况的担忧。这些不少的担忧中,部分可能有盲目的成分,例如在中国银行业直接受到次贷危机影响的程度十分轻微的情况下,依然夸大次贷的影响;但是,确实有一些从制度、经济金融结构层面关注的隐忧,值得我们去作一些较为深入的分析。
  无疑,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成绩是有目共睹,但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也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客观上对银行业进行业务的转型提出了全面的挑战。

  一、赚息差经营模式面临挑战中国正进入一个融资结构快速调整和直接融资规模快速扩张的时期。资本市场发展不太完善、直接融资比例较低的时期,银行充当资金需求和供给的主要融资桥梁,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可以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从国际经验来看,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和直接融资扩张时,往往也就是银行业转型压力较大的时期,例如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银行业不良资产比例明显上升,银行经营失败的案例明显增多,其间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反思。

  目前,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短期融资券等直接融资的市场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较大。2007年中国银行贷款为3.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左右,资本市场直接融资6000 多亿元。过去企业债的发展带有较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需要经过一层又一层的审批,2007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于这一问题部署了重要的改革举措,方向应当是根据市场化的要求降低企业债的审批门槛,提高审批效率。

  资本市场高效的融资效率和较高的估值吸引了大量企业再融资。大量的创投也开始涌现,即将推出的创业板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平台,OTC市场也在跃跃欲试,不同的企业都能找到合适的融资渠道。因此,预计今年直接融资规模不会逊于往年,包括股票和债券等多种的直接融资渠道,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与银行间接融资分庭抗礼。

  在当前的环境下,传统的商业银行对于原来不太熟悉的中小企业的风险定价缺乏经验。依赖于单一的贷款抵押担保等评估体系,需要向基于偿还能力和现金流等的多元化风险评估体系转变。与此形成对照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商业银行盲目“堆大户”,把大量信贷堆积到少数客户中,其间的集中度风险是不容低估的。

  二、经济周期带来压力测试银行业的经营业绩和效益波动,与宏观经济周期波动有较大关联,经济扩张时一般贷款投放较多。中国经济已经连续5年超过两位数的增长,与此同时,信贷投放速度也快速增长,2005、06、07年中国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7%、14.7%、16.4%,如果2008年还是按照3.6万亿元的数字估算,到年末预期也将有近16%的增长,那么连续4年中国50%的贷款都是新发放的,再加上2004年数字的话,将有60%的贷款是在这一轮经济扩张时期发放。

  而这一轮银行信贷投放是没有经过完整经济周期检验的。从银行业过往的经营状况看,在经济上行的周期中,一部分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管理问题,被充裕的信贷资金所掩盖,要到经济回落才容易浮现出来,如果发放贷款的时候正赶上经济扩张期,将意味着这一轮银行贷款的投放是没有经过完整经济周期的检验。

  当然,从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状况看,也没有必要对银行业未来几年的盈利过于悲观。在经济扩张时期,银行业的拨备更充足,风险评级也应更加严格。上市的股份制银行中,除深圳发展银行稍低之外,其他银行的呆坏帐拨备率都接近甚至超过100%。这个指标不算太低。

  另外,随着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银行贷款利率的谈判能力可以提高,净息差可能上升,盈利有可能提高。同时,当前中国企业大概有1000万户,而目前五大银行的公司贷款户不超过10万,还有很大的选择空间。

  三、利率、汇率市场化考验2004年10月和2005年7月,对调控宏观经济最为重要的两个市场化杠杆——利率和汇率进行了市场化改革,揭开了对商业银行独立的风险定价能力进行考验的大幕,原来习惯于简单照搬政府机关确定的利率和汇率的商业银行,开始要学习独立进行风险的定价,目前看,这个方面的进展十分有限。

  如果简单进行评估,可以说,当前中国的银行业对利率、汇率的风险定价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意味着原来所有汇率、利率的定价权由政府行使,现在定价权交给了银行自己,资金的成本综合考虑了占用的资本金、风险因素、竞争因素等——关键是看银行有没有定价能力,有没有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从目前的经营状况评估,可以说从平均水平上内地银行到目前为止还缺乏这种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的培育还处于起步阶段。

  对于银行的自身经营来说,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带来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银行进行风险管理和对冲的工具和外汇市场提供的创新渠道非常有限。银行替国家承担了部分外汇风险,近期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汇兑损失考验银行风险定价。另一方面,银行存款短期化、贷款长期化,“借短用长”形成存贷款期限错配(MaturityMismatch),存在潜在金融风险。

  四、操作风险管理仍处起步阶段在当前息差收入较高、业务扩张空间较大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正在迎来新一轮分支机构扩张的浪潮,如何有效管理不断扩张的分支机构,成为客观上的一个新挑战。这种扩张既包括国内分支机构,也包括海外并购和海外设立分置机构等。由于实行异地扩张战略,银行开设的网点、建立的分支机构愈来愈多,但对于如何有效管理和风险控制却显得进展有限。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