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 昵称:算股神 |
| 发帖数:45382 |
| 回帖数:32109 |
| 可用积分数:6236234 |
| 注册日期:2008-06-23 |
| 最后登陆:2022-05-19 |
|
主题:工行10亿合肥建后台中心
工行10亿合肥建后台中心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等一行日前参观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考察该行合肥后台中心项目。据介绍,工行合肥后台中心在合肥滨湖新区占地面积约200亩,建设内容包括电子银行中心、信用卡电话中心、国际业务单证中心、业务运行处理中心、制卡中心等,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亿元,并计划兴建培训学校和职工居住区,首批项目预计今年底前开工建设。
据了解,工行合肥后台中心项目所在的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在合肥滨湖新区占地面积约2.1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500万平方米,冀建成为国际化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国家级外包服务产业园区、安徽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示范区。截至当前止,除工行外,已经入驻的金融机构有中国建设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总行级后台服务中心,招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接洽当中。(文汇报)
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再添劲旅
昨天中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金龙在市政务中心会见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行长杨凯生一行,并就工商银行总行在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新建后台中心项目的有关事宜进行了洽谈。工行安徽省分行行长朱文信,工行办公室主任高志新、国际业务部总经理胡浩、机构业务部总经理席德应等陪同会见。市领导张晓麟、顾斌等会见时在座。
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位于滨湖新区徽州大道与云谷路交口。目前,已有中国建设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总行级后台服务中心入驻,还有一些金融机构也在洽谈中。
中国工商银行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2008年末,总资产97576.54亿元,总市值居全球上市银行之首。目前,已在境外1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1家营业性机构,分支机构134家,与122个国家和地区的1358家境外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境外网络颇具规模。
会见中,孙金龙对工行一直以来支持合肥建设与发展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合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目前,合肥的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继续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位居前列,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金融运行活跃。
孙金龙指出,近年来,合肥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化、产业化带动城市化。今年,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拉动下,支柱产业增势强劲。其中,汽车产量全年有望突破38万辆,冰箱、空调、彩电和洗衣机产量目前居全国第一,累计生产1861.5万台套,同比增长69.2%。同时,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各项交易活动十分活跃。特别是,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合肥京东方六代线、熔安动力等一批体量大、牵动性强的工业项目相继开工,高铁、机场、港口等一批现代交通项目正在加紧推进。
孙金龙表示,多年来,工行对合肥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是合肥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之一。工行素来就有敢为人先、筚路蓝缕、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参与、支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领头雁”和“开路者”的作用。工行在滨湖新区建设后台中心,必将引领更多的金融机构关注合肥、选择合肥,为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市委市政府一定竭诚做好服务,全力支持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运营。
杨凯生代表工行感谢合肥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高度评价了合肥建设与发展取得的成就。他说,“我曾看过很多地方的新区和开发区,感觉还是滨湖新区建设的推进速度快,短短时间,发展得这么好,聚集这样的人气,而且在拆迁安置中,能保持这么稳定,真的是不容易!”他表示,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工行的义务和职责所在。通过考察,对合肥、对安徽的快速发展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特别是实地考察滨湖新区之后,更是感到合肥建设与发展的思路非常正确,显示出了大手笔大气派。我们对在肥发展充满了信心,将加快推进后台中心项目建设,进一步为合肥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合肥晚报)
1999年9月:工行数据大集中(9991工程)正式立项
20世纪90年代,中国银行业经历过第一次大联机、省市联网,实现跨行通兑之后,信息化已经势不可当。
1998年,工商银行数据大集中项目启动,进入论证设计阶段。1999年9月,该项目正式立项,代号9991工程。经过4年努力,工行将数据中心从48 个集中到两个,数据大集中项目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2006年,工行数据中心由两个集中为一个,这标志着历时8年的工行数据大集中胜利完成,工行IT架构达到了国际水平。程静,IBM杰出工程师、大中华区金融服务事业部总架构师,她和她的团队代表IBM公司协助工商银行计划、实施了其数据大集中项目。她回忆工商银行的数据大集中项目说,当时他们主要克服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业务应用必须支持集中、集约化管理的运营模式;二是系统的可扩展性以及它可以支持的信息量的问题,因为当时工商银行已经支持4亿多个账户、1亿多个客户;三是集中之后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及灾难备份的问题。
在工商银行实现数据大集中的同时,其他大型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信机构也开展了数据大集中的工程,比如说,中国银行数据中心由20个集中为5个,中国建设银行数据中心由100个集中为2个,中国农业银行数据中心由36个集中为1个,交通银行数据中心由80个集中为1个。
所谓数据大集中,就是把几十个省级数据中心的业务和数据最后集中到国家级的单一数据中心,所有业务在后台都由这个数据中心统一支持。也就是说,在中国,无论用户在哪里,以哪种方式在账户中发生交易行为,所有的计算和处理工作都通过网络由全国性的数据中心来处理。这种架构实现了数据的集中、应用的集中和IT基础架构的集中,使得总行能够完全真实、实时地掌握每一个账户的每一个交易行为,变多级法人为单一法人跨区域经营,整个银行业务支持、风险控制、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业务创新的能力得到了重大提升,中国银行的IT技术真正实现与国际水平的接轨。银行业数据大集中的成功,可以说让中国银行IT基础设施实现了“一步到位”,极大地提高了中国银行业信息化的层次,极大地增强了国内金融界走信息化之路的信心和决心,更为银行IT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其他金融行业的IT建设树立了成功的典范。以数据大集中为标志的新一轮银行信息化建设目前已初见成效,各商业银行纷纷把原来分布在一、二级分行的业务和管理数据逐级上收,最终集中在一个或多个总行中心,以实现全行业务经营和管理的集约化,适应管理扁平化改革。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