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联重科: 握指成拳
2009-09-20 11:52:46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haorenla
发帖数:5383
回帖数:548
可用积分数:100060
注册日期:2008-07-04
最后登陆:2010-11-18
主题:中联重科: 握指成拳


自2002年以来,中联重科陆续收购了中标实业的环卫机械、浦沅集团的汽车起重机、英国保路捷公司、湖南机床厂、陕西新黄工、华泰重工等一系列行业资产。最近的榜单上,则是绝对的大手笔——2008年9月,中联重科支付1.62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7.27亿元),间接取得混凝土制造商意大利CIFA60%股权,由此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总体实力跃居全球第一。

正是并购式成长,让中联重科在十七年间,由一家研究院创办的小公司,“聚变”为了年产值达246亿的行业巨头。

多品牌困扰短板和常温乳品的落后,造成了光明的找到什么,不过,并购后的烦恼,在2006年前后,也随之到来。

并购后,中联重科揽进了比自己更为资深的老品牌。

相较于17年历史的中联,浦沅集团已经历时半个多世纪,而中标公司也有着忠实的老客户群。在中联重科总裁助理万钧看来,这种“多品牌”组合,在2003年前后存在,有其合理性。那时候的中联重科产值和浦沅基本相当,三个子品牌对外的名声和影响力也难分伯仲。

但之后,随着中联重科的飞速发展,其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都开始愈发强势。

不过这种强势,并没有给浦沅、中标等带来“爱屋及乌”的效应。相反,品牌的不统一,还造成了公众的认知混乱,难以形成不同品牌间真正的联系。

这也基于目标客户群的考虑,如万钧所言,“工程机械类的产品,虽然细分市场还是有所区别,但总体来讲,我们服务的客服总体行为特征、价值取向是比较一致的。”所以,从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来看,无论是强势品牌还是后起之秀,统一的品牌策略是最普遍的选择,只有极少数品牌维持了联合品牌的策略,这和一贯多品牌战略的快销行业等截然不同。

换言之,在目标客户较一致的情况下,中联重科“1+1>2”的协同效应不仅没有发挥出来,反而还造成了资源浪费。

“可能同样的市场推广,本来只要一次,但现在却要做三次。”中联重科品牌管理部部长刘小平对这种资源浪费感触颇深。

当然,这些都是相对被动的因素,中联重科日益激进的国际化开拓则要求它主动变革。

“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是总部在长沙的跨国企业。所以我们需要对品牌做更精细化的管理和培育。这个时候,我们在国内依靠老品牌的口碑,不做品牌统一可能还可以维持,但出口后,继续这种分散品牌方式,则不能重拳出击。”万钧说。

于是,2007年,把旗下中联、浦沅、中标统一到“中联”品牌下,成了中联重科的首选。

2007年7月,中联重科“握指成拳”的第一步,是先解决所有“面子”上的问题。包括统一的中英文名称、品牌、LOGO的设计、分公司更名、商标申请和回购等,事无巨细。

组织架构上的变化也随之而来,之前品牌管理业务是分散在各个公司和职能部门,包括市场部、办公室、单独的营销公司等,而现在中联重科在集团层面成立了独立的品牌管理部,对统一的“中联”品牌进行管理和推广,包括企业品牌推广、产品品牌推广、新闻媒体传播、专业展览等。

不过,这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风险同样存在。

单一品牌的抗风险能力较弱,产品的关联影响程度也相应增大。一旦品牌下某一产品或市场出现重大危机或影响严重的问题,必将对其品牌下的其他产品产生关联影响。这也意味着,对风险的防范,要求健全的企业品质管理及危机预防系统。其次,则是子品牌老顾客的转移成本。浦沅、中标品牌使用时间长,客户忠诚度和归属感的价值,不能瞬时抹灭。

所以,刘小平他们选择的“第一步,还是要把浦沅、中标等老品牌先保护起来,但在加强中联品牌时,我们始终贯穿的是企业品牌形象”。于是短时间内,“中联”更像一个冠名存在,譬如“中联—中标”,但在至2010年的规划中,过渡期后,“浦沅”和“中标”品牌将彻底淡出市场。

整拳出击的效果很明显。

2008年,中联重科的营业收入为135亿(上市公司披露收入;全集团产值246亿元),同比增长51%。2003年收购的中标,与单独使用中标品牌时相比,2008年的收入和利润分别增加了4.5倍和5.4倍。

“这种变化,当然不能说完全是品牌整合产生的效应,在采购、技术研发等上的协同亦非常重要。但品牌的作用,毫无疑问是非常巨大的。”万钧说。

譬如浦沅,收购后没有经过重组,工厂、架构、研发几乎没有变动,但2008年收入是2004年收购时的7.5倍,利润则达到了96.9倍。

不过,和国内的“减法”不同的时候,国际市场上的中联重科,却依然保持了“加法”姿态。这源于如CIFA等品牌,在国外已经有相当久远的历史和较高的知名度,但现在的冠名权是中联的,譬如中联——CIFA。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