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汽车巨无霸考验新长安“消化功能”
2009-11-16 07:52:06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昵称:明天涨停
发帖数:20129
回帖数:1193
可用积分数:98351
注册日期:2008-03-23
最后登陆:2010-12-27
主题:汽车巨无霸考验新长安“消化功能”

 11月10日上午10时,中国汽车界又诞生了一个巨无霸:长安汽车集团

  与中航汽车重组为新长安。这是上南重组两年之后的又一起将改变中国汽车格局的重组。

  在长安与中航有重组消息流传时,笔者就曾写下“微车市场山雨欲来”的文章,因为仅从数字上说长安的微车再加上昌河、哈飞的微车,无论从总销量还是市场份额,新长安的微车已经足以与五菱微车分庭抗礼了。

但现在真的重组了,让新长安的领导们费神的还只有微车:在轿车领域而言,哈飞和昌河都差长安甚远,长安标志统领旗下轿车产品理也顺气也顺;东安动力则无需考虑,它是中航汽车中盈利能力最强的。今年1.6L车型热销,自主品牌的整车厂排队到东安要发动机,关系不好你都拿不到。整合后长安系的发动机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实力都上升了一大块。

  长安与中航汽车的重组细想起来还真有点“欣喜也微车、烦恼也微车”的味儿。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曾声称:“2009年长安将继续把以微为本的战略落到实处。”在他的计划中,到2012年,长安汽车总量达到200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15%左右,其中微车达到100万辆。重组中航汽车中,微车的划入无疑对实现这个目标有巨大的帮助。但问题是昌河、哈飞都曾是微车市场上的老大,即便是现在也没有完全倒架。如果继续保留这两个品牌,如何避免彼此之间的内耗以形成合力与五菱拼杀?如果舍弃这两个品牌,它们遗留下来的渠道怎么安置?它们售出产品的售后怎么办?它们原有的部件供应链怎么办?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一个:哈飞、昌河这两个品牌的市场价值还有多大。

  单从表面上看,铃木无疑是在这场重组中只赚不赔的了:它可以抛开不太强壮的昌河铃木,又获得了一次挑选“夫婿”的资格;单从数字上看新长安也该欣喜,长安加上中航汽车,前十个月152.76万辆的销量已经仅次于上汽和一汽,超越东风位居第三了。不过这还只是数字上的简单叠加,所以,已经变身巨无霸的新长安要花一段时间来消化这次吃下来的东西,同样的情况上汽用了两年时间还没有完全消化,长安有多少时间呢?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