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重组长安汽车集团意义重大
|
| 2009-11-16 12:11:17 |
|
| |
 |
|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 昵称:haorenla |
| 发帖数:5383 |
| 回帖数:548 |
| 可用积分数:100060 |
| 注册日期:2008-07-04 |
| 最后登陆:2010-11-18 |
|
主题:重组长安汽车集团意义重大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上周在人民大会堂签署协议,重组长安汽车集团,成为迄今为止央企之间规模最大的汽车产业战略重组。
根据重组方案,中航工业将其旗下的昌河汽车、哈飞汽车、东安动力、昌河铃木、东安三菱5家企业的股权,划拨兵装集团旗下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兵装集团将旗下中国长安汽车集团23%的股权划拨中航工业。两集团重组成立新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兵装集团持股77%,中航工业持股23%。
中国新增 “汽车巨人”
重组后的长安汽车集团拥有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华南六大生产基地,并在马来西亚、越南、伊朗、乌克兰等国家建有海外基地,整车生产能力达到220万辆。成为中国汽车业举足轻重的“汽车巨人”。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前10个月,长安汽车和中航汽车汽车销量达到152.76万辆,超过排名第三的东风汽车公司。新组建的长安汽车集团今年汽车销量将超过180万辆。
长安汽车重组中航汽车项目,是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的第三起重大并购活动。2007年12月,上汽重组南汽。2009年5月,广汽重组长丰汽车,成为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实施后第一个跨区域并购案例。
与前两次汽车重组案相比,长安汽车重组具有两个明显特点:前两次重组虽然也是跨区域重组,但两个重组的参与方都是地方国有企业。长安汽车重组中航汽车,则是发生在两家国有中央直属企业之间。
另外,此次重组的规模要比前两次大得多。上汽重组南汽,涉及资产规模20多亿人民币,广汽重组长丰20多亿元的规模。而长安汽车重组中航汽车,涉及的资产高达70多亿人民币。 当年南汽年产销不足10万辆,长丰也只有几万辆。而中航汽车的昌河、哈飞和昌河铃木三家整车厂,今年的产销规模将超过40万辆。
中国汽车 大而不强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长安汽车重组中航汽车,是近年来国内汽车行业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一起并购案。这一重组对中国汽车产业调整和重组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推动作用。
面对肆虐的国际金融海啸,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扩大汽车消费的积极政策,使中国汽车市场摆脱了低迷,迎来又一个快速增长期。今年中国新车销量有望达到1300万辆,成为世界第一。但是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还不高,大而不强。整车企业超过130家,过于分散,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汽车集团。
为了改变国内汽车产业过于分散的局面,做大做强汽车产业,国务院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汽车产业兼并重组要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4-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在国家政策推动、市场主导和企业自愿的基础上,中国汽车企业之间的整合和重组势在必行。中国需要培育自己的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汽车“巨无霸”。
长安汽车重组中航汽车,是《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后国内汽车产业的第二起兼并重组,是贯彻落实《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加快结构调整、提升国际竞争力,由世界汽车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重组成功 几率很大
汽车企业之间的并购,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长安汽车重组中航汽车,成功的几率很大。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一是长安、哈飞、昌河同属央企,都是军工企业背景,在企业文化上有许多共同之处,比较容易整合。
二是三家企业都是生产微型车起家,长安、松花江和昌河三个微型车品牌,在中国老百姓中深入人心。重组后,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大做强微型车产业。
三是从外方合作伙伴来看,三方的许多车型和技术都来自日本铃木,从车型引进、技术引进、技术开发上,重组后可以进行优化组合。
四是重组后,可以进行集中统一采购,提高了议价权。对于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很有帮助。
当前中国汽车企业都在积极寻求做强做大的途径。兵装集团、中航工业战略重组长安汽车集团,对长安汽车集团实现“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的目标,具有战略性的影响。 为把长安汽车集团培育成中国的汽车“巨无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
| 2009-11-16 12:12:29 |
|
| |
 |
|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 昵称:haorenla |
| 发帖数:5383 |
| 回帖数:548 |
| 可用积分数:100060 |
| 注册日期:2008-07-04 |
| 最后登陆:2010-11-18 |
|
虽说眼下各地雨雪纷纷带来寒意阵阵,但中国十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产业矩阵中的“新长安”这几天却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好一派生机盎然的风光!——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将旗下的昌河汽车,哈飞汽车、东安动力、昌河铃木、东安三菱的股权划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从而通过央企重组催生出“新长安”——这次重组也是国内迄今最大规模的汽车产业重组,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
记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中有这么几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新长安”的诞生恰似这开篇词的意境!
罗贯中先生更开宗明义地说了——“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汽车产业的大势也是如此!
首先从全球汽车产业结构的高度看,近130年来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恰恰也是不断兼并重组的历史,从人类首次跨入机动车时代、用汽车替代马车的戴姆勒与本茨先生俩位的“重组”开始,直至今天中国“兵装”与“中航”的汽车板块重组,无一不体现出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天下大势;当然从辩证的角度讲,全球的汽车产业兼并重组是败多胜少,深陷于屡败屡战的定势怪圈,比如说戴姆勒与克莱斯勒、通用与菲亚特、宝马与罗孚、福特与沃尔沃、塔塔与路虎;而且国内的汽车产业重组也是步履维艰、进退维谷,例如上汽与南汽,上汽双龙,一汽与天汽等等……
这些汽车产业的“联姻”如此艰难、这其中既有外因也有内因,除了“跨国婚姻”的地域环境差异,还有最重要的企业文化差异,基于文化上的难以融合,才是导致国内外汽车厂家兼并重组进退维谷的内因所在!当然还有N多的外因或差距,像平台、技术,开发理念、人力资源等等,缺少交融性与互补性是这种“联姻”不尽如人意的根源,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看看双龙的员工如何让上汽人难堪、瞧瞧沃尔沃的工程师们如何抵触吉利人,这些“拉郎配”的结果是世人有目共睹的。
不过站在国内汽车产业的角度看“新长安”组合,尽管不是什么“天仙配”、甚至也有“貌合神离”的可能性——毕竟是来自兵工系汽车板块的不同企业、其融合尚需时日,但是从国有资产、从央企的大战略高度讲,“新长安”的两家央企旗下企业的“婚配”也称得上是“身逢其时”、殊路同归罢了。中国长安集团总裁徐留平先生注意到了这个融合的契合点,他说了16字方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实现梦想,亲如一家。”在国际上1+1>2的车企重组只有日产—雷诺做到了,新长安眼下还谈不上1+1=2!毕竟新长安既称不上“大”、更谈不上“强”。当然徐留平总裁眼中的“新长安”不仅仅是兵装77%的绝对控股权,中航23%的“掺”股权这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一张“巨无霸”的清单——9大整车基地,21个整车厂,27家直属企业,年产能220万,待2013年发力后至2020年产能将达500万辆!目前最迫切的除了还没有“亲如一家”的无形心理门槛外,最核心的是在中央有关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大框架下实现既定的汽车产业兼并重组,推动“新长安”的合理流转,价值最大化!正所谓“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至于说到“新长安”的出现会不会给中国汽车市场带来格局的变化,我想至少当下还不会有如此震撼力度!首先我完全不赞成现在政府职能部门对汽车产业N大N小的思维定势,类似的N大N小汽车产业布局二十年来压根就没有真正按规划实现过!眼下100多家大大小小整车厂跟中国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开发商一样,没见哪家轰然倒下或真正互补共赢,这都是“梦想”而已——中国汽车市场的多样性,在多元化的区域经济结构中都有自身生存的“合理性”——“存在即合理”,因此,“新长安”的出现不会从根本上颠覆现有的汽车产业大格局,至多是在自主品牌细分市场的微车超细分领域运作上有一定的变量而已。
比如今年1月至10月全国销售微车160万辆,同比增长77%,是汽车市场增速最快的超细分布场,长安的产销量为46万辆,外加哈飞和昌河的30万辆左右,尚无法与第一阵营的上汽通用五菱相抗衡,只是在西南或东北地域有一定的局部区域市场优势而已,这种局部优势能否放大增量,那就要看“新长安”能否在新兴的农村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了。目前“新长安”的轿车和微车的短板就在于技术,它的所谓微车里的高端车“长安之星[综述 图片 论坛]”,其发动机技术比一汽吉林的佳宝的技术平台落后十年!光有低端的哈飞和昌河显然与上汽通用五菱的“百万大军”难以抗衡!既无技术优势又无销量的绝对优势潜力,这些都是重组催生的“新长安”需要面对的新挑战!
|
| |
结构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