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铜版纸双反重演 上市公司年内暂无虞
|
2009-12-04 17:30:36 |
|
|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stock2008 |
发帖数:26742 |
回帖数:4299 |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
注册日期:2008-04-13 |
最后登陆:2020-05-10 |
|
主题:铜版纸双反重演 上市公司年内暂无虞
在美国“双反”制裁压力下,铜版纸出口量同比飙升的风光在明年恐难继续。记者日前从上市公司方面了解到,涉及铜版纸出口的公司主要有太阳纸业和晨鸣纸业,但出口量均较小,美国“双反”制裁难以对公司造成直接冲击。但有业内人士指出,一旦反倾销案最终成立,相关公司明年将面临压力,由于铜版纸连续两年供大于求,加之大量新增产能明年投产,出口锐减势必殃及国内市场。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11月6日初步裁定,对从中国和印尼进口的铜版纸征收“双反”关税,即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12月将会初步裁决反补贴税率,明年3月前初步裁决反倾销税率。这是继2007年对进口中国铜版纸进行双反后,美国生产商再次提出相似的指控。消息一出,使得原本已稳步复苏的铜版纸市场,未来行情顿时充满不确定性。
随着房地产和汽车销售回暖,5月以来铜版纸多次提价,目前处于缓慢上行通道。与此同时,得益于原料价格回落及海外市场成功开拓,今年1-8月,我国铜版纸出口量同比大幅增长。其中出口至美国13.17万吨,同比增长50.29%,占总出口量的14.96%。由于双反事件结果尚不明朗,经销商对短期走势存在分歧,多数对后市交易较为谨慎。
晨鸣纸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公司以内销为主,此次双反事件对公司基本没有影响,目前铜版纸业务产销正常,开工率百分百。”从三季报等数据来看,受益于行业景气度提升,晨鸣纸业三季度净利润环比翻番、毛利率大幅提升,5月份之后纸价明显提升,铜版纸价格涨幅居前。第一创业分析师秦燕指出:“国内最大的铜版纸出口企业是金东纸业,上市公司的铜版纸出口量都不大,预计对这些公司的直接影响较小。”
太阳纸业前三季度铜版纸出口量约3万吨,全部出口至美国。长城证券分析师寻春珍指出:“太阳纸业出口量较小,这一事件不会造成直接的较大的冲击。太阳纸业今后两年发展重点在文化纸和上游林浆业务,况且公司铜板纸机为机外涂布,若明年铜版纸不尽人意,还可转产文化纸。”据悉,目前太阳纸业造纸生产线全部满产满销,铜版纸每月产销量3.3万吨。
“双反制裁虽暂时不会对上市公司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对我国铜版纸行业影响至关重要,”寻春珍强调,今年国内铜版纸新增产能很少,目前铜版纸产销两旺的供需格局应不会改变,而明年海南金海浆、日本王子、华泰股份等陆续有较大规模的生产项目在建或投产。记者注意到,晨鸣纸业于年中披露年产80万吨高档低定量铜版纸项目的建设规划,公司上述人士告诉记者:“该铜版纸生产线将继续运作,新增产能是根据下游需求规划的项目,现在高档低定量铜版纸的市场需求情况较好。”
数据显示,我国铜版纸行业产能过剩,2008年生产量460万吨,消费量401万吨。2000—2008年国内生产量年均增长率19.58%,消费量年均增长率8.55%。大量新产能在2010年即将投产,总产能将达到700万吨,大大超过消费需求。秦燕表示:“过剩产能依赖海外市场消化,所以铜版纸的出口关系到行业发展。如果出口美国铜版纸全部回流,可能造成国内市场压力,从而对上市公司造成一定冲击。”
业内普遍认为,美国“双反”给铜版纸公司带来的风险,还包括可能引起其他国家的连锁反应,效仿美国采取贸易保护政策。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
2009-12-04 17:30:51 |
|
|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stock2008 |
发帖数:26742 |
回帖数:4299 |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
注册日期:2008-04-13 |
最后登陆:2020-05-10 |
|
遭遇双反 铜版纸回流内销加剧产能过剩
中美贸易战并未因为奥巴马的访华预期而降温。
近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初步裁定,对从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进口的铜版纸征收双反关税(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根据相关规定,双反关税税率将在12月17日初步裁决,在2010年3月2日之前决定具体税率。
多数造纸行业研究员认为,短期内双反对于A股造纸类上市公司影响有限,国内造纸类上市公司所生产的铜版纸以内销为主,双反可能导致原本出口的铜版纸回流国内,对国内市场造成压力。
需要警惕的是,如果欧盟等经济体效仿美国,这种回流压力会增大。另外,2011年国内铜版纸产能会集中释放,届时总产能将突破700万吨,相比现在增长近一倍,产能增幅远远高于需求增幅,严重的产能过剩必须依靠出口消化,在‘双反背景下,铜版纸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中原证券造纸行业研究员朱嘉表示。
不对等的铜版纸双反
这已经不是铜版纸第一次遭遇来自美国的双反制裁。2007年,美国商务部上调了从中国、印尼和韩国进口的铜版纸的临时关税,但同年10月份被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取消。
据外电报道,此次双反的策动者为美国3家造纸公司和美国联合钢铁工人协会,后者代表着这3家造纸公司6000名小时工。
这一次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双反制裁带有明显的贸易保护色彩。上海某券商一位造纸行业研究员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解释,和2007年不同,此次仅仅针对来自中国和印尼出口的铜版纸,而没有包含韩国。根据2009年前三季度美国铜版纸进口数据,中国对美国铜版纸出口量占美国市场总需求5%,占美国进口总量12%,而韩国对美国铜版纸出口量占美国进口总量16%。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铜版纸101.5万吨,同比大增42.96%,超过了2008年97万吨的全年出口总量。
这和前述3家美国造纸公司所提供的申诉书数据基本一致。申诉书称,2009年前6个月,美国铜版纸的进口量达185422吨,较去年同期增长近40%;同期美国国内生产商的发货量下滑了约38%。申诉方声称,中国以低息贷款、纳税补贴和资金赠予的方式不公平地向本国造纸企业提供补贴。
中原证券造纸行业研究员朱嘉则认为,美国造纸公司所声称的3种补贴方式都站不住脚。国内铜版纸出口没有享受出口退税等补贴,而2005年以来中国对美国铜版纸出口量连年扩大是此次双反的主要原因:2005年以来,中国铜版纸产能逐步放大,内销市场已经饱和,出口量不可避免的连年扩大。同时,2008年北美铜版纸生产企业关闭了很多,造成铜版纸的需求缺口,导致2009年中国铜版纸出口量的大幅增长。
APP成为冤大头
国泰君安造纸行业研究员王峰介绍,今年1至7月中国出口的76.2万吨铜版纸中,通过南京口岸出口的量为64.3万吨,达84.4%;而从17家国内造纸行业上市公司2009年三季度报中可以看出,这17家公司铜版纸出口量很小。由此可以判断主要是金东纸业的出口。
金东纸业是全球著名公司金光集团下属的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简称APP)在中国的合资公司。APP为世界纸业前十强,是亚洲最大的造纸公司,在华投资总额超过770亿元人民币,而金东纸业则是其旗下制造铜版纸的中流砥柱,其产品主要面向欧美出口。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此次美国表面上对来自中国、印尼的出口铜版纸实施‘双反制裁,实际上主要是针对APP。前述上海造纸行业研究员认为。
APP公司铜版纸销售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观点:APP出口美国铜版纸主要在中国和印尼生产,比例约为10比1,仅仅2007年全年就达到35.5万吨,出口总量占美国需求总量的15%。韩国是美国另一个铜版纸主要供应国,但在2008年出口数量下降了29.8万吨,这些份额绝大多数被APP抢占。
这是此次美国铜版纸双反没有包含韩国的主要原因。该上海研究员认为。
回流加剧产能过剩
短期内对国内造纸类上市公司影响有限。朱嘉认为,但最危险的还在于欧盟等经济体有可能效仿美国,这样一来金东纸业回流的出口量就会增大,超过国内市场需求总量。同时,2011年,国内新增铜版纸产能会集中释放,届时总产能将比现在增加一倍,产能的增幅远远高于需求的增幅,严重的产能过剩必须依靠出口消化,铜版纸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朱嘉所指的铜版纸新增产能主要是:金东纸业位于海南省的金海一期60万吨、二期80万吨;王子纸业位于南通的40万吨、华泰股份45万吨和晨鸣纸业80万吨。其中华泰股份通过增发募集资金所建的45万吨铜版纸项目已经在2009年第三季度签订了设备购买合同,预计2010年年底就完全投产。
剔除2009年上半年国内铜版纸冰点,近几年国内铜版纸需求增量保持在40万吨左右。以目前400万吨总产能测算,年均需求增长率约为10%。但即便是需求增长上升到20%,在2011年新增300多万吨产能的背景下,产能增量也远远高于需求增速。朱嘉认为,产能过剩在双反背景下将显得更加突出。
(双反)目前对我们没什么影响,我们每年铜版纸占所有纸制品不到20%,基本上以内销为主。80万吨的项目目前还处于筹建阶段,预计2011年初试车投产。晨鸣纸业证券部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造纸行业处于回升阶段,2009年第四季度预计比第三季度好一些,但因为受到2009年前两个季度影响,全年肯定不如2008年。
晨鸣纸业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4.61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单季3.1亿元,而2008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则高达12.07亿元,当年第三季度利润为3.4亿元。
除晨鸣纸业外,太阳纸业、华泰股份等造纸上市公司也都表示双反目前尚未造成影响。
通过对17家(剔除ST公司)主要造纸上市公司2009年前三季度业绩的分析,第三季度业绩仍在持续好转,只不过由于第二季度基数的上升,环比改善的幅度有所下降,符合大部分行业在复苏进程中的表现。前述上海研究员认为,如果新增项目按照预期释放,铜版纸产能过剩就不可避免,各公司的新增产能项目有可能会调整。
|
|
结构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