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精华): 汽车板块消息荟萃
|
2009-09-01 12:36:59 |
|
|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长安幸福 |
发帖数:836 |
回帖数:718 |
可用积分数:74494 |
注册日期:2009-02-22 |
最后登陆:2019-08-21 |
|
购置税调整传闻困扰经销商 近期调整实无理由 时间:2009年09月01日 来源:新华网 据北京参考报道,在网上搜索"近期购置税调整"几个字,至少能搜索到105万条相关信息,尽管有关部门澄清购置税下调没有根据的新闻置于头条,但广大消费者还是更愿意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某网站民调显示,近9成消费者认为购置税近期有下调的可能。风传的购置税传闻使经销商如坐针毡,尽管市场近期变化尚不明显,但经销商已经开始担心起来。
经销商的担心
近日有媒体报道,排量在1.8升至2.0升的中级车购置税将有可能进一步下调。另有媒体报道,1.0升及其以下车型的购置税有望进一步下调甚至取消。
报道近期购置税调整的新闻里都不乏援引权威部门的相关人士透露,无疑增加了这类传闻的可信度,使处于购车主体的消费者更加琢磨不透。
今年年初对购置税的调整,使中国车市抵挡住了危机的侵袭,继续高歌猛进销量一路飘红,媒体对此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并以极高的热情进行报道本也无可厚非,但近期由市场反馈信息来看,经销商已经感觉到受此类信息影响,部分消费者开始持币待购,经销商开始担心未来的车市将会受此影响。
上海大众申银店销售经理李建伟认为,关于购置税近期下调的报道已经开始对车市有所影响。虽然现在来看尚不明显,但是我们担心会引发消费者新一轮的持币待购,即使只有小部分消费者持币待购,舆论的扩散对车市的影响也是不可预计的。现在就已经有人在问我是不是要等等在买车。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奇瑞中瑞辰店的副总经理卢伟,他表示,近期消费者或多或少会受购置税传闻的影响,但究竟有多少消费者受此影响我们目前还不得而知,近期我们打算做做一次市场调查,看看消费者对此的看法,和受影响的人群比例。
两位经销商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在某知名汽车论坛上,有网友发帖表示要等待1.8升至2.0升购置税调整之后再购车,跟帖的网友多数选择等待。
近期购置税调整实无理由
年初国家在调整购置税时,考虑到今年特殊的经济环境可能给中国汽车市场带来损失,在节能减排和扩大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思路上,对1.6升及其以下排量车型的购置税进行了调整。
业内人士苏晖认为,合理的购置税减半政策增强了消费者的信心,中国车市的销量一跃成为世界首位,国内市场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这样的成绩是国家用税收的代价换来的,既然最初的目地已经达到,近期国家没有理由再增大力度进行调整。现在应当把注意力放在今年的12月31日,购置税的截止日期到来之后,国家将进行怎样的变化才是值得关注的
对以1.8升至2.0升购置税调整,将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整体思路;而对于1.0升排量的车型的调整,对于汽车结构变化将带来不利的影响,之前1.6升及其以下车型购置税调整时,曾有言论表示对于1.6升及以下排量的车型的热销,将不利于汽车技术的发展,对此1.0升购置税的调整或许也将成为不了了之的伪命题。(桑大伟)
|
2009-09-01 12:37:24 |
|
|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长安幸福 |
发帖数:836 |
回帖数:718 |
可用积分数:74494 |
注册日期:2009-02-22 |
最后登陆:2019-08-21 |
|
车市繁荣背后 车企超常规扩产危机隐现 时间:2009年09月01日 来源:北京商报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字显示,在刚刚过去的7月,重点汽车企业的销售不仅没有衰退的迹象,反而由小排量车带动的结构性增长转向了全面市场增长。几乎所有的汽车企业都发出了“下半年车市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感慨。同时,企业的利润也正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产能扩张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仅仅半年前,大部分的汽车企业还在为制定今年的产销目标所困。但在上半年汽车产业复苏迹象明显的趋势下,汽车厂商已开始为未来的产能谋划宏伟蓝图。
然而,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日前提出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警示,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对于多个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既有盲目投资问题,也有结构性原因。
扩产已成趋势
在中国汽车市场繁荣的前景下,汽车企业仍在争取产能的扩张,扩产显然成了大势所趋。
日前,数家主流汽车厂商曝出了壮观的扩能计划。长安汽车日前宣布了两个月内的第四次扩能计划,四次扩产总投资117亿元。奥迪也传来消息,计划今年9月在中国开设新工厂,计划投资10亿元人民币,预计产能达10万辆;上海大众也传来消息,其南京工厂新增产能20万辆,建成后上海大众的产能将突破100万辆……
汽车厂商重新大手笔的扩产,主要归功于国内汽车市场的迅速复苏。受国家经济回暖、政策效应和市场刚性需求的拉动,7月,汽车产销一改往年淡季的走势,走出一轮强劲的淡季不淡的行情,1-7月,汽车产销双超700万辆,乘用车仍旧是增长主要动力。
“在汽车产销旺盛的诱惑下,一些汽车厂商对产能的需求也在变化,新的方向是储备产能,只是如何消化掉这部分产能还没有哪家企业提出好的计划。”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说。
|
2009-09-01 18:42:25 |
|
|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长安幸福 |
发帖数:836 |
回帖数:718 |
可用积分数:74494 |
注册日期:2009-02-22 |
最后登陆:2019-08-21 |
|
汽车行业:发行金融债券有利促进销量增长 作者:[国信证券] 日期:2009.09.01 17:21 据新华网报道,央行和银监会日前联合制定并发布相关公告,允许符合条件的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汽车金融公司主要为汽车购买者及销售商提供金融服务。截至09年7月底,中国共有汽车金融公司10家,资产总额为378亿元。从国际经验来看,汽车金融已成为汽车产业链中利润收益率最大的一环,国外汽车企业的汽车金融公司的利润收益贡献率平均占到其母公司利润的30%至5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汽车金融公司起步较晚,资金来源贫乏,盈利能力较低。经销商从汽车金融公司获得的借款支持较小,不利于拓展规模,经营风险较大;国内消费者使用贷款购车比例不足20%,杠杆率低,不利于汽车销量的大幅增长。另外,整车公司目前主要依靠销售新车和部件获得收益,汽车金融作为跨国汽车集团主要的盈利手段之一,对国内整车企业盈利贡献较小。 中银国际分析师王玉笙认为,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有利于壮大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和经营规模,将间接支持经销商经营和扩大国内汽车消费需求,对汽车销量的增长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另外,汽车金融公司业务的壮大也将最终增加汽车公司的盈利能力。上海汽车、长安汽车、一汽集团、东风集团等中长期将从中获益。
|
2009-09-02 21:46:55 |
|
|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长安幸福 |
发帖数:836 |
回帖数:718 |
可用积分数:74494 |
注册日期:2009-02-22 |
最后登陆:2019-08-21 |
|
上半年增收不增利 实现全年预期指日可待 时间:2009年09月02日 来源:中金在线 随着汽车行业整车企业上市公司2009年度中报的相继披露,汽车板块的盈利状况也开始显现出来。透过各企业的财务报告可以发现,多数汽车企业上半年出现净利润下滑的状况。不过分析人士指出,由于自二季度开始,汽车业盈利降幅进一步收窄,根据今年汽车市场和各车企上半年的盈利状况,下半年汽车企业有望实现“收入、利润双丰收;。
普遍“增收不增利;
在乘用车领域,积极推进“大乘用车;战略的江淮汽车上半年销售汽车610万辆,同比增长17.69%;实现营业收入93.2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91.51亿元上涨1.8%;但是由于公司新产品尚未产生规模效益,上半年仅实现净利润1.15亿元,同比下降5167万元,降幅约31%,呈现典型的“增收不增利;现象。
以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为主的一汽夏利(图库 论坛),在相关政策拉动下产销呈增长之势,上半年累计生产轿车103,953辆,产量同比增长9.05%,销售轿车111,361辆,销量同比增长11.34%。但因为企业产品新老交替步伐缓慢,市场竞争力趋弱,一汽夏利在收入同比上升7.2%的情况下,净利润同比下滑49.2%至5163万元。
受累双龙及证券投资收益大幅减少,汽车行业龙头股上海汽车上半年营业总收入615.85亿元,同比增长6.8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46亿元,同比下降26.43%。
对此,国泰君安资深汽车产业分析师张欣表示:“和往年相比,在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引导下,企业销售结构下移,盈利能力偏低的1.6L及以下车型在今年的车市中虽然表现优异,但也让整车企业尝到了销量大增、利润下降的滋味,上半年整车企业亏损面达16.9%。;
而在经济危机及出口受创等因素的影响下,商用车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明显弱于乘用车,部分商用车上市公司甚至呈现营业收入与利润率双双下滑的局面。
重卡行业的不景气使得中国重汽上半年营收、利润双降。公司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9.45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1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5.57%和52.17%。
客车企业更为惨淡,在国内市场下降33.63%和海外市场受阻的情况下,客车企业的业绩直线下滑。中通客车、安凯客车和亚星客车3家企业从盈利转为亏损,客车龙头企业金龙汽车和宇通客车的净利润降幅也在50%以上。
下半年有望全面复苏
虽然上半年车企盈利状况整体不乐观,但在二季度业绩强劲反弹的情况下,汽车行业盈利下跌的幅度已进一步收窄。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2009年1~6月汽车工业19家重点企业 (集团)经济指标快报显示,工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和利税总额由前5个月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利润总额降幅比前5个月进一步收窄,同比仅下降1.38%。中汽协秘书长董扬表示,由于7月汽车产销完成情况较好,预计19家重点企业集团1~7月的利润有可能实现正增长。
|
2009-09-04 12:55:41 |
|
|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长安幸福 |
发帖数:836 |
回帖数:718 |
可用积分数:74494 |
注册日期:2009-02-22 |
最后登陆:2019-08-21 |
|
上下游联姻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临近“爆发”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发布时间: 2009年09月04日 06:57 作者: 宦璐 随着“低碳时代”来临,中国新能源汽车必将扮演重要角色。眼下虽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还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整合已经在加速进行。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整合已经在加速进行。在上游,国内最大的锂电池原材料供应商杉杉股份与澳洲矿业巨头联合开采钴矿资源,目前正在国内进行中试,而在下游,杉杉股份正在与奇瑞等汽车厂商洽谈合作。与此同时,中国电动车的领军企业比亚迪也“变身”为铁电池的供应商,向大众汽车等下游车企提供铁电池产品。 上下游整合加速度 “我们正与奇瑞等自主品牌以及国内一家大型国有上市汽车公司洽谈,已经有合作意向。同澳洲矿业巨头的合作,目前已经到中试阶段。”8月28日,杉杉控股董事会主席郑永刚对透露。 今年以来,杉杉在新能源产业布局上再加大投资,力争打通锂电池新能源产业链,而与下游车企的合作,则更令杉杉看到无限商机。郑永刚说,手机、笔记本电脑对锂电池的需求已经很大,如果锂动力电池取代石油的研究获得进一步突破,前景将更是无限宽广。“作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市场有多大,锂动力电池就可能有多大。”为了分享汽车用动力电池这块大蛋糕,郑永刚透露正在与国内的汽车企业进行谈判,协议成立锂动力电池合资企业,至于更多细节,郑永刚表示还不方便透露。 按照产业链,动力电池可分为电池成品制造和电池材料、部件制造两类企业,电池材料又可分为电极(正极/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质。产业链的上游则为矿产资源,下游则是汽车厂商。中投顾问汽车行业分析师李胜茂表示,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来看,因有色金属资源具有极强的地域性,上游原材料企业将会非常集中;对核心技术的掌控,使中游电池厂商将成为行业发展最大的受益者;而整车厂商几乎很难在这场行业盛宴中分享到什么。但汽车业内人士称,“现在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结合,将在降低成本、扩大市场方面产生不容小觑的力量。” 同样,8月20日在广东惠州宣告落成的比亚迪电动车电池生产基地,也进一步宣告了比亚迪电动车产业链的整合提速。比亚迪销售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建钧向本报记者证实,“比亚迪与大众签署了关于电池的合作及采购协议。”但他也表示,单靠比亚迪一家是很难把电动车的市场、产业链等做完,比亚迪也希望可以和别的汽车企业合作,一起把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做大。 联合研发 突破瓶颈 “未来电动汽车必将成为低碳产业发展中的主角。”持该观点的国务院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杨建龙这样对记者表示。“传统汽车的发展以及国内汽车市场的繁荣,也带来了替代能源的问题。”在杨建龙看来,市场将是电动汽车最有力的推动者,市场解决规模经济问题之后,就有了整个良性循环的建设。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仅仅实现了产业化过程中的一小步,要进一步实现产业化进程,仍需要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在中信证券研究员李春波看来,国内缺乏家庭、小区、道路充电设施,纯电动汽车推广仍需要3至5年时间。相应的,锂电池的实际需求规模爆发也将在3至5年以后。 他指出,尽管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双重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还面临许多挑战,企业在技术、产业链、资金等方面都需更有力的支持。
|
2009-09-04 16:51:28 |
|
|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fmj |
发帖数:76 |
回帖数:105 |
可用积分数:93461 |
注册日期:2008-11-16 |
最后登陆:2013-01-10 |
|
辛苦了
|
2009-09-05 22:34:23 |
|
|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长安幸福 |
发帖数:836 |
回帖数:718 |
可用积分数:74494 |
注册日期:2009-02-22 |
最后登陆:2019-08-21 |
|
今年我国汽车产销有望达到1200万辆 时间:2009年09月05日 来源:人民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业协调司司长陈斌5日指出,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效果显著,今年前8月国产汽车产销将超过800万辆,全年有望达到1200万辆,创历史新纪录。
陈斌在“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说,国务院率先审议通过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对我国汽车产业“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收到了显著效果。
首先,车购税减半征收推动了小排量汽车发展,汽车产品结构得到很大改善。乘用车中1.6L以下车型所占比例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其次,汽车下乡政策对于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汽车产业长远发展意义深远。三是今年以来,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四是国家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对当前正处于发展关键时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给了极大的支持和推动。五是提出了推动行业组织结构调整的新思路,对于培育大型企业集团、推进自主创新,发展自主品牌具有重大意义。
陈斌指出,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能源供应、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将日趋严峻,节能减排要求不断加大。汽车产业必须重视可持续发展、重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重视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单纯扩大产能的发展模式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候了。
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已连续举办5届,被誉为“中国汽车产业达沃斯”。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金融危机与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从9月4日到6日,来自国内外的600余位政府部门、企业高层、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共同探讨中国汽车产业如何尽快走出金融危机,尽快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 (记者 张毅、张泽伟)
|
2009-09-05 22:35:03 |
|
|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长安幸福 |
发帖数:836 |
回帖数:718 |
可用积分数:74494 |
注册日期:2009-02-22 |
最后登陆:2019-08-21 |
|
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警惕汽车产业产能过剩 时间:2009年09月05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天津9月5日电(记者 张毅、张泽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业协调司司长陈斌5日指出,今后几年我国汽车市场可能面临增长趋缓,新增产能或将放空。如不及时调控将出现产能过剩局面。
陈斌在“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发言时说, 今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迅速回升,政策惠及的部分车型甚至出现了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汽车产能利率将接近80%,处于正常值区间。受市场需求的拉动,一些企业纷纷增加投资、扩大产能,汽车产业出现了产能急剧扩大的苗头。
他指出,应该看到,我国汽车市场的长期稳定增长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随着政策效应的递减和社会环境压力的加大,今后几年可能面临市场增长趋缓的局面。根据国家发改委汽车产能调查,今年的产能利用率比较合理,2010年、2013年汽车行业规划产能将大大高于汽车市场需求。如不及时加以调控和引导,未来几年汽车行业产能利用率将出现下滑态势,产能利用率可能低于70%,出现产能过剩局面。
陈斌指出,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汽车行业虽没有作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提出,但潜在的苗头还是有的。应该说,汽车作为对国家经济建设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产业,在当前“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政策环境下,要正确处理好保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关系,把结构调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汽车行业应该谨慎把握资金投向,更多地投在产品结构调整和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上,投在促进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上,把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防止盲目扩大传统汽车的产能,造成全行业的产能过剩。
|
|
结构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