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精华): 汽车板块消息荟萃
2010-07-28 15:36:53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53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长安幸福
发帖数:836
回帖数:718
可用积分数:74494
注册日期:2009-02-22
最后登陆:2019-08-21
汽车行业:淡化触底预期 迎接估值修复

  在目前时点上对汽车股的投资应淡化行业基本面触底反弹的预期,因为:

  狭义乘用车行业库存上升和产量缩减的主要阶段应已过去,产量继续缩减的幅度有限,月、季度产量在3季度触及低点可能性大,但已为市场所预期。从投资介入角度,等待基本面继续触底的意义已不大。

  更重要的是,在行业触及季度低点后,后续的景气反弹幅度将相当有限,产能和新车型的供应充足将使行业维持在供需弱均衡和激烈(价格)竞争状态。

  下半年的汽车股投资中,应继续强调估值的安全性:

  行业供需弱均衡和激烈竞争状态持续,实际价格下行幅度及其对盈利的影响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至少行业内处于竞争弱势地位的公司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盈利下调的风险较大。

  宏观经济进入转型期为汽车消费和行业盈利能力带来变数,汽车销量基数抬高使中期内的增速中枢下移,行业整体的合理估值中枢已下移,估值偏高个股面临估值回归的风险较大。

  在估值安全性基础上,下半年有望继续演绎结构性的估值修复行情:

  预计2010、2011年狭义乘用车销量增速分别25%、13%,虽然增速较09年高峰明显回落,且全行业的盈利能力下半年会低于上半年,但增长幅度将足以支撑处于竞争优势(310368,基金吧)地位的整车和零部件公司在下半年维持高盈利能力,并可于2011年获得业绩增长。行业的盈利下调也将具有明显结构性特点。

  无论是与下降后的国内汽车销量增速还是国际汽车股估值比较,低估值的盈利能力稳定类公司已具有较好的估值安全边际。

  估值修复行情的选股思路:

  短期业绩确定性高:包括主要欧美系合资整车厂及相关配套零部件商,大中客车及轻客、轻卡行业公司。

  中期盈利能力稳定性高:选择细分市场份额高及份额趋于上升的公司,对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抵抗能力更强的公司。

  行业投资评级及重点推荐公司。

  汽车行业的估值修复行情有望继续演绎,但基本面和估值面还不支撑全面、持续性的上涨,我们维持汽车行业“中性”投资评级。

  循估值修复的选股思路,我们重点推荐华域汽车 (600741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宇通客车 (600066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江铃汽车 (000550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福耀玻璃 (600660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一汽富维 (600742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上海汽车 (600104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中信建投)
2010-07-28 16:49:36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54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长安幸福
发帖数:836
回帖数:718
可用积分数:74494
注册日期:2009-02-22
最后登陆:2019-08-21
长安反对上汽冷淡 铃木中国再合资搁浅

2010年07月28日01:1321世纪经济报道

在中国市场,已不入流的铃木汽车再度寻求合作伙伴,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7月26日,上海大众方面向记者否认了将与铃木汽车合作,成立“上海大众铃木”合资公司的传闻。“上海大众并没有与铃木汽车成立合资公司的意愿。”上海大众公共关系部媒体关系主管胡同珍肯定地告诉记者。

铃木中国公关部工作人员面对记者求证,也用“完全没有”四个字回绝了记者的进一步询问。而就在两天前,铃木中国回应媒体的询问时,还表示铃木确实与大众、上汽就合资事宜接触过,但项目谈判并无进展。

7月1日,铃木中国董事长兼总经理樽本浩司还主动向媒体表态:“铃木汽车正在与多家公司接洽,计划在中国成立一家新的合资公司。”7月23日长安汽车集团高层也曾向媒体透露,铃木汽车正在与大众和上汽接洽,预计不久就会宣布在原有合资公司上海大众的基础上,成立“上海大众铃木”三方合资公司。

此消息发布9小时之后,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铃木)市场推进总监汤青就向媒体澄清,铃木再无建合资公司计划。铃木态度的180度转弯,与长安汽车集团的激烈反应关系密切。

长安汽车集团方面用“很愤慨”三个字向记者表达他们对铃木“背叛”的不满。“如果铃木一定要寻找第二家合作伙伴,长安汽车集团方面将终止对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的资源整合。”

长安不同意

长安长期“不作为”,令急于扩张的铃木在华战略规划上陷入被动。7月1日,樽本浩司代表铃木中国首次就组建新合资公司的传闻公开表态,“长安汽车有自主权去和福特、PSA合作,我相信长安汽车高层也能理解我们的做法。”

此时长安汽车集团正将全部精力用于PSA合资签约一事,“后院”铃木的突然“背叛”令长安措手不及。

长安汽车集团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在长安与PSA签约、与福特加深合作的当口,铃木的这种行为属于‘内讧’,长安不会同意铃木在华寻找第二家合作伙伴。如果铃木不做出不在中国再寻合作伙伴的承诺,我们将终止对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的资源整合,拖住它!”

根据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一家外资汽车公司至多在中国只能有两家合资公司。去年11月,长安汽车集团整合新中航汽车业务,使铃木汽车看到了再寻一个新伙伴的希望。只要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合并,铃木就可以空出一个合资名额完成此愿。

而长安方面也确曾在年初表示,要将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的资源整合项目作为今年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长安的想法是,两家公司除在销售渠道和零部件配套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外,最终有可能整合为一个合资公司。不过,铃木急于扩张的态度使同样处于扩张中的长安中止了这种想法。

在业内人士看来,急于在扩张中冲量的长安,不会让昌河铃木、长安铃木近40万辆的年销售数字分流“他人”。但是近日对福特、PSA过度热情的长安却没有理解铃木被冷落的“心酸”。

已进入中国市场、与长安汽车合作17年的铃木,去年在华总销量仅为25万辆,与其全球230.8万辆的业绩相比,所占份额不足1/9,而此时中国已跃升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市场。提升销量,提高铃木中国的市场地位,对已上任一年有余的樽本浩司来说迫不及待。

但是在长安不断扩张的合作“版图”中,铃木的话语权正变得越来越小,在这种状况下,铃木如果不寻找第二个合作伙伴,在股权关系中处于劣势的它将极有可能于大长安体系中重蹈马自达“被发展”的命运。

上海方面不热情

长安反对,上海大众对与铃木合作也并不热情。

早在今年3月,铃木(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在上海国际汽车城成立时,就有媒体猜测,铃木汽车可能在上海建厂,并有望与上汽合作投产新车,首款车型为SUV超级维特拉。

当时铃木中国也对外宣称,已经在上海汽车城内购置了土地,计划自建房屋,将上海分公司作为铃木在中国开展业务的主要基地。对此传言上汽方面予以了否认。上海大众方面也对记者表示,他们并无意愿与铃木合作,不过如果是大众中国与上汽方面的考虑,那便另当别论。

由于产品类型过于单一,铃木似乎缺少再次合作的“本钱”。铃木历来在与大企业合作中,保持较强的独立性。去年12月,铃木与大众的合作是通过换股的方式实现。大众出资17亿欧元购买铃木19.9%的股份,铃木出资1000亿日元(约合7.7亿欧元)购买大众约2.5%的股份。

“而对于已经拥有通用雪佛兰乐驰小型车系列产品的上汽而言,手中车型资源并不丰厚的铃木能为其带来多少利润也值得商榷。”汽车独立分析师钟师这样判断。 ‘

目前昌河铃木旗下拥有浪迪、北斗星、利亚纳三款车型,另一款车型Splash将在今年投产。长安铃木旗下拥有新奥拓、雨燕、羚羊、天语四款车型。如此算来,铃木手中的现有车型仅剩中级轿车凯泽西和两款SUV车型超级维特拉和吉姆尼。而这些车型无论对大众还是对上汽而言都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

铃木的品牌命门

那么如果铃木找到新的合作伙伴,是否就能在产品销量上交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呢?答案并不明确。在钟师看来,铃木的问题并不是因为缺少一个合作伙伴,而是其品牌溢价能力不足,而这一现状多少与历史有关。

从1993年上市到2008年停产,长安铃木奥拓十五年累计销售50余万辆,被业内称为中国微型轿车的开山鼻祖。然而“成也奥拓、败也奥拓”,从2000年至2005年,长安铃木没有引入一款新产品,随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国人对轿车级别品位的改变,以及自主品牌微车的不断涌现,使得铃木轿车难现当年奥拓风采。

尽管铃木随后拿来了造型不俗的雨燕和天语,但经历了短暂的销售热度后,由于后期推广力度不足,两款车型很快陷入销售平淡期。被铃木寄予厚望的新奥拓也没能实现月销量5000台的市场目标,始终在3000台的数字上徘徊。

而铃木方面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今年7月,铃木旗下首款中级轿车凯泽西在中国上市,并在销量达到1万台后考虑国产。樽本浩司对媒体表示,作为小型车专家,铃木在中国投放这样一款中级轿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品牌含金量。

然而就在凯泽西宣布中国上市的前一天,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对该车宣布“召回令”,这为铃木中国的求解之路再次蒙上了阴影。
2010-07-28 17:05:56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55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长安幸福
发帖数:836
回帖数:718
可用积分数:74494
注册日期:2009-02-22
最后登陆:2019-08-21
沪上报新能源车补贴方案 产业链哪段有油水
www.eastmoney.com2010年07月28日 07:39新快报

  经过长期酝酿后,上海正拟加快新能源汽车商业化步伐。新能源汽车补贴实施方案本周将上报国家主管部门,如顺利三季度末至四季度初有望获批,并正式执行。

  记者从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进办公室了解到,上海已最终确定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与深圳、长春高补贴不同,上海新增了新能源车的售后服务保障、汽车及电池租赁业务财政补贴的相关标准。业内普遍预期,上海地方版补贴额度可能介于深圳和长春之间,即最高补贴额在4万元至6万元间。为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上海年内计划建设400个充电站,将设在小区、公共交通集中处,且主要依托国家电网现有布点资源。

  上海市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将分为两方面,第一,相关企业融资购置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所发生的贷款利息,将得到最高不超过三年的贴息支持。第二,要求相关企业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做出相应承诺,并对未完成者给予适当惩罚。

  投资参考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哪一段最有“油水”

  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最大的产业之一,是关联性最大也最有前景的行业。整个产业链可以分为三大段,分别是整车企业、动力系统企业、上游原材料企业。产业链中利润率最高的是隔膜、正极材料、电池,而整车的利润是最低的。

  ●电池是产业链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投资价值的一环。电池性能基本决定了整车的驾驶性能,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环节。未来发展方向将是以锂离子电池为主,辅以铅酸/碳电池,而镍氢电池由于低性价比必将成为一个过渡产品而逐步淘汰。投资方面,建议选择生产技术壁垒与资质要求高的锂电关键材料厂商,如正极材料、电解质、隔膜等,重点公司有杉杉股份、当升科技、江苏国泰、多氟多、佛塑股份。

  ●锂电池上游。无论锂电池最终采用何种技术路线(正极材料的解决方案有磷酸铁锂、钴酸锂、锰酸锂等;电解液中六氟磷酸锂是最理想的材料),都会对碳酸锂带来巨大需求。拥有丰富碳酸锂资源的公司为西藏矿业。

  ●充电设备。虽然目前建站尚无利可图,但大型央企已纷纷开始充电站“圈地运动”,充电设备商将受益。具有先发优势,为国内最大的直流操作电源制造商是奥特迅。

  ●整车行业。值得关注的上市公司有:上海汽车、长安汽车、福田汽车和东安动力。

  ●动力系统企业(电机及电控系统)也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长期发展。重点上市公司有宁波韵升、大洋电机和卧龙电气。

2010-09-08 23:34:00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56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长安幸福
发帖数:836
回帖数:718
可用积分数:74494
注册日期:2009-02-22
最后登陆:2019-08-21
多部委连推组合拳 新能源汽车规划望两月内出炉
  国家多部委再次出台"组合拳"政策,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落地实施保驾护航。高耗能车比例大,新增汽车耗尽新增汽油。
  9月4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表示,中国高耗油车型比例过大,节能环保产品比例相对较小,令"十一五"规划新增的炼油能力几乎被新增汽车耗尽。
  而为了推动小排量节能车的发展,令节能车补贴项目顺利兑现,日前,三部委发文,要求各地进一步做好补贴兑付工作。
  更值得汽车制造商期待的是,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科技部部长万钢透露,我国电动汽车已经从科研向产业化过渡,并争取在未来五年内实现产业化,而相关的新能源汽车规划有望在两个月内出炉。种种迹象表明,新能源车产业化已如箭在弦。
  广东每年或减5万吨油气
  8月份,在整体市场并不活跃的观望与期待中,中汽研的120.42万辆的全国汽车产量数据再次令行业振奋!中汽研调查认为,2009年我国整车产能达1359万辆,到2015年底规划产能3124万辆。有行业人士据此预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则对快速发展的汽车行业表示担忧,其称,目前每年新增汽车消耗的成品油相当于新建一个2000万吨级炼油厂,"十一五"规划新增的1亿吨左右炼油能力,几乎被新增汽车耗尽。
  在广东,汽车尾气排放污染也是近年来越来越突出的污染问题。据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电力能源处介绍,随着机动车保有量以及加油站、油库的数量迅速增长,由此带来的油气污染呈现加剧的态势。截至2009年底,全省机动车保有量已达660.24万辆,预计2010年底将达到730万辆。
  "汽油挥发性较强,每年排入大气的油气(挥发性有机物V O Cs)达6万多吨,这不仅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在强烈的光照下,V O Cs会转化成臭氧污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广东省电力能源处人士称,为保证亚运会期间环保空气质量,目前广东省政府及环保、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正在加大油气回收治理工作的力度,督促珠三角地区的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加快油气排放治理改造的进度,确保在9月30日前全部完成,以后,广东每年可以减少排入大气的油气近5万吨,每年可节约5亿元。
  新能源汽车规划望两月内出炉
  实际上,今年以来,新能源产业化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在新能源汽车众多规划细则未出台之前,几乎所有主流企业都已开始了或多或少的新能源车型研发,更有一些技术成熟车型已开始推向市场。到目前新能源汽车企业已达60多家,新能源汽车产品已经达到240多个。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电动汽车,被普遍认为是未来汽车能源动力系统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日前表示,民间资本踊跃,明年有望形成15万辆电动汽车的配套能力。然而对于中国一窝蜂地投入新能源产业,也有人提出质疑:"纯电动车在电池技术、充电、更换等配套措施上还不成熟,中国电动汽车要走的路还很长远。"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跟踪研究的科尔尼咨询公司领导者孙健有所担心。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也表示,在很多规 划 细 节未出台前,大规模投入新能源产业会造成巨大资源浪费。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顾问张书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国家部委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有详细规划,工信部正在征求各方意见做最后修订,两个月内新能源汽车规划有望出炉。
  此外,在推进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出台的同时,国家还着力抓好节能车推广项目。针对节能补贴推广实施两个月来厂家与经销商环节出现的各种猫腻,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做好节能汽车推广补贴兑付工作,并对补贴细则做了规定。
  数字
  2005年至2008年,中国实施了第一阶段乘用车油耗限值标准,乘用车百公里平均油耗从2002年9.11升下降到2008年8.13升,但单车平均油耗仍远高于工业发达国家的水平。
  截至2009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6200万辆,广东全省机动车保有量已达660.24万辆,预计2010年底将达到730万辆。目前,广东省有加油站5590多座,油库200多座,油罐车约3000辆,2009年广东省汽油年消耗量已达940万吨,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汽油消耗量约为740万吨。 (南方都市报)
2010-12-27 21:34:45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57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长安幸福
发帖数:836
回帖数:718
可用积分数:74494
注册日期:2009-02-22
最后登陆:2019-08-21
汽车股有望迎来反弹行情
日前,北京公布将以摇号方式分配车辆指标,平均每月2万个,早晚高峰时段禁止外地车进入五环内。政策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我们认为北京限购政策对行业影响较小,二三四线市场需求是贡献行业需求增速的主力。
  北京缓解交通拥堵措施对行业的影响较小
  目前北京的汽车保有量大约为478万辆,千人保有量为217辆;全国汽车保有量大约为8500万辆,千人保有量为65辆/千人,北京的保有量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交通配套与汽车需求的不匹配必然要求一定的措施去缓解其中的矛盾,因此北京出台限购政策符合我们预期,但是我们强调此政策对整个行业的影响较小。
  (1)北京2011年的新车销售应该高于24万辆
  我们对政策的理解是,北京2011年全年将以摇号方式分配新车指标24万辆。那么报废车辆的更新应该不包括在内,那么我们按照每年北京的新车销量中5%左右的比例属于报废更新车辆,那么按照今年北京报废更新车辆有3万左右。同时,根据国外汽车用车的频率与上海限购的历史经验,我们汽车作为居民的出行工具,不一定仅仅满足于上下班,北京限制牌照发放有可能会使居民采取外地牌照的方式释放需求。
  (2)国内汽车市场的增长主力是二、三、四线市场
  北京市场乘用车的消费比例占全国在6.5%左右,占总体的比例不高。而国内增长较快的主要是海南、安徽、广东、河南等地,增速分别达到49.8%、40%、37.2%、34.4%。目前国内车辆保有量的不平衡和需求的逐级释放,我们认为汽车销量增长主力来自于二、三、四线市场,一线市场对行业的贡献在于稳定的内生性更新需求。
  中高端乘用车库存较低,景气将持续到明年二季度
  根据对终端市场的调研,我们了解到目前市场需求旺盛,畅销车型基本处于订车状态,订车周期延续到明年1季度,即明年1季度的销售情况仍然会很好。同时,我们对市场各级别的车型进行库存情况对比,中高端乘用车的新增库存系数大概只有0.1的水平,因此,在考虑行业的回补库存,中高端的景气将延续到明年的二季度。
  估值处于低位,维持行业“买入”评级
  我们此前在2011年行业策略中,对政策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估后,判断行业销量的合理增速在10%左右;而行业的主要新增产能要在年底才开始释放,因此判断2011年行业在保持较高的产能利用率的情况下利润增幅将达到20%。目前行业的估值在10倍左右,已经处于历史低位的水平,而且对比其他行业也具有稳定增长与估值优势,因此,我们认为稳定利润增幅将推动行业估值水平提升,我们维持行业“买入”评级。
  看好未来市场集中度提高以及充分受益行业增长的企业
  从政策对行业的引导角度分析,我们认为行业的技术标准将越来越高,如第四阶段乘用车燃料限值的要求,目前很多企业很难达到此标准。那么,我们判断技术升级将进一步推动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从国内各车企对车型动力平台升级与技术更新速度的对比分析判断,欧美品牌在此方面投入较大,今年国内品牌市场份额的变化也印证这一点。因此我们强烈推荐:自主品牌具有向上改善弹性以及市场份额具有提升空间的上海汽车;间接受益品牌集中度提高和行业增长的华域汽车、福耀玻璃等。(广发证券研究中心)

  中金公司:汽车股表现将差异化发展(荐股)

  北京宣布小客车数量调控实施细则,对机动车实施管理。主要措施包括通过个人摇号进行配额管理,事业单位用车控制以及企业用车配额限制。我们认为调控具有全面性影响,且示范效应较强。行业增速将回复正常水平。短期内调控政策将继续对汽车股股价形成压力。零部件企业有望产生跨周期成长的品种。汽车经销商有望实现“存量推动型”成长。汽车股表现有望出现差异化发展。A 股我们相对更看好受调控政策影响较小的商用车及零部件企业,重点推荐中国重汽、银轮股份、华域汽车及福耀玻璃,港股我们推荐中升控股、大昌行、敏实集团以及信义玻璃。(中金公司研究部)

  光大证券:政策靴子落地汽车股有望迎来反弹行情(荐股)

  北京市政策仅拉低2011 年全国汽车销量增速1.65 个百分点

  2009 年北京乘用车新增注册数为61.8 万辆,假定2010 年与汽车行业34%左右的增速相同,则2010 年新增注册数约为82.8 万辆,占2010 年全国汽车销量1820 万辆的4.55%。2010 年底北京市汽车保有量为478 万辆,如果按照2011 年更新比例6%计算,则更新需求为28.68 万辆,由于二手车交易、报废可以直接取得更新指标,因此更新需求可直接拉动销量。加上24 万辆总量额度,北京市2011 年新车销量可达到52.68 万辆,同比2010年下降36%左右,拉低全国汽车销量增速1.65 个百分点。

  政策即使遭个别城市模仿 影响也不大

  目前,国内的一线城市中的广州、深圳、上海拥堵已经成为常态,同时合肥、武汉等城市也逐渐加入这一行列。如果北京市限制政策效果明显,将成为个别城市效仿对象。以上海、天津、重庆三个直辖市为例,2009年新增乘用车汽车注册数分别为20.1 万辆、21.5 万辆、15.4 万辆,假定2010 年注册数增速与全国相同,则分别为26.9 万辆、28.8 万辆和20.6 万辆。从绝对数量上看,各直辖市汽车新增注册数大幅低于北京市83 万这一水平,因此我们判断即使这些城市效仿,政策严厉程度也不及北京。假定2011 年有类似规模的4 个城市效仿北京市政策,年销量下降20%,将拉低全国汽车销量增速1.1 个百分点。

  限制政策不改行业基本运行趋势

  2008 年中国人均GDP 达到3000 美元之后,中国汽车消费进入一轮新的上升周期,2009 年销售1364 万辆,同比增长46%,2010 年销量将超过1820 万辆,同比增长34%。2009 年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为47 辆/千人,而世界平均水平已超过120 辆/千人。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以及近年来经济增长所带来财富效应的累积,中国汽车销量还将保持在15%左右的增长。

  政策靴子落地汽车股有望迎来反弹行情

  年底汽车下乡、购置税优惠、以旧换新政策取消已经在预期之内,前期北京市汽车限制措施一直摇摆不定,成为汽车股投资最为不确定的因素。目前主流汽车股估值2010 年PE 在10-13 倍之间,并且第四季度业绩存在超预期的可能。因此,汽车股存在超跌反弹机会。建议关注:不受政策影响的江铃汽车;受到限制措施影响,但向好趋势不改的宁波华翔、华域汽车、上海汽车;受益于城市拥堵而鼓励公共交通建设的宇通客车、松芝股份。(光大证券研究所)

  申银万国:可考虑增持优质汽车个股(荐股)

  投资选择:经测算,北京限购政策约影响11 年汽车整车销量2 个百分点,北京限购对于汽车整车以北京为主的厂商及北京地区的经销商影响相对较大。短期内会影响汽车股价,若调整过度,则可考虑增持优质个股,11 年销量增速超越行业平均增速,业绩确定性增长的公司。整车仍看好上海汽车、江淮汽车、宇通客车、广汽长丰、福田汽车、江铃汽车;零部件看好福耀玻璃、华域汽车、云内动力、潍柴动力、天润曲轴等。

  北京限购政策约影响11 年整车销量约2 个百分点。上牌数显示,1-11 月北京上牌数为64 万辆,预计全年北京上牌数是70 万辆;我们按不同情景假设,假设除了北京以外的其它省市11 年汽车整车销量增速分别为8%、10%、15%,则计算出北京11 年减少的46 万辆,在11 年整车销量中比重分别为2.43%,2.38%,2.28%,即北京限购对11 年汽车整车销量影响幅度为2 个百分点左右。

  其它城市是否会跟进的问题?从目前媒体报道,广东省和浙江省表示出台限购的可能性不大,且比较堵车的广州和杭州10 年销量均在20 万辆左右,其销量并不像北京那么大,即使这2 个城市出台限购政策,影响也相对有限,若广州和杭州跟进政策,则初步测算,影响11 年整车需求约3 个百分点。当然,若有更多城市跟进,还是会影响11 年汽车需求。但我们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11 年若除北京外更多其它城市出台汽车限购政策,则11 年汽车增速下降将影响整个经济的增速,估计这也不是政府愿意看到的。

  以北京地区销量比重较高的厂商和经销商相对受影响较大。由于此政策主要是针对北京市,若厂商中北京地区销售比重相对较大的厂商影响相对较大,北京地区经销商也将受到影响,相反,厂商受影响相对较小。上市公司中江淮汽车相对受影响较小。

  政策短期会影响汽车股价,由于目前汽车整体估值已经偏低,若调整过度,则可考虑增持优质个股。目前汽车整体10 年PE 在11 倍左右,11 年PE 在10 倍左右,估值已具安全边际,北京限购政策短期内会影响股价,若调整过度,则可考虑增持11 年销量将超越行业平均增速,业绩确定性增长的公司。(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安信证券:继续看好汽车板块(荐股)

  北京治堵对全国汽车市场影响不显著。预计在不限牌照的情形下,2011年北京乘用车销量在90万辆左右,我们预测2011年全国乘用车销量在1572万辆,北京市场减少的量约占全国市场的4%,相对于行业17%的增速比较显著。但我们依然维持前期的销量预测,主要原因是前期预测偏保守,已经考虑北京限购政策。
  从国际经验看,处于汽车普及时期,只要经济不出现大的波动,20%以下销量增速出现概率较低。而且尽管北京对外地牌照限制比较严格,仍有部分消费者,尤其是居住在五环以外的北京居民,会考虑外地牌照。
  自主品牌影响较小。尽管以前北京没对购车推出限制政策,但由于排放及市场定位等因素,自主品牌在北京市场占有率较低。北京乘用车约占全国销量的7%,北京市场约占奇瑞销量的5%,奇瑞是自主品牌开拓北京市场较为成功的,比亚迪、长城、吉利北京市场仅占4%、3%、3%。自主品牌中一汽轿车在北京销量占比较大,约为10%。就合资品牌而言,一汽大众、悦达起亚、东风雪铁龙在北京市场销量较大,分别占总销量的12%、9%、9%。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北京市场占比分别为6%、8%,与日系车在北京市场份额基本相当,处于平均水平。
  维持行业领先大市-B的投资评级。11月以来,汽车代表性上市公司股价出现了比较大的回调,目前许多公司2010年PE已接近10倍,汽车估值已经接近历史底部。通用汽车在1937-1965年近30年的历史里,PE估值基本也在10倍以上。当前北京治堵方案已经出台,考虑到其他城市推行相关政策可能性不大,我们仍然看好汽车行业2011年的销量和盈利情况,维持行业领先大市-B的投资评级。仍然维持前期的投资组合:华域汽车、江铃汽车、上海汽车、威孚高科、凌云股份。考率交叉型乘用车需求可能被轻型车替代,重申江铃汽车买入-B投资评级。(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东方证券:维持对乘用车行业看好的投资评级(荐股)

  11月份乘用车产品销量再超市场预期。根据乘联会统计,2010年11月,广义乘用车共销售128.3万辆,同比增长26.55%,环比增长10.66%;其中狭义乘用车销售106.2辆,同比增长27.88%,环比增长10.81%;交叉型乘用车销售22.1万辆,同比增长20.54%,环比增长9.94%,销售状况依然良好。1-11月广义乘用车累计销售1185.1万辆,同比增长30.99%,其中狭义乘用车累计销售965.8万辆,同比增长32.48%,交叉型乘用车累计销售219.3万辆,同比增长24.83%。

  狭义乘用车终端需求依然旺盛,销量再创历史新高。11月,狭义乘用车共销售106.2万辆,同比增长27.88%,环比增长10.81%。8月份以来,狭义乘用车同比增速已经连续4个月处于回升状态,从环比看,由于十月长假因素,2005-2009年10月狭义乘用车销量的环比降幅均值为-8.5%,11月环比增速均值为13.1%,而今年10月环比降幅仅-2.7%,在10月份销量的高基数上,11月狭义乘用车销量仍然实现了10.81%的环比增长,显示终端需求依然呈现旺盛局面。11月狭义乘用车销量再创历史新高。SUV销量增速已连续17个月在70%以上;MPV销量同比增速则出现了一定的下滑,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09年11月MPV销量基数较高所致。1-11月SUV与MPV累计销量增速均超过80%,远超过轿车26.05%的增速。

  预期政策优惠年底到期,交叉型乘用车景气程度再度上升。11月,交叉型乘用车共销售22.1万辆,同比增长20.5%,环比增长9.9%,销量同比、环比增速均较10月继续上升。我们认为,10月份以来交叉型乘用车销售旺盛局面与消费者预期“汽车下乡”、“购置税优惠”等政策将于年底到期有关,在此预期下,预计12月份交叉型乘用车将继续保持旺销局面。

  投资评级。继续维持对乘用车行业看好的投资评级,推荐上海汽车(600104)、悦达投资(600805),宁波华翔(002048)。(东方证券研究所)

  国信证券:汽车板块2011年投资策略(荐股)

  维持对细分行业投资评级
  2011年,我们的观点可以概括为:看好大中客,看平轿车,看淡重卡。维持细分行业投资评级,即大中客——“谨慎推荐”,轿车、重卡——“中性”。
  大中客:行业需求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结构性变化
  2010年,大中客销量增速显著超越过去几年的长期趋势增速。驱动力在于:大中客销售发生重大结构性变化,在团体用户需求的带动下,大客中,座位客车的销售占比从45%左右升至53%,是主要增量。我们认为,这些因素仍将推动未来几年的客车销售,更为重要的是,2011年,主流客车厂商产能增长极为有限,推动明年产能利用率的继续上升和行业盈利的增长。
  轿车:2011年取得超额收益不易
  负面的因素在于:需求层面,购臵税优惠的取消、车船税的征收等,将影响需求,但我们判断仍能增长15%,供应层面,2011-2012年是新建产能的密集投放期,潜在供应量大。从另一个角度看,目前轿车行业无论整车还是零部件都积累了100%以上的超额收益,而这一行业长期中难以跑赢市场,我们认为明年继续取得较高超额收益的难度较大。短期中,则预计行业的供需、库存、价格体系会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
  重卡:预期谨慎
  对于2011年重卡的表现我们相对谨慎。我们主要担心2011年地产投资增速存在突然下滑的风险,有利的一面在于明年是“十二五”的第一年,另外保障房的建设也会形成一定对冲。但在极端情形下,重卡销量仍可能出现负增长,2010年毕竟是一个较高的基数。
  推荐的投资组合。
  对2011年汽车股的配置,我们建议防御优先:客车行业增长确定性高,建议配臵宇通客车、江铃汽车;轿车行业中,公司将出现分化,建议继续买入优秀零部件公司和业绩具备较强支撑的整车公司,推荐华域汽车、一汽富维、上海汽车。(国信证券研究所)

  广发证券:汽车板块2011年投资策略(荐股)

  2010年行业规模与结构优化推升利润大幅增长

  2010年1-8月汽车制造行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5.77%;对应的销量同比增长39.78%。利润的大幅增长是销售规模与车型结构上升共同作用的结果。2010年1-10月1.6-2.0L的乘用车市场份额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而重卡、大客销量67.96%和53.62%的同比增速也提升了商用车的产品结构。

  把握结构性的选择机会,短期关注乘用车景气持续

  我们判断2011年行业规模增长水平在10%左右;估值合理区间15-20倍;行业利润增速在20%左右。行业在各发展阶段都会出现亮点,因此我们的投资逻辑是积极把握结构性投资机会。

  我们短期看好中高级乘用车市场需求的景气持续,产品结构的优化有望带动行业业绩再次超预期,这也是我们维持行业“买入”评级的主要原因。关注的标的主要包括上海汽车、华域汽车、福耀玻璃、一汽富维等;

  中期我们聚焦于产业政策推动下,新能源相关板块以及具有重组等题材的标的,主要包括一汽轿车、亚星客车、云内动力、风神股份、华域汽车、东风汽车、东安动力等。(广发证券研究中心)

  申银万国:2011年汽车板块投资策略(荐股)

  主要投资策略:预计2011年行业销量增速在15%左右,考虑到11年新增产能有限,若不发生严重通胀,我们判断:11年行业盈利增速仍将超销量增速。从估值考虑,估值仍有修复空间:一方面,H股汽车平均估值水平已经超过A股汽车估值水平;另一方面,A股汽车估值仍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我们认为有四条主线把握11年投资机会:其一是,受益政策,业绩弹性较大的公司:江淮汽车、福田汽车、力帆股份;其二是,业绩增长确定性强:上海汽车、宇通客车、江铃汽车、福耀玻璃、华域汽车、潍柴动力;其三是,受益资产整合:一汽轿车、广汽长丰;其四是,零部件进口替代:云内动力、松芝股份、新朋股份、万里杨、东安动力。

  十二五将是产业转型期,优势企业将脱颖而出。我们认为,十一五期间政府对汽车行业定调主要是做大,十二五期间政府主要目标是做强,即从追求规模到提升竞争力。十二五期间就是汽车行业转型升级阶段,在此阶段产业主要关键词可概括为:自主、节能、出口、整合;十二五末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要从现接待的30%提高至40%;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0万辆左右,且在电机、电池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力争形成3至5家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骨干企业,产业集中度超过60%;2015年汽车整车出口要由现阶段的3%提升至10%左右;为做强中国汽车业,资产整合也是大势所趋,到2015年前14家企业整合至10家左右。我们认为在转型升级期间,符合产业转型特点,不断进行技术升级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2011年行业盈利增速仍将超越销量增速。市场担心11年汽车需求?我们采用了季调方法、分车型预测、分区域市场预测等方法,得出结论:预计11年汽车销量增速在14.6%左右,10年4季度刺激消费政策取消并不会明显影响11年汽车需求。乘用车:11年仍将呈现结构性特征,节能车比重继续上升;SUV仍是乘用车中增长最快的子行业,预计增速将在30%以上;客车:内需、出口及新能源共同刺激需求增长;重卡:受地产新开工11年增速回落及10年基数影响,预计11年上半年重卡需求增速存在压力;零部件:进口替代是趋势所在,重点关注现阶段替代率较低的零部件,未来存在提升空间。考虑1Q10年基数原因及通过季节调整预测,预计1Q11年或将是全年季度销量同比增速低点。考虑到11年新增产能仍有限,乘用车整体产能增速在15.8%左右,且合资品牌产能不足将导致部分产品结构将继续上移,若不发生严重通胀,我们判断:11年行业盈利增速仍将超销量增速。

  转型中行业周期性将逐渐平缓。一方面,我们认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三、四线城市汽车新增需求仍将持续上升,一、二线城市更新需求仍稳定增长;另一方面,未来汽车投资增速将逐渐放缓,且厂商扩产将是渐进性的,另外未来出口也将消化部分新增产能;未来供需相对均衡将导致行业周期性特征逐渐减弱。(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东北证券:汽车板块2011年投资策略(荐股)

  连续两年高速增长后,2011年进入低速增长阶段,预计销量增长率15%左右,行业利润增长预计在25%左右。

  2011年,汽车消费动力依然充足、宏观经济增长稳定、A股市场处于中长期牛市的起步阶段,实在找不出理由能够抑制2011年的购车热情。

  三项汽车消费政策的取消对2011年的负面影响集中在一季度,之后,汽车销售将进入自然增长的状态;2010年一季度的高基数效应,也将影响2011年一季度销量增速。我们判断:2011年汽车销量增速有望逐季提升,汽车股也有望逐季走高。

  就股价表现而言,2010年零部件子行业和商用车子行业优于乘用车子行业;预期2011年零部件子行业和乘用车子行业将优于商用车。

  我们仍维持行业“优于大势”的投资评级,给予零部件子行业、乘用车子行业“优于大势”的投资评级,给予商用车子行业“同步大势”的投资评级。

  零部件子行业由于规模扩张、新概念较多、股价弹性较大等因素,个股机会很多,重点关注宁波华翔、华域汽车等。

  汽车消费政策取消主要影响经济型乘用车,对中高级乘用车的没有影响,相关的公司更值得看好,重点关注一汽轿车、上海汽车、江淮汽车。

  2011年,有两个投资主题建议关注:一个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规划与细则的陆续出台,对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其上游的电机、电控、电池等相关业务的零部件企业都会形成利好;二是产业整合重组的机会仍会不断涌现。(东北证券研究所)

  湘财证券:汽车板块2011年投资策略(荐股)

2011年汽车行业销量增速将放缓

基本判断:预计2011年汽车行业整体销量增速将放缓至15%-20%,其中乘用车消费品的属性将使得其行业表现要好于商用车。

  汽车总体价格水平保持相对稳定

2011年汽车总体价格水平将保持相对稳定,预计随着经销商库存的增加,促销活动会增多,汽车价格将会小幅回落5%左右,并且会随着车型出现分化,性价比高的车型(主要是合资企业车型)价格依然会坚挺,同质化竞争的车型(主要是自主品牌车型)价格促销力度会加大。

  盈利水平维持高位,增速放缓

我们认为2011年汽车行业的利润率仍可维持稳定,规模效应的作用使得汽车行业的净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总体判断,我们认为明年汽车行业利润仍可实现20%左右的增长,其中龙头企业的表现将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估值安全边际较高

高横向和纵向比较看,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子行业估值处于行业历史较低水平,我们认为汽车板块当前估值水平已提前反映了明年销量增速放缓的预期,估值安全边际较高。

  投资策略

维持2011年汽车行业“增持”评级;给予狭义乘用车和大客子行业“增持”评级,下调重卡子行业至“中性”评级。由于今年一季度汽车销量基数较大,尤其是在3月份创出单月销量历史记录,预计2011年一季度汽车销量增速将逐月降低,由此我们认为汽车板块2011年的投资机会将在明年二季度出现。

  投资策略上,我们推荐估值较低的狭义乘用车(轿车、SUV、MPV)及其相应零部件板块的龙头企业,如:上海汽车、华域汽车,我们认为不断扩大的节能汽车推广目录将会继续维持小排量乘用车的景气度,而个性化及改善型二次购车需求也会推动SUV、MPV车型快速增长;另外我们推荐盈利增长具有较强确定性的大客板块的龙头企业,如宇通客车。(湘财证券研究所)

  国海证券:汽车板块2011年投资策略(荐股)

2011谨慎中前行对2011年汽车产销量的预测是徒劳的,历史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影响汽车行业的因素众多,需求面、供给面和政策面的任何变动,都可能导致出乎意料的结果。我们力求从这三个方面去把握汽车行业的脉搏,从而推导一个严谨的投资逻辑。长期而言,汽车行业处于快速增长的通道,但是需要警惕小调整,也许就是2011年—谨慎中前行吧!
  城市消费再次担当主力但不值得有很高期待中国汽车信贷可获得性差,依靠历史积累的财富进行各种耐用品的消费,完成历次消费结构升级。这种模式导致积累—消费—再积累的“阶梯形”恩格尔习系数出现,我们通过考察发现了这一点。在2001~2008年城市居民完成一次消费结构升级进行再次积累时,农村居民快速消费追赶与城市居民的差距,现在恐怕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汽车下乡刺激是不是一个佐证?因此,城市居民可能再次接过汽车消费的大旗,中档轿车、SUV、轻客将是主力车型。但是,汽车与环境、交通的矛盾变得异常突出,这可能构成城市汽车消费的重大障碍。
  汽车行业盈利能力暂时无忧除了销量,能影响汽车盈利能力的还有车价和成本。我们判断,汽车销量继续大幅增长的概率很小,但是不至于调整的很厉害,目前看不到诸如2008年的系统性风险会在2011年重演。原材料价格和人力成本虽然有上涨压力,但是它们对净利润的影响在悲观假设下也只有5%,厂商完全可以消化。但是产能利用率带来的影响确实巨大的,历史上产能利用率、车价指数和销售利润率的高低谷完全吻合!80%以下产能利用率将导致盈利大幅下滑,扩产较为激进的比亚迪、吉利汽车等民族品牌明年将是一幅什么场景呢?客车行业增幅平稳,产能扩张缓慢,其高产能利用率是可以保证的。
  期待政策暖风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是显然的,也不尽然。我们认为2009年初的购臵税减征、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的政策效果并不大,因此是否退出不必给予过多关注。汽车信贷或促进二手车市场的实质性政策或许是可以期待的暖风。新能源扶持政策也是必须的,新能源客车先行也是确定的,客车龙头企业的投资机会较大。
  投资建议横向比较,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的估值和其成长性并不匹配;纵向比较,估值也处于历史的底端,理论上存在投资机会。沿着我们分析需求面的脉络,我们推荐上海汽车和江铃汽车;沿着供给面的脉络,推荐金龙汽车和宇通客车;沿着政策面的脉络,仍是客车。零部件行业的投资机会在于拥有核心技术的高端装备企业,推荐天润曲轴和远东传动。重点关注上海汽车、金龙汽车、天润曲轴、远东传动。(国海证券研究所)

  东海证券:汽车板块2011年投资策略(荐股)

我们与众不同的观点。与市场普遍的谨慎看法相反,我们认为2011年汽车行业基本面仍值得乐观,且仍存在丰富的投资机会。由于我国仍处于汽车消费普及期,且2011年行业产能利用率将维持高位,我们认为2011年汽车板块业绩增长低于预期的可能性很低,好于预期的可能性则很大。在投资策略方面,我们不仅建议可以自下而上把握结构性机会,同时我们也认为,在行业当前估值水平仍较低的情况下,一旦行业销量或者业绩表现好于预期,汽车板块阶段性的整体上涨行情有望再度呈现。
  预测2011年汽车销量将增长18%左右,利润增速有望达20-25%。综合考虑我国仍处汽车消费普及期的特点以及两年高速增长之后增速必然回落的行业规律,我们预测2011年汽车销量增速为18%左右。另据我们统计,2011年行业产能利用率将较今年略有提升,由此预测2011年汽车行业利润增速仍将超越销量增速。
  零部件板块蕴含更多投资机会。零部件企业将长期受益外资品牌替代、国际产业转移以及我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带来的庞大售后市场需求,因此也将具有比整车企业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我们建议可从细分行业龙头、受益政策或法规升级、外延式增长机会等方面角度选择零部件标的。
  新能源汽车类公司将继续异彩纷呈。2011年,新能源汽车领域最大的看点在于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有望实现量的突破。我们预测2011年私人购买数量将达到万辆级别,这一规模已足以检验相关新能源整车、零部件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的性能水平和可靠程度,由此锂电产业链上的优质企业将初步显露雏形。我们建议看好的就是真正能在未来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相关领域优胜者的领先企业。(东海证券研究所)

  天相投顾:汽车板块2011年投资策略(荐股)

  本报告关注点:

  1)分析政策对我国汽车市场的影响,并对明年的政策导向性做出判断,对明年汽车细分市场走势做出判断。

  2)根据人均收入增速,千人汽车保有量,公路投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情况,判断明年的汽车销量增长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北部等新兴经济区。

  3)我们认为明年汽车行业体现为结构性机会,重组,国际并购,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进口替代将值得重点关注。重点推荐汽车零部件、客车两个子行业。

  汽车行业重要性提升,政策导向性加强。2009年我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大国,连续两年的销量快速增长使得我国成为全球汽车及配件行业的热土。2010年1-10月汽车行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回升至7.05%,创2003年以来新高。对汽车行业的相关政策、指导意见出台频率加快,扶持力度加强,我国对汽车工业的重视达到空前高度。预计在未来的10年内,汽车工业都将成为我国重点调控和支持的行业,重要性将得到持续的体现。

  零部件进入高速增长期,机会多于整车。随着年内我国汽车保有量突破8,000万大关,年销量可能突破1,800万,汽车零部件的重要性正得到不断提升。双重需求将带动行业保持年均20%-30%左右的增速。成本优势使得跨国零部件企业将产业基地向我国转移;我国民族零部件龙头企业竞争实力增强,出口量快速增长,国际并购谋求技术升级成为我国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方向;行业之间并购重组进程加快,新的零部件巨头正在形成。

  零部件行业整体呈现高度活跃和快速增长。

  客车表现强于行业,重点关注纯电动客车采购情况。华中、华南是大中客车重点增长区域,随着旅游业的回暖以及新兴经济区的客运需求,预计大中客销量将迎来稳中有升的增长。新能源大客推广力度逐渐加强,根据两年内25个城市1500辆/市的采购需求测算,至2012年底新能源客车需求在4万辆左右,对具备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生产能力的企业构成利好。

  投资标的。1)我们重点推荐汽车零部件:华域汽车、威孚高科、宁波华翔、松芝股份、中原内配;2)货车行业:福田汽车;3)

  客车领域:金龙客车;4)谨慎关注乘用车:一汽轿车、东风汽车、长城汽车(HK)。(天相投顾)

  湘财证券:汽车板块2011年投资策略(荐股)

  2011 年汽车行业销量增速将放缓。基本判断:预计2011 年汽车行业整体销量增速将放缓至15%-20%,其中乘用车消费品的属性将使得其行业表现要好于商用车。

  汽车总体价格水平保持相对稳定。2011 年汽车总体价格水平将保持相对稳定,预计随着经销商库存的增加,促销活动会增多,汽车价格将会小幅回落5%左右,并且会随着车型出现分化,性价比高的车型(主要是合资企业车型)价格依然会坚挺,同质化竞争的车型(主要是自主品牌车型)价格促销力度会加大。

  盈利水平维持高位,增速放缓。我们认为2011 年汽车行业的利润率仍可维持稳定,规模效应的作用使得汽车行业的净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总体判断,我们认为明年汽车行业利润仍可实现20%左右的增长,其中龙头企业的表现将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估值安全边际较高。横向和纵向比较看,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子行业估值处于行业历史较低水平,我们认为汽车板块当前估值水平已提前反映了明年销量增速放缓的预期,估值安全边际较高。

  投资策略:维持2011 年汽车行业“增持”评级;给予狭义乘用车和大客子行业“增持”评级,下调重卡子行业至“中性”评级。由于今年一季度汽车销量基数较大,尤其是在3 月份创出单月销量历史记录,预计2011 年一季度汽车销量增速将逐月降低,由此我们认为汽车板块2011 年的投资机会将在明年二季度出现。

  投资策略上,我们推荐估值较低的狭义乘用车(轿车、SUV、MPV)及其相应零部件板块的龙头企业,如:上海汽车、华域汽车,我们认为不断扩大的节能汽车推广目录将会继续维持小排量乘用车的景气度,而个性化及改善型二次购车需求也会推动SUV、MPV 车型快速增长;另外我们推荐盈利增长具有较强确定性的大客板块的龙头企业,如宇通客车。(湘财证券研究所)

2014-09-27 12:16:23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58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54
回帖数:21878
可用积分数:9989259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9-30
长安幸福,我把你的文章也顶出来了,欢迎回金融岛长安汽车聊吧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20/20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